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时有多惨?主帅当场被擒杀,730多文武将领悉数被灭

  十九世纪,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令人意外的变化,欧洲列强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整个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这个时候的清政府还一直沉浸在上国的美梦里而无法自拔,既不谋求新的发展,也不接受新的事物,因此整个国家的国力一直处于下滑的阶段。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的巨额战争赔款又给予了清朝很大的压力,所以统治者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计剥削压榨得更加严重,使得人们生活十分困苦,再加上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本身兵强马壮,但为何很快就接连发生不断内讧火并的局面?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洪秀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传教士的身份做掩护,在广大的农村中召集农民,宣传教义,为起义做宣传,秘密进行反清的活动。在有了一定群众基础之后,提出了"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口号,发动了起义,并很快得到了穷苦农民的支持,势力快速扩大。

  经过多年与清军的斗争,最终占据了南方的大片土地,并在攻下南京之后将其改名为"天京",在此定都,此时太平天国的势力达到了巅峰。但是仅仅十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烟消云散了。

  太平天国在打下南京城之后,其后开始北征西讨,太平军曾一度攻至天津周围,对清政府的统治造成极大动摇,此时的起义到达了巅峰时期。

  太平军当时占据了南方大量的土地,并且不少都是十分富庶的地区,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充足的粮草供应以及后备兵员,大有和清政府争得半壁江山的意味。

  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在天京定都后,开始丧失斗志,沉溺于美色之中。在还没有对清政府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早早地定都,使得整个太平军的发展方针都丧失了进攻性。

  以洪秀全为核心的领导阶层,本身也缺乏大局观念,眼光狭隘,在定都天京之后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给了清政府喘息和勾结外国势力的机会,使得整个太平军只能在南方一带徘徊发展,再难北伐。

  另一方面,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时自带神权色彩,但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时,神权和王权也就发生了冲突,其领导层内部也围绕最高权力展开斗争,并不断地发生火并,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大量的太平军将士在内讧中丧生,太平天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败。

  将匮兵乏,败局已定,只是误了反清大业

  "天京事变"的发生,给了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沉重的打击,很多久经沙场的老兵和拥有卓越指挥能力的将领都在这次事变中被杀戮,甚至包括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物杨秀清和韦昌辉等也在事变中丧命。而作为当时太平天国仅剩的支柱人物,翼王石达开也在后期的继续内讧中不得不率军脱离太平天国,并最终在四川被清军覆灭。

  经过一系列的内耗,太平天国实力遭受重挫,清军在江南、江北重建大营,对天京实现了合围之势。经过数年的围困,清军夺取苏州,并彻底包围了天京。在1864年6月,最高领导者洪秀全病逝,而起义运动也迎来了它的最后时刻。仅仅一个多月之后,清军就攻破了天京,宣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嘉应州"大战,太平天国彻底亡国

  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保护当时的"小天王"突围而出。但是在乱军之中,双方最终失散。随着整个王朝的分崩离析,李秀成和"小天王"在清军的围剿之中先后被俘,并最终遇害。太平军残部转入赣南、闽西、粤北,继续与清军展开斗争。

  当时的太平军首领汪海洋在整理残部,拿下嘉应州之后,准备休整军队以备后事,但此时围剿的清军在名将左宗棠的率领下与太平军在嘉应州展开生死决战,最终清军在太平军叛徒泄密之下得到了机密情报,开火射向了汪海洋所在之地,汪海洋当场爆头而亡,太平军残部顿时瓦解。

  清军趁势围剿,太平军最终全军覆没。而为了斩草除根,当时的太平军核心领导层文武官员730余人也全部被清军杀害。

  太平天国是当时的时事所爆发的产物,对于清朝的统治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其实也能预测起义的结果,必败无疑。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妄想推翻旧朝建立新朝是不可能的。再者,就算太平天国成功取代清王朝,那又如何?普通老百姓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剥削自己的人而已。为什么我们总能听到"少年屠龙"的故事,因为"屠龙少年终成龙"。循环往复,直至帝制结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