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得了罕见病,爸爸自制药救子,像极了《我不是药神》的现实版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01

  最近看到一个爸爸的故事,完全刷新了我对“父爱”这个词的理解。

  仅有高中文化的他,硬生生地凭着自己的双手,把儿子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

  即便连医院的首席医生都告诉他:

  这个病是不治之症,孩子活不过3岁;

  即便不少人都谴责他: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押上一切的赌博,对于你的妻子和女儿来说,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即便连他的父亲都撂下狠话:

  你以为你自己是科学家?我赌你做不出来!

  可在救儿子的这件事上,他还是一意孤行,从来没向任何事、任何人低过头,即便是在很多人眼里“早就注定好的命运”。

  在他这里,也变成了“决不放弃”四个字。

  这个令人敬佩、并把父爱发挥到极致的爸爸,叫徐伟,今年才30岁。

  在没生儿子之前,他的人生算得上幸福和圆满。

  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有房有车,妻子贤惠,女儿还乖巧。

  

  直到2019年6月6日,随着儿子灏洋的出生,这家人的平静才突然被打破。

  家人发现,孩子出生后和其他小孩有点不一样,他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其他小孩。

  他不能抬头,无力吞咽,身体也非常软,并且有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

  家人们只好连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当时医生说,孩子发育迟缓可能是基因问题,需要做基因检测。但恰好又遇上了疫情。孩子2月份采集的基因,拿到报告的时候已经是5月了。

  而且,检查结果更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孩子病了,而且还是一种很严重的罕见病。

  这种病,叫Menkes综合症,是基因缺陷导致的。因为X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置发生了变异,导致孩子无法吸收铜离子。

  而如果身体里没有这些铜,会对孩子的造血、骨骼生长、大脑发育等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小灏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停止发育,大脑神经也会发生病变,最后会变成植物人,因为器官衰竭而停止呼吸。

  听到这样的结果,家人慌了,特别是徐伟。他带着孩子的检验报告去找权威医生,可医生看了报告查了相关资料后,无奈地回了他三个字:

  没法治!

  徐伟的心顿时凉了半截,难道儿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就要用这种方式草草结束吗?无论如何这是一条生命,尽管他已被很多人“宣判死刑”。

  徐伟不敢想,他也不愿去想。

  当时围绕在他心里的想法只有一个:如果有药,孩子就有希望。

  所以,他开始拼命地四处去找药。

  

  02

  但找药的过程却没有徐伟想得这么简单。

  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必须要让他身体里能吸收铜离子。而这种补充铜元素的药,是一种叫做组氨酸铜的化学药品。

  可因为全国患这种病的人数太少,国内根本没有厂家生产这种药。

  想要买到这种药,只能去国外高价购买。

  对于徐伟来说,这算一个好消息,也算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即然有这种药,孩子就起码有救;坏消息是因为疫情,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封锁了大门,根本没办法去买药。

  所以,徐伟只好想办法联系国内的病友,看有没有多余的药能卖一点给他。可大家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手上的药也所剩无几,还得保证自己的药量。

  能够给徐伟的要么很少,要么就是过期的。

  但徐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统统买下来。后来,连过期的药都没有了,孩子马上就面临着断药的风险。

  这无疑不是让孩子等死吗?

  每当徐伟想到这里,就心如刀绞。这是他的儿子,如果连他都放弃了,那孩子真的就没有活命的机会了。

  翻来覆去,在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后,徐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即然买不到药就自己做,总不能让儿子就这样等死。

  可徐伟很了解自己。自己不但不是医学专业出生,而且小时候不爱读书,高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哪里有那能力帮孩子制药呢?

  可每次看到病重的儿子对他咧着嘴笑的时候,徐伟的心又强大了起来。只要能让儿子活下去,他做什么都可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就这样,仅有高中文化的徐伟,坚定地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像极了《我不是药神》的现实版。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为了帮助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商人程勇冒险从外国“代购”便宜的仿制药,上演了一个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界的故事。

  在现实中,徐伟为了救子,开始了一段艰苦难熬的制药过程。甚至比电影更惊心动魄。

  

  03

  想要制药,首先你要知道这个药怎么制,里面的成分是什么,还需要什么仪器?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事,哪怕错了一步或者出现了一个很小的失误,轻则没有效重则可能连命都要搭上。

  徐伟不敢怠慢,虽然小时候成绩不好,特别是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可能连最进本的化学公式和元素周期表都还给了老师,但他还是强迫自己捧起了书本。

  他捧起的也不是一般的化学书本,而是他能在网上搜到的关于这个病的所有国外论文。

  但论文都是外文的,徐伟看不懂,只好用翻译软件把论文一篇一篇翻译下来。

  结果发现,论文是翻译下来了,可论文里的很多“专业名词”他根本看不懂。什么是氨基酸、什么是碱基、什么是离子泵……在面前,徐伟就是个文盲。

  可为了孩子,他只好咬着牙坚持,不懂就查。第一篇论文,他硬是没日没夜地看了四五天。

  终于,他对里面的“专业名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面的论文就慢慢快了。

  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徐伟终于明白了:

