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中,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为猖獗?

  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中,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为猖獗?

  说起日本,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抗日战争,那时候我华夏大地深受其侵略,我华夏子女皆奋勇而起,和日寇殊死战斗,最终终于把那个像饿狼一般的民族赶出了中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英雄史诗。

  可是,还有这样一个朝代,时常遭受日本侵略,和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我汉家儿女尽起雄兵,杀得他们落荒远遁而逃。

  哪个朝代就是明朝,日本侵略者在那个时候被称作“倭寇”。

  明朝著名军事家、战略家郑若曾在《筹海图编》里记载:

  倭奴,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为之部落;初,直自列表之败,而之日本也,居五岛之松浦,偕号徽王,频岁入寇,皆直之谋,其党承奉方略,辄以倭人藉口,故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而不知其为直遣也。

  其洋洋洒洒数千言,可谓对倭寇知之甚详,可见倭寇对当时的大明造成了多大的破坏,那么为何古代历史上只有大明一朝缕缕被倭寇侵扰呢?

  且听我为你一一解析:

  1、那个时期是日本武士数量的急速膨胀时期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之时,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室町时代,分为南北朝,南北之间斗争激烈,幕府对于各地大名控制力日渐削弱,继而日本各地的大名纷纷独立,日本进入到所谓的“战国时代”(1467—1603),当时日本九州、四国、本州三岛分裂成为数十个小国。它们彼此间攻伐不息,后来织田信长统一了日本大部,后继者丰臣秀吉大致统一了日本,最终在1603年德川家康才最终完成日本的统一,建立德川幕府。

  日本著名民间历史学家区胜,曾在《日本战国史》中这样描述:

  各国大名的高级侍从兼负警卫之责,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一个武力集团,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日本武士的起源。 武士们作为家臣,也能得到主君封赏的土地和城池, 成为小大名。随着地方大名权力膨胀, 武士集团的力量也越来越庞大, 渐渐他们开始主宰主家的命运。

  在漫长的战乱岁月里,日本的各方势力无不竭力扩军备战,遂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武士阶层。然而,由于各种势力兴衰分合不定,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他们于是流落海上,从事劫掠,有些甚至在中国沿海活动,成为所谓的倭寇。

  2.中日两国贸易的巨额利润引起的走私、海盗猖獗

  明代中国,手工制成品品相精巧、品种繁多,而当时日本列藩由于战乱之故,手工业相对落后,除银铜开采外,几乎一切均仰赖于中国。嘉靖时,中国商人童华曾概括地说: “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他如饶之磁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绵布,尤为彼国所重。”崇祯时大学士徐光启也曾总结谓:“彼中百货取资于我,最多者无若丝,次则磁; 最急者无如药,通国所用,辗转灌输,即南北并通,不厌多也。”

  因此当时日本属于典型的超级进口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数量可谓巨量,可是当时的明朝是什么状况呢?

  明初,朱元璋因中国沿海不时发生倭寇抢掠事件,且日本朝贡不时,就对沿海加强了防御;另一方面,朱元璋为了防止国民与倭寇里外勾结,一度颁布了“片板不许下海”的命令。使得中日之间的商贸往来并不便利,这就间接抬高了中国商品在日本的价格,如中国所产的生丝每百斤仅值五十两银子,而贩运到日本的价格却可以达到中国的十倍。巨大的利润,使得从事走私贸易者趋之若鹜,中日两国的商人、藩主、武术纷纷参与其中。

  朱棣登基后,政策大抵如乃父,唯海禁渐松。洪武到永乐的57年间,倭患次数共为94次,年平均不足2次,当时明王朝国力鼎盛,武力强大,侵扰之倭寇多被剿灭。如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2000余分乘战船31艘登陆辽东均被尽数歼灭。

  永乐以后到嘉靖之前(1425~1522年),法网日宽,海禁逐渐成为虚文:“番船(指日本船)出入,关无盘阻,而兴贩之徒,纷错于苏杭,公然无忌”。中日之间贸易利益巨大很多集私枭和海贼为一身的海商们为了顺利贸易,也多不愿再中国沿海生事。故而,这一百年中,倭患记录次数仅为17次。

  到了嘉靖年间,浙江巡抚朱纨上任之后,倭寇立马变得肆虐起来。其中原因主要是,浙、闽两地为与日本通商的主要地方,朱纨却在当地严格推行“革渡船,严保甲”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上至官僚、下至小民,内含豪族,外括海商等群体的利益均受到损害,而集海盗、私枭的身份于一身的王直等人也就失业了,他们鉴于本身战力有限,便大量纠集有丰富实战经验而被迫赋闲的日本武士、浪人等人肆虐沿海。

  明朝名臣谢杰在《虔台倭传》中如此说: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

  据统计,嘉靖一朝的45年间,有记载的倭患次数就达到628次之多。然而,当时江南等地承平日久,战备废弛,沿海卫所亦几无可战之兵,江浙福建等地遂均被荼毒。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有更强力的军队荡平王直等势力才能还沿海以太平,于是才涌现出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一众抗倭名将出现。

  隆庆时期,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由于戚继光等“神将”的存在,类似于王直这样的海商便不敢再登陆劫掠,于是又转而重新开始进行正常的海上贸易。

  至万历中叶,明朝海上贸易极为繁荣,时人丁元荐曾感慨地说:“今之通番(赴日贸易)者,十倍于昔矣。”万历中叶,在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失败之后,德川家康继而在日本建立了德川幕府,幕府后来推行“锁国令”,倭人不再出海,于是便没有了倭寇。

  3.总结

  明朝倭寇之所以如此猖獗,其原因可总结为四点:其一日本国内武士盛行;其二明朝日本国内对明朝所产物资过去依赖;其三明朝时有海禁,因此走私盛行;其四大明沿海地区治理不当,常有民众聚集,出海为盗与倭寇为伍。

  参考文献:《筹海图编》《海防迂说》《日本战国史》《明经世文编》《明史》《虔台倭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