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的爸爸是一个伟大的榜样
在电影院里,我深深为阿米尔·汗扮演的爸爸所感动。更深一层的认识是,女儿的成功,真正取决于的是影片里的“爸爸”身上闪光的诸多优秀品质。我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来做一下提炼。
1.敏锐的爸爸
故事的开始,围绕着生儿子拿冠军展开,女儿并非爸爸的培养对象,摔跤也不是培养方向。但两个女儿的一次寻衅滋事,暴打表兄,让爸爸发现了“吾女可教”的摔跤天赋。
那么,这是一场意外,还是真的天赋呢?
当爸爸的提议遭到妈妈和女儿们的反对时,爸爸说:给我一年时间,我要试试。
这个点,可能大多数人没有太关注,但是我觉得特别值得关注:回到现实,在兴趣、特长和攀比的压力下,琴童、球童无数,但是,这是一种天赋的发现,还是兴趣的培养,亦或只是为了慰藉一颗不自信的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电影里的爸爸很了不起,他采取的是“发现潜质”、 “积极尝试”的做法。而这,应当是两个女儿走上摔跤之路的一个前置的、可能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某种程度上,发现潜质,可能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有心培养的过程。但同样是苦学篮球,未必每一个篮球爱好者都能成为乔丹。换句话说,“天赋”仍然会因人而异。而“试错”可能是更具普遍的选择。为人父母,也许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不要把这个“发现”的试错过程,变成我们必选的执念,给孩子留下一段痛苦的童年回忆。
2.孤独的爸爸
在帮女儿选择走上摔跤这条路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是不理解、反对乃至嘲笑。
以致于,两个女儿也认为,她们只做错了一件事,就是有一个太疯狂的爸爸。
事实上,我们自己在给孩子选择学习方向、兴趣方向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否应该“把自己的理想投射给孩子”?让孩子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这样做,是不是只能让孩子丧失掉自己人生的决定权?但转念又想:十岁上下的女儿,是否真正具备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能力?
片中的妈妈也不理解,并且说:“现在全村的人都在嘲笑你的女儿,以后谁还敢娶她们?”
但是,爸爸看得更远,并且也给出了一个自信的答案。
他说:“我会把她们培养成伟大的人,为什么要让男人挑选我的女儿们?那时候,她们以后能自己去挑选男人。”
在当时,爸爸给孩子选择的道路,给人感觉是武断的、专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武断”是在他的敏锐发现和专业判断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在爸爸看得更远——是选择摔跤成就事业证明自己,还是守在厨房等待别人的拯救和证明?
尽管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值得庆幸的是,也有明白人。
大女儿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朋友对大女儿说:“我倒希望自己有这样的爸爸,这样他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否则我们的命运就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的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减轻家庭负担。把自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男人,为他们生养子女,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看你们的爸爸,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么?”
在刚刚选择走上这条道路,前途未卜的时候,实际上,不仅需求专业的决断,也需要非常坚定的、执着的,宁可不被人理解,也要走下去的坚毅。这种坚毅,当然会在获得冠军后得到回报,但如果走不成,又会遭到多少人的耻笑?而回到当初这个时点,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专断”,有需要有多大的勇气?
对于我们而言,则需要自问的是:在我们为孩子选择成长的道路和方向的时候,是否真正了解和发现了孩子身上的“摔跤”潜质,以及有能力和把握,把她们送上成功的“摔跤”之路?如果有这样的眼光和能力,我们又是否具备排除异见和偏见的一种坚毅,而不仅仅是一种刚愎自用的执着?
3.聪明的爸爸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没有物质保障,是很难训练出摔跤冠军的。
饮食就是最基本的保障。这方面,爸爸是连请带要,从鸡铺店里,弄来了一份长期低价供应的合同,辅之以远期的广告效应作为回报,解决了饮食保障的费用问题。
摔跤垫没有,就在自制的泥地里摸爬滚打。
陪练没有,就说服表兄加入。经费没有,通过比赛和奖金,赢得自信和经济保障——直到把她们送到国家队。
对于处于工薪阶层的我们而言,财务不自由,似乎成为制约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好教育条件的羁绊。但看看电影里的爸爸,没有条件,“机智”地创造条件也要练,而不是用一个财务自由的托词,去放弃自己的责任。
4.专业的爸爸
从选定职业方向起,爸爸就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通过不断的比赛,丰富实战经验,提高能力。
在训练中,他完全不近人情。女儿感到不可理喻。但爸爸的回应令我印象深刻:“我当教练时,就不能做一个好爸爸。”
是的!
