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以为马嵬坡之变天衣无缝,谁曾想李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政变,后世将其称之为马嵬坡之变,这场兵变看似比较偶然也比较简单,可是只要稍微深入研究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马嵬坡之变存在诸多比较诡异的地方,而这些诡异的事情最终都指向一个人。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一向忠诚的陈玄礼为何会发动马嵬坡之变呢,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杀掉杨国忠与杨玉环,真的是陈玄礼的想法么?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史料中分析出来,只是让人有些意外而已。

  

  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除了高力士之外最受宠的大臣,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陈玄礼一生一共陪在唐玄宗身边共计五十多年的时间,能够始终如一地陪伴唐玄宗,足以说明陈玄礼是一个忠臣,加上唐玄宗对陈玄礼的评价,也看得出他就是一个忠臣。

  明明陈玄礼是忠臣,还是唐玄宗平时最得力的助手,就算是安史之乱影响太大,唐玄宗打算连夜离开长安,第一个想起的依旧是陈玄礼,唐玄宗把保护自己撤离长安的重任交给陈玄礼,充分说明唐玄宗对陈玄礼的绝对信任。

  当然了,陈玄礼也没有辜负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在接到命令之后,陈玄礼就开始迅速准备,连夜带着唐玄宗离开,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就连太子李亨最开始都不知道,可是当陈玄礼以及唐玄宗一群人刚要出城之际,杨国忠遇到了他们,从而一群人开始一起前进,李亨得知消息之后,带着一群人跟在李隆基身后。

  到了马嵬坡之后,大家停下来休息一番,结果士兵突然之间就开始生气发飙,不再前进,大家觉得之所以落魄到现在这个样子,罪魁祸首就是杨国忠,所以想要将杨国忠铲除,也就是在这种时候,陈玄礼带领大家发动了马嵬坡之变,在铲除杨国忠之后依旧不解气,就把杨玉环也一起逼死了。

  单纯从马嵬坡之变的过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所在,陈玄礼明明是负责保护唐玄宗的,为何后来却成为马嵬坡之变的主要领导人了呢?他和杨国忠以及杨玉环无冤无仇,为何非要将两人赶尽杀绝?

  

  以陈玄礼在唐玄宗身边多年的经验来看,他应该明白杨国忠以及杨玉环的地位,他们早就在朝廷当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要是陈玄礼得罪了杨国忠,必然会吃不了兜着走,他不管怎样,都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发动兵变去铲除杨国忠和杨玉环。

  再说了,杀掉两人之后,对陈玄礼有什么好处么?很明显是没有的,杀掉杨国忠与杨玉环,不仅让陈玄礼在朝中树敌,还会因此得罪唐玄宗,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原本陈玄礼与杨国忠之间就没有仇恨,何必干这种给自己掘坟的蠢事呢?

  分析到这里,我们也许就会联想到另外一些原因了,比如说陈玄礼是受命于他人发动的马嵬坡之变,这个他人最可能的人选就是李亨,可是史料记载中,李亨在当时的态度是犹豫不决的,当陈玄礼询问李亨是否杀掉杨国忠的时候,李亨都是犹豫不决没有表态,由此可见,李亨应该不是这件事情的真实策划者。

  也许只是这样说,人们还是会比较疑惑,因为李亨不说话也可以代表他默认啊,所以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李亨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太子,从他当上太子的第一天开始,就深受李林甫的迫害,当时唐玄宗也没有阻止李林甫,反而对李亨多有怀疑,这才导致李亨为了自保先后和两个老婆断绝关系。

  可以说李亨一直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他断然是不敢策划兵变的,因为他害怕李隆基,那种害怕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再说了,就算李亨想要发动兵变,杀掉杨国忠和杨玉环,对他有何好处呢?很明显只有逼迫李隆基退位或者铲除陈玄礼,才是对李亨最有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排除李亨想杀杨国忠的可能性。

  

  既然这个幕后策划者不是李亨,那么可不可能是李隆基呢?从李隆基当时的态度以及在整件事情中的表现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么他为何要杀掉杨国忠以及杨玉环呢?实际上这就值得大写特写了。

  稍微细心一些的人会发现一个细节,实际上在马嵬坡之变前,也就是安史之乱发生不久后,陈玄礼就已经叫人去刺杀过杨国忠一回了,只是当时没有成功,从当时的直接利益来看,想杀杨国忠的人必然就是李隆基,为何这么说呢?

