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大军攻下安庆,围绕安徽巡抚之死的罗生门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系列9

  如果把守城比作一场考试,洪秀全和杨秀清当正副考官,三个考生分别是:守武昌的常大淳、守安庆的蒋文庆、守南京的陆建瀛。毫无疑问,蒋文庆肯定是最勤奋的那个学生。他准备最早,日夜复习,然而,偏偏是他考了个倒数第一。陆建瀛与常大淳再不济,在太平军的攻势下也坚持了十几天,甚至二十几天,只有蒋文庆,不到半天,就弄丢了安庆。

  

  然而,蒋文庆或许能成为三个考生中最幸运的那一个。因为他有正大光明的理由逃跑。皇帝不但不会问责,还会对他大加赞许。对于蒋文庆个体而言,安庆丢了就丢了,只要能在太平军经过后活着,就是三人中最大的赢家。

  不过,直到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黎明,蒋文庆依旧没有想出合法离开安庆的理由。他无计可施,唯有对着一盏孤灯默默垂泪。突然,脚步声由远及近,房门被人猛然推开,随从兴奋的叫嚷:“周天爵周大人来信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已经告诉过大家,周天爵是安庆全村的希望。

  蒋文庆来不及擦掉脸上的泪水,他一跃而起,几乎是夺过了那封信。打开一看,蒋文庆的心情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迅速知道了如下信息:

  第一,周天爵身在宿州,是不会来了。

  第二,周天爵给他指点了一条生路,那就是弃城而逃。(1)

  蒋文庆叹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安庆已是一座等死的城市。然而,根据大清律,巡抚有有守土之责,倘若逃走,难免被朝廷问罪。

  周天爵不愧是姓周的,已经周到的为蒋文庆想出了逃离安庆的理由。

  从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知道,铁公鸡蒋文庆是囤粮和抢钱的高手。此时,小小的安庆城内约有:藩库饷银三十余万两,总局饷银四万余两,制钱四万余吊,府仓米一万余石,太湖仓米两万余石,常平仓谷无数。周天爵后来总结:“大炮,火药,足四万人用者,粮米,兵饷可支一年者。”(2)

  在安庆势必守不住的情况下,带着财物全军撤离,不留给敌人,这个理由是不是足够光明正大?别着急,想要逃生,周天爵还替蒋文庆想出了一个更加伟光正的理由。

  周天爵接着告诉蒋文庆,太平军已经出奇兵占领了河南信阳。

  

  洪秀全和杨秀清(一脸懵逼):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说实话,为了让蒋文庆逃命,周天爵扯这样一个弥天大谎,也是拼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曾经告诉过大家,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为了对付太平天国,咸丰一连封了两位钦差大臣,一个是陆建瀛,另外一个就是琦善。而自从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陆建瀛抵达安庆的前一天,到咸丰三年正月十九日,即蒋文庆死亡的两天后,河南信阳一直驻扎着钦差大臣琦善的大军。

  在这段时间内,太平军别说占信阳,即便靠近,琦善也早就跑了。咸丰多次下旨让琦善率部赶赴安庆援救蒋文庆,琦善一边喝着信阳毛尖,一边以各种借口按兵不动。(3)

  后来,周天爵的信被咸丰看到,皇帝没有怀疑周天爵扯谎,反而认定太平军占信阳的消息是琦善放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其行动迟缓。

  话说,蒋文庆死亡两天后,琦善才离开河南信阳前去援救安庆。他进兵神速,仅用了两天,便到达了距安庆68公里外的湖北应山。谁知,琦善又停驻不前了,看那架势是准备在应山过二月二。如此行径,必须要向朝廷解释。然而,琦善身边没有周天爵这样善于“扒马褂”的圆谎专家,所以上奏给咸丰的理由是:他在等骡子。因为各种军械需要运输,所以琦善一军等不来数千头骡子,就不能前进。(4)

  

  咸丰气的七窍都喷出了火星和黑烟,马上下旨痛骂琦善。天威震怒之下,咸丰三年二月十一日,琦善终于全军到达安庆。同一天,太平军攻克了南京。

  有点扯得远了,咱们接着说周天爵的信。

  话说,若是太平军杀到信阳,目标必然是北京。对于咸丰来说,这可是比丢了南京还要命的事儿。

  那么,蒋文庆,你身为大清帝国的忠臣,应该如何为皇帝分忧?

  当然是带领全军撤离安庆,北上庐州,并扼守正阳关,截断太平军北上之路了!