不是不能做一个“好爸爸”。做好爸爸,百依百顺,讨孩子欢心,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对子女的性格习惯养成、未来成长负责任的爸爸——在培养习惯、确立规则的时候,必须“不讲理”,做一堵墙,而不是开一扇窗。
这种“不好”,不是不愿意“好”,而是出于对子女成长教育的一种深沉责任。
爸爸的专业,还体现在他绝不故步自封,倚老卖老,凭经验吃饭。在女儿参加比赛,教练教法错误时,他在市区租房,买来对手的光盘,反复研习,偷时间和女儿交流——扪心自问,有几个这样专业的、而且又是如此投入的爸爸?
专业比较难,但对女儿的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5.隐忍的爸爸
全剧的最高潮,莫过于女儿最关键的一场比赛,爸爸被教练恶意设陷,关进了黑屋。
那一刻,真是揪心。让人恨不得把那件屋子炸了,那个教练杀了!
事实上,印度的这个官方“体制”,基本没有帮他太多,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他。
爸爸向地区摔跤协会官员申请摔跤垫时,得到的是推诿、耻笑。
在帮女儿调整战术、现场指导时,受到体制内的教练的刻意为难。在最关键的一场比赛中,竟然惨遭禁闭!
作为一个爸爸和血性男人,能做什么?我想,换做我,可能早就摔膀子走人、找体制内的官员和教练理论甚至动粗去了!
但是,电影里的爸爸没有。
他隐忍。
不是退缩,也不是逞一时口快。
而是在不去和“体制”根本对立的前提下,寻求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因为,参加比赛,必须要依托于体制。为此,隐忍,才是对女儿负责任的理性选择,虽然他全身肌肉!
这不是懦弱,为孩子而隐忍,才是真正的伟大!
在女儿获取冠军、教练推功揽过的时候,女儿在一堆麦克风前,平静地说:我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我的爸爸!
这是隐忍的力量,为了女儿的成功,忍辱负重,却有着无限的力量!而女儿这句冒着风险、由衷地认可的话,则是最有意义的回报!
6.老去的爸爸
女儿的成长,伴随着父亲的老去。
大女儿在国家队学了技巧,摔赢了爸爸。
大女儿说:爸爸的方法已经过时了。
二女儿说,不是爸爸的方法过时了,而是爸爸老了。
是啊,伴随着女儿的成长,爸爸必定老去。
但大女儿自以为长大了,误以为学到了时髦的“技巧”,战胜了爸爸,却失去了对真正的摔跤技术的耐心。
爸爸的内心,何尝不是一种深深的苦楚。这种苦楚,不是因为老去被摔败,而是因为女儿的自以为是、一种踏实心态的失去。
这种苦楚,也像女儿的发型转换一样,几经变换和悲欢。
直到在实战中的一次次失败检验,女儿才真正醒悟——而此时,电话那头的爸爸,没有责备,只有抚慰。
7.放飞的爸爸
如果说,童年少不更事的女儿,需要一种洞明世事的爸爸多一些武断的话;那么,随着女儿的成长,爸爸确实要有意识的放飞。这种放飞,是让女儿在有了坚实的翅膀和飞行的技术以后的翱翔。
在这方面,爸爸有一些经典的台词,值得我们回味:
1.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楚从不说谎。
2.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负责教你战斗,最后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自我拯救。
3.在你进行真正的战斗之前,你必须克服恐惧。爸爸不能每一次都来救你。
4.当你内心充满恐惧时,拍拍你的背,找回勇气,你就会好起来!
5.正面迎战吧,这正是你生来的目的!
6.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上面的这些台词,我想,决不仅仅适用于摔跤冠军的女儿,也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正如一句经典的教育名言所言:成功的教育,并非使得孩子离不开你,而是让你的存在变得不必要——给孩子以独立成长、独立面对的能力,而不是在一种依恋中等待享受回报。
8.流泪的爸爸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即使是泪水,也饱含力量!
侄儿说:他为说这句话,等了十几年。
这一切背后,是爸爸为了成就女儿的专业和品质,而忍辱负重,十几年如一日的持续付出。
不仅仅是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好爸爸”;而是做一个能帮助女儿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在成功之后,能够放飞,让孩子独自翱翔的爸爸。把女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业当成女儿的事业每一个子女,不可能都成为摔跤冠军;但每一个爸爸,或许可以从培养冠军的爸爸的身上,寻找到可以学习的优点,一种为人父的责任与力量。
从衡水中学到哈佛大学的成才路上,不只是缺一个“会摔跤的爸爸”,而是一个具备若干优秀品质的伟大的爸爸:天赋的发掘、卓识的远见、偏见的克服、专业的训练、勤奋的坚持、科学的膳食、心理的辅导、梦想的激励、挫败的鼓励、不屈的韧性。
这是一种伟大的责任感,不是专制的父权,而是一种深层的父爱。
我们的孩子不太可能成为摔跤冠军,但摔跤的爸爸是一个伟大的榜样!
与每一位为人父、为人母者,共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