  安禄山当时发动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杨国忠经常压制安禄山,两人之间关系紧张,安禄山才以诛杀奸臣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安史之乱的,对于李隆基而言,杨国忠已经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只有将他铲除,才能更好地和安禄山谈判,或者说只有将杨国忠铲除,才能安抚军心,鼓舞士气。

  不仅如此,在安史之乱形势越来越严峻之后,杨国忠还可以当李隆基的替罪羔羊,将杨国忠杀掉之后,便可以把所有的罪名都踢给杨国忠,这样一来,李隆基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暂时安危。

  可惜第一次刺杀没有成功,安史之乱的大军很快就抵达长安之外,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隆基只能连夜逃跑,最开始李隆基不想带着杨国忠,谁曾想在出城的时候又遇到了杨国忠,杨国忠极力劝诫李隆基去往蜀地,李隆基又不想去蜀地,两人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

  

  蜀地乃是杨国忠的故乡,而且当时杨国忠兼任着剑南节度使,一旦去到蜀地,李隆基将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一切行动只能听从杨国忠的安排,对杨国忠的这个如意算盘,老谋深算的李隆基一眼就看穿了,一直在想办法对付杨国忠。

  撤退的路上,杨国忠多次提出烧毁桥之类的建议,都被李隆基否决了,也是因为杨国忠的这些举动,让李隆基更加看清了他的野心,很明显杨国忠就是想让李隆基无路可退,只能跟随他到蜀地当傀儡。

  李隆基看出了杨国忠的野心,自然就需要收拾他,而想要收拾杨国忠,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最合适也最值得信任的人就是陈玄礼,因此李隆基才会把这个重任交给陈玄礼,陈玄礼先雇几个胡人去惹事,随后将这个罪名挂到杨国忠身上,彻底引发士兵们对杨国忠的不满,随后陈玄礼借机杀掉杨国忠。

  本身杀掉杨国忠就算达到了马嵬坡之变的目的,可是为何李隆基还要陈玄礼杀掉杨玉环呢?其实这主要就包含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想要御驾亲征鼓舞士气,结果杨玉环以自杀威胁李隆基,导致李隆基没能御驾亲征,最终错失战机,这件事情对李隆基影响很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过于特殊,杨玉环是安禄山的干妈,当年安禄山经常和杨玉环在寝宫玩耍到半夜,两人之间充满各种绯闻,就算当年李隆基不追究,现在处于这种危险环境中,李隆基也会引起重视的,他担心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真的有事情,更加担心杨玉环会落入安禄山之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杀掉,不仅可以鼓舞士兵士气,还能减少后患。

  

  有人说李隆基是深爱杨玉环的,其实从当年杨玉环与安禄山那么暧昧,李隆基都没有发飙,就足以看出李隆基并不爱杨玉环,再结合赐死杨玉环时李隆基的的一系列反应,就更加能够证实这件事情了,对于李隆基这种人而言,从来不缺女人,也不会对一个女人多么深情的。

  对于马嵬坡之变而言,在杀掉杨国忠与杨玉环之后,李隆基算是达到自己预期效果了,至少铲除了杨国忠,可以保证李隆基放心前往蜀地,不会再有被杨国忠控制的威胁了,可是李隆基的整个计划中,忽略了一个人,此人就是李亨。

  前边说了,在陈玄礼询问李亨要不要杀杨国忠的时候,李亨没有表态,说明当时李亨正处于观望阶段,等到后来杨国忠以及杨玉环等人都被铲除之后,李亨已经断定李隆基没有实力对自己怎么样了,所以李亨才会做出一个让李隆基猝不及防的决定。

  李隆基想要带着大家一起前往蜀地避难,谁曾想在这种关键时刻,李亨提出自己要带兵北上继续抵抗安禄山的叛军,可以说当时李亨的决定是相当高明的,经过马嵬坡之变后,战士们的士气刚被鼓舞起来,李亨提出北上抗战,必然有很多人支持他,一旦得到将士们的支持,李隆基就不敢对李亨怎么样了,等到李亨脱离李隆基的束缚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果不其然,李隆基面对李亨的致命一击,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亨带着将士们与自己分道扬镳,而自己身边仅剩下陈玄礼跟随左右了,后来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等到安史之乱稍微平息一些之后,李亨就把李隆基接到身边软禁起来,在李隆基最后的岁月中,陪在他身边的也只有陈玄礼了。

  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我们更加能够肯定一点,马嵬坡之变大概率就是李隆基亲手策划的兵变,要不然怎么也解释不通陈玄礼后来继续跟随李隆基,两人还相安无事这一结局,可惜的是,李隆基的最后一次出手,居然被李亨截胡,让自己落得个凄凉结局,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言的有因必有果吧。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可以说他的政治智慧以及手腕,绝对算得上是相当高明的,可是在山河破碎的那一刻,谁还跟你讲那么多政治智慧呢?李亨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并不是他手腕多么高明,而是他能够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这种担当看似愚昧,实则高明至极!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