  蒋文庆看完周天爵的信,大约是十七日早上六时许,6、7个小时之后,太平军即将行抵安庆。那么,蒋文庆能够利用这几个小时的黄金时间,带着财物进行一场胜利大逃亡吗?

  小编只能遗憾的告诉大家,蒋文庆实在是太能攒钱也太能囤粮了。即使他立即动员全城军民展开大搬家,恐怕三天三夜,也运不完所有的东西。不过,搬走大部分贵重金属,时间还是足够的。

  

  如果蒋文庆有那么一点御变之才,他应该马上率领全部军民,带着银钱撤离,临走时不要忘记在粮仓和火药库放一把火。如此一来,当太平天国水陆大军开到,就只能观赏燃烧中的安庆了。那时,蒋文庆一行人应该正行进在通往桐城的路上。

  安徽按察使张熙宇原本率领940名清军驻扎在小孤山,听闻鼠巢防线、九江溃败的消息后,带人马退到了桐城。那么,一天后,蒋文庆将与张熙宇胜利会师,再携手共赴庐州。如此一来,这两个人未来的命运也许都不会是吞金自杀了。

  

  然而,我们知道,蒋文庆是嘉庆十九年的进士,他宦海生涯贯穿了整个道光朝。众所周知,道光朝的官场习气就是多磕头,少说话。蒋文庆能在道光朝混的风生水起,遇事一向先要向领导汇报。

  于是,在逃生的黄金6、7个小时之内,蒋文庆至少花费了一半时间写奏报。他把安庆的困境,周天爵来信原原本本汇报给了21岁的咸丰。等蒋文庆写完,再差人送走,已经快吃午饭了。

  

  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中午,却见安庆城外的长江江面,大大小小的船只“二万余遮江而下,帆樯一片排接,数十里望不见水。”

  清军们平时也就敢欺负欺负落单的捻子,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吓的真魂都出来了。(5)

  当太平天国大军如山一般压过来时,驻扎在城外大观亭的清军首当其冲。我们知道,江苏狼山镇总兵王鹏飞是这里的统帅。小编曾在本文开头把守城比作考试,王鹏飞便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不过,我们把王鹏飞先放一放,看一看类似情况下湘军名将李续宾是怎么做的?

  

  咸丰四年十月四日,湘军与太平军大战于半壁山田家镇。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登半壁山绝顶。他坐拥将台,高声发令。却见燕王龙袍加身,周围簇拥着龙旗和黄伞,造型拉风之极。两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分为数支,均摇旗出队。话说,当时的湘军已经与太平军交手多次,经历过湘潭之战、岳州之战、攻克武汉三镇等诸多胜利,却还是被秦日纲的气势吓到。有三人临阵逃去。李续宾当即遣人飞马追回,挥泪手刃之,并在军前慷慨陈词,激励士气。(6)

  曾国藩评价李续宾:“稠人广坐,终日不发一言。”(7)不过,关键时刻,他可以在全军面前展示口才。

  于是,湘军东征的试卷上,李续宾用三条人命,写出了一道试题的标准答案。最终,太平军败北。

  然而,王鹏飞不是李续宾。

  

  得知太平军抵达安庆,蒋文庆立即登城督战,一面差人去请王鹏飞。来人回道:“王总兵驻扎城外,是第一拨跑的。”话音未落,身边的清军已经开始纷纷跳城。当时安庆城门紧闭,这是最直线,最快捷的逃生方式。也就是安庆城墙高不及两丈,跳下去,再就地打个滚,丝毫不会影响逃跑的速度。比较起来,南京城墙高峻,后来太平军兵临城下,就没人敢挑战跳城逃生这一高难度动作。

  这么一看,常大淳守武昌,尽弃城外要地,把全部军队撤进城内,也许还是个大智若愚的决定。否则,太平军一来,城外清军难免象王鹏飞一军一样,撒腿便跑,武昌可就坚持不了21天了。

  很快,蒋文庆成为了光杆司令,只得逃回城内的官衙。对于哈姆雷特来说,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对于蒋文庆也如此。不过,在选择to be or not to be之前,蒋文庆先要干一件事。聪明的读者也许已经猜出来了。不错,蒋文庆要写奏折,向领导做最后的汇报。(8)

  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安庆陷落,蒋文庆死亡。

  

