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时代”结束!多年“后遗症”爆发,新规之后,谁会吃亏?

  在我国房地产持续发展的这些年里,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是越建越多,越建越高,很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个比一个高。如果这样的超高层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并且对经济发展有帮助的话,其存在自然是有意义的。

  只不过,虽然这些年国内有很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真正有意义的其实并不多。很多高楼只是部分企业为了攀比、搞面子工程而建的,没有经济意义,也不能创造价值。

  就这样,国内的高楼越建越多,甚至一度掀起了一波“热潮”。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建建筑占世界总数的61.5%,世界上建造的200米以上的大楼有143栋,其中中国足足占了88栋。

  显然,中国企业似乎十分热衷于建高楼大厦,一方面是为了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想靠着高楼挣钱。只不过,建了这么多年的高楼,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后遗症”反倒是在近几年爆发出来了。

  首先拿那些没有建好的高楼来说,本身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需要很多成本的,虽然这些年很多企业都风风火火地买地建楼,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到一半没钱了,然后楼就烂尾了。

  例如,苏州的全国第一高楼“金鸡塔”,从2014年就开工了,因为钱不够,一直都没有进展,原本规划的高度是700米,后来降到了500米。即便如此也没有继续建设下去。

  除此以外,包括武汉绿地中心、长沙“天空城市”、青岛“天空二号”等项目同样也都处于烂尾阶段。相关企业一开始都规划得富丽堂皇,但是后来因为钱不够、地质问题、航空限高等原因一个接着一个停工了。现在很多超高层烂尾楼都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污点”,迟迟不见开工,不知道以后是会有人“接盘”盖下去,还是会被推倒。

  其次再拿那些建好的高楼来说,其实建好的楼比没建好的楼爆发的“后遗症”更加严重,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亏损。本身很多企业当初建超高层建筑也是有盈利的目的地,所以在高楼建好之后,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招商。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超高层建筑无论是出租给企业当办公室,还是出租给商户做商铺,出租率普遍都不高。除了那些知名的建筑会比较抢手,其他绝大多数高楼的入住率都不怎么高。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些高楼大厦的租金往往要比普通的建筑更贵。毕竟这些高楼当初在建设的时候都花了更多的钱,格调也相对周边的建筑更高,所以其租金往往也会更高。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入驻的企业而言,他们选择办公地点的时候往往会更加看重地段。同样的地段,超高层建筑的租金更高,自然不被青睐,企业往往更愿意选择租金更低的普通建筑。

  也正是因为这些高楼出租比较困难,所以租金的收益普遍都不高,而运营方怕高楼“掉价”也不愿意把租金给降下来,再加上高楼大厦常常会维持着高昂的运营成本,所以其在运营方面常常都是长期亏损的。

  每到了这种时候,这些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方也会选择把高楼给卖出去。只不过,高楼的亏损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除非有变通的手段,否则没有几个人是愿意当“接盘侠”的。因此,这些年很多高楼的竞拍都遇冷了。

  例如,厦门第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及副塔楼厦门宝嘉中心此前就进入了拍卖市场,这一度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就在今年的10月22日,这项被评估为52亿的资产,起拍价仅为36.4亿,这已经算是大打折扣地在拍卖了。原以为这样的低价拍卖会吸引大量的企业竞拍,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以流拍收场的。

  根据阿里拍卖官网信息显示,这项资产将在11月10日进行第二次拍卖,起拍价降到了29.12亿元,比第一次拍卖又降低了7.4亿。即便如此,到了现在依旧没有企业表现出要竞拍的意向,所以这个高楼在第二次能不能被卖出去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这个厦门第一高楼并不是个例,近些年还有很多高楼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具体表现就是在长期的亏损经营后想要出手卖出去,但就算是多次降价也无人问津。原因也很简单,现在高楼“经营困难”的后遗症已经爆发,没有几个企业有信心实现扭亏为盈。

  可悲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几年依旧有很多企业风风火火地想要建设超高层建筑,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为了面子。对此,国家自然是不能让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建筑一直这样泛滥下去的。

  于是,在4月27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 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这个新规意味着中国“高楼时代”的终结,以后所谓的“第一高楼”将会被限制建设,高楼大厦的建设将被严格管控,企业之间通过建高楼而互相攀比的现象同样也能得到抑制。

  那么在新规落实之后,谁会是最吃亏的呢?

  毋庸置疑,是那些建设了超高层烂尾楼的人!可能这项新规会对那些没有建成的超高层建筑网开一面,考虑到资源浪费的问题,烂尾的超高层建筑不会被轻易拆除。

  但至少在“摩天楼”的建设限制下,很多原定要建500米以上的建筑会被重新规划,降低高度是最基本的。

  这还不是这些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最需要担心的是,这些烂尾楼以后可能更难被“接盘”,毕竟现在限制高楼建设的规定已经下来了,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去涉及这一领域,所以超高层建筑烂尾造成的损失以后可能得相关企业自己“硬抗”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