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故事新编,阿T事迹报告,序

  第一章 序

  提起阿Q,大家肯定会想起鲁迅笔下的那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代表了很多国人劣根的小人物,然而,鲁迅先生也明确给我们说了,阿Q最后被杀头了——现在早已经没有了阿Q。只是在阿Q临死前讲的“二十年后,又是一个……”,到底是一个什么,阿Q最终也没说出来。我向来是不信鬼神的,如果真有来世轮回,现在算来阿Q,也不知道早已经过了多少个二十年了。

  阿T和阿Q无任何联系,可能名字是有些相似,所以提到阿T有时候难免又想到阿Q,亦或者是正如鲁迅先生想替阿Q作传,而我想给阿T写点东西,于是蹭热度的想法,让我不由得在开头先唠叨了几句阿Q,那早已被砍头的阿Q,就算是对鲁迅先生的致敬吧!

  给阿T写传,远比鲁迅先生给阿Q写传容易得多,因为鲁迅先生还是要纠结于写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给阿T作传,只需百度一下,阿T早已经有了自己很多故事,只是如今不叫传,而叫事迹报告。

  事迹报告,开首大抵该是“某,任职于某某单位”,而我并不知道阿T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孔,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县城里开教师节大会的时候,阿T作为教师代表坐在礼堂的最角落,听着台上带着红花的优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优秀事迹,领导不吝美言的夸赞,

  阿T也忽然觉得自己伟大起来,毕竟大家都是拜孔夫子的,大家都是做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受人敬仰的。

  哪知道当天出来礼堂门,几个摆地摊卖麻辣烫的,就对开完会从礼堂出来的这群“孔夫子门生”,指手划足,毫无避讳地哂笑:

  “又是当老师的开会呢?他们怎么这么多熊事啊,麻辣烫都讲价,还只买半份。”

  阿T路过也不开口。

  旁边一个做刀削面的附和:“他们这群人,唉,有次有个要了一小碗面,走了我五六勺子的辣酱……”

  几个买菜的老太太,也不知道嘀嘀咕咕地在说了什么,只是逗着头在一起手里比划着什么,仿佛在诉说被这群人曾恶心到过。

  阿T似乎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于是把手提袋夹在了腋下,似乎用这样的动作来表明,自己不是孔夫子的门生,而是政府官员,或者是暴发户,甚至是街溜子,因为只有老师才会提着墨蓝色的厚厚手提袋,而其他职业的人,大约都喜欢把小巧精致的包,夹在腋下。

  所以阿T究竟姓什么,我真不知道,只是他曾经以孔夫子门生自居,但是走出自己的圈子,走出学校,他又羞于提起孔夫子。

  至于阿T的籍贯,也并非无从考证,只知道他的老家是很远的另一个乡村,家里似乎还有一双老父母,因为工作的单位是鲁镇未庄小学,平时工作忙得很,吃住都在学校的一间小宿舍,哪里还顾及那遥远的父母,当然阿T也曾申请回到自己的家乡,而领导说我们鲁镇未庄,就缺你这样一个老师,于是就拒绝了阿T的申请。

  于是阿T,你可以叫他孔T,张T,李T,因为大多时候人们只喊他阿T,只有上级领导下通知的时候,才会冠上具体的姓,所以阿T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是阿T,任职于鲁镇未庄小学。至于其余的事情,网上早已泛滥,随便搜索一下,都可以作为阿T的介绍,因为每年的个人自我鉴定总结,阿T也是这么搜索出来,然后郑重其事地填写上报的。

  将来或者有人能够制定新的政策出来,阿T的自我鉴定或个人总结会有所变化,但是我这《阿T事迹报告》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

  以上可以算是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