姤卦:已知会有变化,但不清楚会遇到什么变数,这种现象就叫姤

  第三瞳易经详解系列内容第95篇。

  

  这一篇讲姤卦。姤有两个主要含义。第一个是《说文解字》讲的“遇也”,遇是“不期而遇”。在《系辞上传》讲到“大衍占法”的时候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从五十根蓍草里,拿一根出来不用,然后随机把剩下的四十九根分开,这个随机分开的动作就叫“姤”,谁也不知道左边有多少根右边有多少根。之后经过十八次的操作和变化,遇到什么卦就是什么卦,谁也改变不了、谁也没办法提前知道。已知会有变化,但不清楚会遇到什么变数,这种现象,就叫“姤”。

  比如我们出去旅行,会碰到什么人什么事提前是不清楚的,就算知道一些,在那些之外一定还有未知和不可预料的部分,这样生活才有乐趣。

  姤的第二个含义需要从字形上来理解。姤字左边是“女”,左为尊;右边是“后”,“后”代指君主。比如《诗经·商颂·玄鸟》中有一句话:“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意思是说,商之先祖承受天命不怠慢,在后世子孙里边武丁最贤能。所以姤,也有“主于女”、女子做主的意思。

  

  姤卦只有初六一个阴爻,其他全是阳爻,它的卦象上乾下巽,又叫天风姤。在分析夬卦的时候我讲过,夬卦上六爻有两个结果,一是顺着卦序走到姤卦,二是爻变成乾卦。可如果从十二消息卦的角度来看,姤卦是从乾卦过来的,乾卦代表阴历四月,姤卦是五月,五月份天还没怎么热呢,阴气就已经从底下滋生了。这代表什么?代表爻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卦爻相互之间有承接转化的关系,得动态全方位地看,才能了解问题的全貌。

  姤的局面无论如何都避免不掉。既然避免不掉,怎么应对呢?来看卦辞。

  姤:女壮,勿用取女。

  卦辞很好懂,“用”是宜,“取”通娶,字面的意思是:这个女的太壮了,不宜娶回家。这话一说,问题就来了。特别是当代女性看到这个地方,可能会炸。女人壮,怎么就不宜娶呢?跟当时的观念有关,在两性关系中,古人的观念是男尊女卑。当代虽然女性地位提升了,可客观来说,并没有根本扭转。一个最事实的现状:在中国,从古至今,除了武则天,有名正言顺的“皇上”吗?到今天也仅此一例。

  男尊女卑这个概念被曲解得很深,是制造矛盾的根源之一。在这澄清一下。尊不是尊贵,是尊远;卑也不是卑贱,是卑下;尊卑是从位的角度来看的,无关其它,它是描述一个现象,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用《系辞传》的话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尊卑跟天地是直接对等的,其实无关男女,是定位和功能的不同。天那么高那么远,能看到但接触不到,这个叫“尊”。地这么近这么低,人片刻不能离地,哪怕死了也是埋在地里,这个叫“卑”。摸不到的有距离感和神秘感的东西,用一个概念来形容,就叫“尊”。每天在身边的,反而没什么存在感,用一个概念来形容,就叫“卑”。

  女壮为什么不宜娶?其实也能娶,前提是你得有本事收服,否则壮女会上天,就像地跑到天上面去一样,那不就翻了吗?所以爻辞的建议是:还是别娶了吧,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应对不了吃不消的,卦辞是站在实操的角度给的很实在的建议。

  这个地方可能有朋友会有疑惑。在前面讲过的卦里,泰卦是“地在天上”的,泰卦的卦象上坤下乾,这不是乾坤颠倒?并没有。泰卦看的是气,不是形。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阳大阴小,“小往大来”,不是说天跑下来,而是阳气来到下面,形成下卦的乾卦,这叫“大来”;也不是地跑到上面,是阴气在上,形成上卦的坤卦,所以叫“小往”。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两气交泰,阴阳有对流才会生生不息。阴气往下走,阳气向上生,阴阳交流,天地通泰,这是“吉亨”的原因。

  姤卦有两面,站在阳爻的角度,姤卦是“一阴颠五阳”,所以叫“女壮”。初六在最底下,但千万不要因为它还小、看起来不成气候就掉以轻心,下卦为巽巽为风,风是见势就长的,迟早会“壮”起来。既然看到这个现象,在它还没有壮大之前,就得赶快处理,切断联系,不给它提供资源,“勿用娶女”,是处理的对策。

  

  站在阴爻的角度看,武则天和慈禧太后的发迹,都是姤卦的路子。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直到李世民去世,地位都没得到提升。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反而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之后就这么顺杆爬,爬到了最高位。咸丰帝体弱多病,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南有太平天国起义,这让他心力交瘁。据说慈禧的书法很好,于是咸丰经常口授并让她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慈禧开始干政,影响近代中国五十年多年,操纵好几个皇帝。

