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请记住别人的,滴水之恩!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然而,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现实社会中,喜欢积德行善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少很多。

  正因为如此,对困境里拉我们一把的人,必须感谢、感激和感恩。

  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账号上。邓颖涛看见了,立即分享在朋友圈,并留言恳请大家关注我的作品。

  留言特长,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全是对我的溢美之辞,让我既惊讶,又感动。

  我的文章,大部分人浏览一两篇或者三五篇之后,便移情别恋。颖涛不一样,连续5年,我的文章每篇必读,从头到尾,一字不落。

  为了提升我写作的信心,颖涛曾经赞赏我一大笔钱,尽管她的经济并不宽裕。

  颖涛在大同大学做蛋糕生意,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可是,无论再忙再累,她都利用碎片时间坚持读书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学习,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学习,有望出色;不学习,注定出局。”她说。

  一边做生意,一边学习,她顾此不失彼。

  做生意,颖涛是行家。她说:“要做生意先做人。人做好了,生意自然红红火火。经商表面看是赚钱,本质是服务。

  一流的服务必须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把顾客当朋友,顾客就把你当知音。市场竞争,与其说是商品质量的比拼,不如说是服务水平的较量。”

  大学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热衷新潮,向往时尚。针对这一事实,颖涛主动地、积极地和他们交流、沟通,拜学生为师。

  对待学生,颖涛就跟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学生的要求,只要力所能及,一定设法满足。

  难怪,凡是在她店里订购蛋糕的孩子,几乎全成了她的忘年交。举办联欢晚会或聚餐K歌,学生总记得邀请她光临。

  业余时间,我痴迷写作。论文章数量,非常可观;若论文章质量,连中等也算不上。

  偏偏,颖涛喜欢我写的东西,鼓励我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她夸我勤奋、执着、谦卑、自信。在她看来,我就跟郑板桥写的岩竹一样: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人人期待;表扬,人人渴望。自然,我也不例外。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I can live for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翻译成汉语就是: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

  的确,人生在世,无非追求一个存在感、价值感、荣誉感。

  颖涛没有时间写作,但她深信写作比阅读复杂,也比阅读深奥。阅读,只要熟悉字词的含义就可以,写作则不然,不仅需要掌握字词的用法,而且需要研究写作的门道。

  写作之路,坎坷而漫长,需要有人加油、喝彩!正是许多像颖涛一样的粉丝支持我、理解我、激励我、信赖我,我才能一直写到今天。

  颖涛是个善良的人。做人,关键在于善良。对强者表示敬慕;对弱者伸出援手。

  有人说,一个社会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我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个社会都有弱者,远古开始弱肉强食,悲哀的是,时代进步到今天,仍然推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而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海纳百川的肚量,是高山仰止的气势。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大成大败千转百回。

  不管怎样的路,最后都归空空而去。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就如同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

  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别人多做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一个慈悲的人,对卓越者不嫉妒,对平庸者不鄙视。

  遗憾的是,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者多,成人之美者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的正确性,不容置疑,但是,在我们周围,能够做到的人凤毛麟角。成人世界里,往往只有“利益”二字。

  很久以前读过一个故事,《一张小小的车票》,至今记忆犹新——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

  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乡下姑娘,背着一个用化肥袋改制的行李袋,手提一个破包,带着焦灼的目光到处观望着。

  看她脸上那副焦灼可怜的神色,就晓得她确实赶上了什么麻烦事。车站里人来人往,但几乎所有碰撞到她目光的人,都连忙躲到一边。

  谁知道她会冷不丁提出一个什么请求呢?说不定,她会提出和你结伴旅行,或者用一下你的毛巾,甚至还可能不礼貌地端起你的水杯咕咚咕咚喝上几口,来一声“谢谢”呢。她可只是个无知的乡下妹子哟!

  “嗯,你好……”果然,她开始有些忸怩地自动与人搭讪了。可是没等她把话说完,人家就赶快冲她摇头,而后快速走开。

  她有点扫兴,却不灰心,持续挨着候车室一个通道地踱过去,眼光仍然在人们的脸上逡巡,好多人都用报纸挡住脸或闭上眼睛装睡。她十分奇异,难道自己长得像一个骗子吗?

  慢慢踱到广州至东莞的候车通道,她看见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离开售票窗口,一边很警惕地把车票装进衣兜里,一边朝长椅走去,还用手摁了摁。

  她走上前,怯怯地说:“嗯,对不起,请问你能帮帮我吗?”

  小伙子望望左右,不解地问:“你在和我说话吗?”

  她点点头。

  “我能帮你什么呢?”他感到很奇怪,在这个世界上,他始终都是被可怜的对象,可现在,竟然有人求他帮忙。

  她结结巴巴地说:“我要去找我的姐妹,可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你能给我买张车票吗?”

  (当时,乘坐火车不用身份证)

  他一听到这句话,脸“腾”地红了,摇摇头;片刻,又点了点头,随即从身上摸出一张钞票说:

  “我……我只剩下10块钱了,够不够?我刚买过车票,在广州找不到工作,想换个地方。我是职业中专毕业,文凭太低了。”

  他很困顿地揉着那张钞票,看那情况倒好像他在向别人借钱。

  “哦,还是谢谢你的善意。”她不无绝望地离开了他。

  突然间,他灵光一闪,忙冲她喊道:“你要去哪儿?”乡下妹子回头望了他一眼,说:“东莞。”

  他听了马上高兴起来,一把从身上摸出刚买的那张车票,略微迟疑了一下,仍是走上前,把车票递到她手里说:“给你!去找你的姐妹吧,祝你好运啊!”

  她甜甜地笑了。接过车票后,她又不放心的问:“那你怎么办?你不去了吗?”

  他想了想,说:“就这10块钱,坐到哪儿是哪儿,我就在到站的处所下车找工作,说不定我还能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好工作呢!”

  她忙把车票还给他,他马上又塞进她手里。她说:“这怎么好呢?”

  他热忱地说:“怎么不好?谁让我是个男的,你是个女的?”这是他为自己的行动找到的唯一理由,一连说了好多少遍。

  再推脱,他竟然生气地走了,全然不理身后着急地喊着的她。

  仅有的10块钱只能坐两站路远的车,很快就到了。车停下来后,他下了车。走出车站,望着车辆穿梭的广场,他茫然不觉身在何处,又该往何处。

  正惆怅间,他隐隐感到身后站着一个人,一回首,竟然是她!她对他灿烂地笑着,问:“你后悔了是不是?”

  “不,我不后悔。”他摇摇头说。

  她笑着招手叫来一辆出租车,拉开车门,优雅地冲他做出请的姿态。

  他惊奇地望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结果,他真的取得了一份好工作,还是一份意想不到的好工作。

  实际上,她是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的女儿。她在广州车站的奇特举措是一次化妆招聘,其目标是想替父亲寻找一些在社会中没有被污染的真正的人才,来补充一下公司的中层管理梯队。

  可是,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她在车站寻找了几天,才遇到他。尽管如此,她依然觉得耳目一新,好像一股从未被污染的清泉注入了心田。

  各位朋友,读完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是否感觉好人有好报呢?你做过多少这样帮助别人的事呢?对于帮助过你的人你是否因感恩而回馈呢?

  一张小小的车票,完全改变了一个中专生的人生。不少人都以为这是一种偶然。其实,这种偶然中绝对蕴藏着必然性。

  那么多人都在这场独特的考试中败下阵来,而这位善良的中专生,却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赢得了这场考试。

  一个人最好的资本,不是能力,而是人品人品好,一切都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