  罕见病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而且,儿子算是Menkes综合症的奇迹了。

  尽管基因突变点位给儿子造成了功能性的缺陷,属于严重的经典性Menkes。但从住院频次、感染或者癫痫发作的情况来看,他比大多数孩子都要好一些。

  这也让徐伟加大了制药的信心。

  为了尽快给孩子制药,他先是联系了一家制药公司,了解到公司有共享实验室,但租一天要一万四千元。

  徐伟算了一笔账,做孩子的药,一次需要两天,做一次,可以用56天。所以每次的费用在3万元左右。

  后来经过打听,他又发现,购买这样一套仪器只需要2万多的费用。这样一算,比租实验室划算不少。

  所以徐伟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家改造成实验室,自己在家制药。

  

  当家人们看到徐伟真的要制药时,没人相信他能做出来,甚至担心他搭上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可徐伟没办法,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只有自己担下了所有的风险。

  他曾给妻子说:“如果儿子没有了,我也不活了”。

  因为他没有办法选,儿子等不起。

  就这样,在摸石头过河中,徐伟开始了他的制药大计。

  

  04

  通过不断的查阅资料和摸索,几个月后,徐伟居然真的把组氨酸铜做了出来。

  而且经过多次的尝试,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练,药品的稳定性也越来越高。

  下一步就是要做实验检验药效了。

  他先拿小白兔来做试验,经过不同剂量注射几天后,小白兔依然活蹦乱跳,说明药品没问题,第一步算是基本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要在人体上做实验了。

  徐伟只能亲自试药。那天家人们都很恐慌,但好在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徐伟没有什么不适,第二步也有惊无险的通过了。

  最后,就是给儿子注射了。

  虽然已经经过了两轮的实验,但是给儿子注射的时候,徐伟还是胆战心惊,生怕出一点差错。

  原本给儿子注射的量是0.5ml,为了更加的安全和保险,徐伟第一次只给儿子注射了0.2ml。

  两小时后,徐伟发现儿子的血清和铜蓝蛋白指标并没有变化,他有些失落,只好加到了正常计量再给儿子试一试。

  一直注射了两周,带儿子再去检查,奇迹居然发生了,儿子的相关指标已恢复正常,而且肝肾功能也无异常。

  这对于徐伟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好消息。

  但这也仅仅是徐伟打的第一仗。

  

  因为这个药只能让儿子体内吸收铜离子,他的命是保住了,但因为组氨酸铜携带的铜离子很难穿透血脑屏障,无法输送给大脑,儿子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傻子。

  为了让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徐伟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制药。

  这个药叫做伊利司莫铜。

  比组氨酸铜的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

  为了加大成功的几率,在病友已小有名气的徐伟找到了一位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想和他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两人一拍即合,徐伟又从国外购买了仪器和原材料,并按着论文里的步骤,开始了第二次制药的尝试。

  这次,命运又再次眷顾了这个家庭。

  不久后,棕色的伊利司莫铜被徐伟他们制作成功了。

  他们还惊奇地发现,两种药组合在一起的治疗效果更好。所以,一瓶蓝色的药加上一瓶棕色的药就成了小灏洋的救命药。

  终于,用了3个月后,孩子的脑电图也恢复了正常。虽然孩子错过了脑部的黄金发育时期,但庆幸孩子以后的生命和智力都不会有太大的阻碍了。

  

  05

  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他又开始做干细胞实验和基因编辑器的研发,目前的成果是干细胞已经培养出来了,然后他需要做完相关检测,确保安全性以后才回收给孩子。

  虽然他也不知道对于这个病来说,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通过它的机理,应该可以去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并发症,提高他的免疫力,重塑他的血管。

  如今,小灏洋在爸爸的“一意孤行”下,可以笑、可以动,和其他正常的孩子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了。

  

  为了能让儿子的病尽可能地痊愈,徐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根本不够。所以他报了成人高考,现在专科在读,以后还要考本科,接着参加全国性的研究生考试,最后学习分子生物学专业。

  这样,他才能用自己专业的知识,为孩子搭建一条未来的“生命之路”。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高中都未毕业的父亲来说,他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因为他做到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一切。

  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是徐伟,是否在自己儿子被医生判了“死刑”后,在全家人都觉得“过一天是一天”的时候,我是否能坚定救孩子的决心?

  也许,很多人都做不到徐伟这样。而这正是他超出常人的伟大。

  就连和徐伟相熟的医生都说,一路看着徐伟对疾病的认知理解越来越深刻,合成了组氨酸铜和伊利司莫铜,得知他只有高中学历时,直呼“佩服”!“他能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是奇迹了。”

  有时候我们常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只是从来没想过,你自己就会创造奇迹。

  而徐伟用他的实际行动,让无数人看到了奇迹,也让罕见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徐伟说,他绝不提倡大家向他学习,模仿他自制化合物的行为。

  

  他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更希望这件事报道出去后,能为像儿子这样的罕见病病友做一些事,有关机构能够重视起来。

  当徐伟制药的新闻被报道出去后,很多人对他制药的行为产生了质疑,特别是关于法律层面和药物监管、行医资格的。

  但徐伟解释说,他首先没有把自己当一个行医者,只是在群里做过一些分享。在制药方面,首先它并不是一个药,他制备的是一个化合物。而刚好这个化合物,对他孩子的病是有帮助的。

  后来,官方也回应:

  制药徐伟制作的化合物没有流通、没有销售,也没有非法流入市场,仅是自主研发自用,可以在此情理上理解,没有违反《药品管理法》保护的法律意图,所以法律上暂时不会对这类行为做出惩处。

  虽然徐伟的做法不值得模仿和提倡,但他的父爱却值得所有人为他点赞。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