  没起势前的武则天和慈禧是姤卦,起势后是夬卦,这两个卦是相综一体的。武则天比慈禧那强太多了,她知道“女壮”不是正常体制,在非正常体制中混到了顶点,开了一个先例,这种情况后人怎么评价?不清楚,她也不强求,身后给自己立了块无字碑,上面刻什么内容,由后人来决定。

  从卦辞看,好像姤卦很不好,或者说很不正面?并没有。再说一遍,《易经》的卦爻没有好不好,看怎么用。《彖传》就为姤卦“正名”了,来看内容。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zhǎng]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姤,遇也,柔遇刚也。”“姤”就是“遇”,这和《杂卦传》、《序卦传》还有《说文解字》的说法是一致的。“柔遇刚”,是说阴爻主导。“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与”是支持,“长”是生长、成长、发展。“不可与长”,是站在阳爻的角度来谈的,对阳爻来说,不要去支持阴爻的壮大,他得防范,否则再往后发展的趋势就是主客易位养虎遗患。

  后面是赞易的部分。乾卦“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姤卦“天地相遇,品物咸章”,这个立意很高,一下子把姤卦拉到跟乾坤两卦同等的高度。“品”是分类、分级。“章”是井井有条。天地遇合产生的能量和磁场,滋生了万物,万物按不同类别,在天地中各自发展得井井有条。

  

  关于生命的诞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陨石撞地球,把外层空间的生命种子带进来了。种子萌芽生长,形成生态,然后陨石又来了,淘汰了恐龙等生物。陨石撞地球就是“天地相遇”,“天地相遇”带来生机的同时也有危机。万物在“遇”中生生灭灭,姤卦的“遇”很考验适应能力,适应不了就淘汰了,适应过来就“品物咸章”了。

  “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卦的君位是刚健中正的九五爻,领导人在“不期而遇”碰到新状况的时候怎么应对?是麻木不仁还是顺势反应?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所向披靡,“天下大行”。不好好利用,结果可能会一塌糊涂。举个反面教材的例子。

  1792年,英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大清,这时候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实力迅速壮大,已经是“头号殖民帝国”了。使团带来了大量礼物,包括蒸汽机、织布机、卡宾枪、连发手枪、天文仪器等等,还有当时最先进的军舰模型。然而,英国人带来的这些先进设备,却被当成“奇伎淫巧”,官方完全不重视。就这样,清朝失去了一次发展工业文明的机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半个世纪后,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

  当时的九五是乾隆,英国人带来了“遇见工业文明”的契机,九五没抓住,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历史走势。当然,历史容不得假设,也不合适站在今人的角度去苛责前人,但作为一个警醒,我们可以常常自惕,至少要明白“刚遇中正”可以“天下大行”这回事情。

  “姤之时义大矣哉”,这句话道尽了成败之机,也是对姤卦的总结。“时”是天时,“义”是宜。在当下那个最合适的点做最适宜的事,就叫“时义大矣哉”。无论从历史观还是人生观来看,机缘都无比重要。姤代表机缘,机缘没有好坏善恶,是可成可败、可生可灭的。并且机缘会转,就看我们握不握得住了。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理解《大象传》需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语言能够表达的意境其实很有限。“天下有风”,是一幅风行天下,无物不遇的画面。像蛊卦是“山下有风”,两个卦虽然下卦都是巽,意象完全不同。蛊卦也叫“落山风”。风吹进山里,把地上腐败的树叶、虫草,都吹起来搅在一起,可是因为有山的阻挡,吹不出去,反而把原来没腐败的地方都沾上了腐坏的东西,都感染上了,就叫“蛊”。“天下有风”,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如沐春风,万物在没有阻挡的风动下既各有所遇也无所遁形。“山下有风”,主要要做的是革除积弊。“天下有风”,是迎接一切的遇见。没有阻挡的风,代表的是一视同仁,大家都有机会随风行于天下。

  “后以施命诰四方”,“后”指国君,更细分来说指诸侯。“施”是动作,“命”是命令,“诰”是晓谕,“四方”指所有范围。这里为什么不说大人、先王、或者君子以施命诰四方呢?为什么要用诸侯晓谕四方的概念?《大象传》里只出现了大人、先王、君子、后(诸侯),这四类人。大人是《易经》里的最高德位,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引领。先王指开创基业的第一人,以精神象征为主。君子指看懂了当前卦象揭示的原理并知道怎么做的人,属于智者群体。诸侯才是天下直接的管理者。

  “后以施命诰四方”,是直接管理者的行动。“施命诰”诰的是什么?诰的是“天下有风”的势、把这个局面告知四方之民:在姤卦的大势中,大家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遇,就像《彖传》讲的那样,是可以“天下大行”的。至于能遇见什么,遇见之后能发展到什么状态,是各自的造化。“女壮”,站在“女”的角度,那不要太好;站在“男”的角度,如果你是刚的、是中正的,也不必任何担忧。定位或者角度不同,结果和应对办法完全不一样。

  下一篇分析姤卦六爻。

  往期内容,欢迎点击头像,到个人主页查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