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原著:不知恭驯的如懿,是一等宠妃,却只能做三流皇后

  在皇帝和如懿两情已远后,皇帝同她说过一段话——朕己经老了,年岁越大,越怀念当年孝贤皇后的温和隐忍。如懿,你的锋芒太利。为何不能如孝贤皇后一般?朕不悦时发怒时,孝贤皇后都格外温顺宁和,你却一定要说出伤朕的话么?

  很明显,皇帝嫌弃这位继后不温顺、锋芒利,既不是皇后该有的样子,也早已不是岁月最初那个叫青樱的美好女子。

  如懿怎么答的话——臣妾也想忍住不言,却一生也未学会。臣妾听闻皇上常去长春宫睹物思人,悼念孝贤皇后。臣妾只是觉得,生前未能好好待她,信任她,身后百般思念追悔,有何意义?

  她这个回答,不仅正面刚,还把皇帝对孝贤皇后的缅怀贬得一文不值。一个皇后这样呛一个皇帝,痛快吧?也许是。但后果肯定不怎么痛快,因为她让皇帝不通快了——你的性子素来别扭,不如将永璂挪去愉妃处教养,也可学得永琪七八分样子。你便好好静心,守己思过吧。

  于是一个堂堂大清皇后失去了抚养自己亲生子的资格。

  

  如懿一生的悲剧,很大的原因在于她自己——口口声声“臣妾”,却始终做不到臣妾该有的样子。

  她确实不稀罕凤座的风光,她要的一直都是那个对她说“你放心”的少年郎。

  不论古今,但凡恋爱脑,都不会活得太好,尤其是像如懿这般,少年郎大老婆小老婆足有几十个,并且还有源源不绝的补给,她非要去坚持什么“年少情深”,有什么意义?何况后来的如懿已然面目全非,自己都不再是年少时那个单纯明媚的青樱,对皇帝又何必奢求?

  

  琅嬅比如懿高明之处在于始终懂得“先君臣、后夫妻”的道理,对她而言,皇帝是夫君,更是老板。

  职场中,你是怎样对待老板的?除了拿业绩说话,一要忍,二靠哄。这个忍和哄,在犯错误时尤其重要。

  琅嬅有没有犯过错误?当然有。她把莲心配给王钦,不仅莲心被凌辱虐待,还导致王钦有了男儿妄念,暗地里服用春药,并在糊涂之下拉扯慧贵妃(也是被莲心和如懿联手设计)。如此种种不堪,归根究底,自然是她这个皇后行事不当所致。

  皇帝兼老板就批评皇后兼下属了——皇后你一开始也不过是好心,怜悯宫人孤苦,但却未能知人善察。莲心在你身边多年,你一时失察,不仅连累莲心吃尽苦头,而且宫中歪风也由此而起。朕不能不想到,这是皇后之失。

  当时琅嬅的面庞失去了血色,仿若一朵凋零在初秋的冷荷。她躬身福了一福——的确是臣妾失察,臣妾会面壁思过,再三自省。

  琅嬅态度很明确,是我错了,老板批评得正确。

  于是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其实皇帝有多在意皇后犯错本身吗?并不见得。皇帝要的就是一个态度——朕指点出你的错处,你就得心服口服,这才显现出朕身为天之子人之君的高明。

  这和对魏嬿婉的养成系成就感如出一辙。

  

  而如懿缺少的就是这个态度。鹿血酒事件那一次,如懿就败在不肯察言观色。

  她带着容珮去永寿宫送绿豆莲心汤,皇帝一开始就不悦,问她送这么不合时宜的东西来作什么?如懿当着众妾侍和宫人的面说,皇帝鹿血酒喝多了,特意送了性凉解热的绿豆莲心汤。

  皇帝原本是不悦,听了这话目光倏然冷下来,质问她什么时候学会拐着弯子骂人了?还嫌弃如懿晚上扫他的兴致,白天也来扫他的兴致,又讥嘲皇后无能,无皇嗣可诞。

  如懿受了羞辱,更加不肯隐忍,一句顶一句,直至皇帝勃然大怒,拂袖将一盏绿豆莲心汤砸得粉碎,连着汤水淋淋沥沥洒了她满头满身,飞溅的碎瓷片刮到如懿手背,瞬间有鲜血涌出。

  即便见了血,皇帝仍是狠狠推了她一把,让她跪在殿门前,自己携了魏嬿婉亲亲热热进殿去。

  

  一个皇后落到这份上,可谓颜面尽失。若不是恰巧有孕,如懿就很难翻盘了。皇帝重视嫡出,才肯做小伏低来哄她,心里未必没有插了一根刺。

  倘若换作琅嬅,对于皇帝喝鹿血酒大白天同五女作乐,她会怎么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琅嬅不会跑去永寿宫送什么绿豆莲心汤,她要进言,也必是两人独处时谨慎劝告,给皇帝留颜面,也是为自己留颜面。一个皇后,当着妾侍宫人的面被皇帝责骂摔碗加罚跪,委实丢不起这人。

  在《故剑》那一章,皇帝还教训过如懿——孝贤皇后在时,温和驯顺,从不敢拂逆朕,也不会争风吃醋,更不会作此冷嘲热讽之语。终究是你出身教养,不如富察大族多矣。

  这个评价虽然戳心,却甚是精准,论做皇后,如懿远远不如琅嬅,虽然琅嬅的人设是个反派。

  

  如懿做皇后,使力很猛,但往往方向劈岔。

  她登凤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金玉妍诬陷偷情之仇,遂赐她穿耳之痛。穿耳的实际伤害极其有限,血糊拉渣的样子却吓人,事后皇帝也过问了,皇帝会过问表示他认为如懿的手段过于严厉了。其实金玉妍当初诬陷皇贵妃偷情,这个罪皇帝已经处罚过了,如懿刚刚爬上凤位就展开报复,她是几个意思?嫌皇帝处罚得不妥?还是展示自己心胸狭窄?

  琅嬅被设定为反派,她的心地当然是不好的,但她御下宽厚的名声却比如懿好多了,如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如懿一直认为皇帝对过世的琅嬅缅怀不已,是因为逝去的人被风霜剥蚀了所有不悦的记忆,成为崭新完美的一个人儿。那为什么如懿死后,皇帝对她的不满并没有消失,念念不忘的始终是那年那月的青樱?

  暮年的皇帝,提起旧事已然心平气和,他却依然同海兰叹息——如懿如果懂得自下而上的敬慕,而不只是喜欢,或许她与朕也不致如此——可见即便死去多年,皇帝依然认为如懿对他不懂得“自下而上的敬慕”是帝后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

  也许皇帝不能接受的是,到了后来他与如懿都改变了最初的模样。

  可如懿最初是谁的模样?青樱,唯有青樱,那是谁都无法跨越的巅峰,定格在时光最深处的温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