  蒋文庆死了,他的考试还没完。常大淳、蒋文庆、陆建瀛活着要参加太平天国的守城考试,死后,还要参加咸丰皇帝的封谥考试。

  遗憾的是,蒋文庆依旧考了个倒数第一。

  常大淳原本是巡抚,死后加恩升了一级,以总督衔赐恤,并荣获谥号文节。蒋文庆与陆建瀛一样,都是以本来的官职赐恤,没有获得谥号。(9)

  然而,陆建瀛能和蒋文庆比吗?陆建瀛生前,咸丰已经下旨,抄了他的家。此外,他还被朝野内外口诛笔伐。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言官干脆上奏朝廷,要求将陆建瀛军前正法。(10)陆建瀛能在死后获得这样的封谥,已经是咸丰法外开恩了。

  很显然,在封谥的考试中,考官判卷不公,恶意压低了蒋文庆的分数。那么,蒋文庆究竟干了什么,导致死后被领导如此对待呢?

  答案就在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蒋文庆死前发出的那两份奏报里。正是这两份奏报引发了三桩迷案,才让咸丰对蒋文庆不由自主产生了恶意。

  迷案一:蒋文庆生死之谜。

  

  当安庆陷落,蒋文庆身死的消息传到宿州,周天爵急忙第一时间上奏朝廷:“十七日安庆失守”。(11)此时,北京方面已经收到了蒋文庆十七日发出的第一份奏报。

  咸丰愤懑之余,迅速化身为名侦探咸南,做出了如下推理:

  安庆是十七日当天失守的,然而,一个堂堂的省城,怎么可能一天就丢了?

  蒋文庆:是半天!

  咸丰白了一眼蒋文庆,接着推理:还有,蒋文庆17日发送的第一份奏报里,为何没有提到当天发生在安庆的保卫战呢?原因应该是蒋文庆及其同僚贪生怕死,他们早就带着粮饷逃离了危城安庆。蒋文庆是在远离安庆的某地发出的奏报。当时,他根本不知道太平军会在同一天来到安庆,自然不会在奏报中提及。正是因为蒋文庆的离开,才使安庆在半天之内便落入敌手。

  于是,咸丰下旨给周天爵,让他彻查蒋文庆是不是真的死了?(12)

  迷案二:安庆陷落之谜。

  周天爵身在宿州,接待了不少从安庆逃难来的百姓。我们知道,安庆陷落前,百姓们已是逃避一空。从他们口中根本探听不到安庆陷落的真相。然而,周天爵恼恨蒋文庆不听他的话,把逃生的黄金时间浪费在写奏报上,所以从百姓的小道消息里选一个最不利于蒋文庆的版本报告给了咸丰。

  

  周天爵是这么说的,太平军装扮成渔民,驾驶着两千多艘渔船,开到了安庆城外。蒋文庆不疑有诈,竟然让他们“闯城而入”。周天爵评曰:“该抚臣稍有知识,殊不思自古有如许打鱼船只聚于一处者乎?果如是,是将终朝不得鱼矣!”琦善的骡子已经够让咸丰上火的了,蒋文庆的鱼更是把咸丰气到原地爆炸。不过,咸丰尽管因前两桩迷案对蒋文庆有了看法,但如果不是第三桩迷案,皇帝也不至于在封谥上克扣蒋文庆。

  迷案三:蒋文庆死亡之谜。

  蒋文庆死后,围绕他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光是他因何而死便推出了两个官方版本。

  版本一:自杀说。

  蒋文庆在17日发出的第二份奏报,即遗折上写的很明白,他对不起皇上,没能守住安庆,即将自杀谢罪。

  版本二:乱刀砍死说。

  然而,蒋文庆的遗折是由家人送出的。根据家人的口述,蒋文庆是被太平军乱刀砍死。

  蒋文庆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咸丰不由得好奇。于是,他仔细研究起蒋文庆的遗折来。话说,蒋文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拼着被太平军活捉,一字一泪写出这份遗折,可谓杜鹃泣血。然而,其中的一句话跳到咸丰眼中,顿时简直挑战了皇帝愤怒的极限。这句只有十个字:“是粮饷等件既未能运出。”(13)

  蒋文庆一辈子遇事不忘请示领导,却因为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请示,把皇帝得罪结实了。在咸丰看来,蒋文庆居然把那么多财物白白送给了太平天国,想要谥号可以,找洪秀全要去。

  那么,蒋文庆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后来,蒋文庆的门人故吏综合了两个官方版本,提出先自杀后被砍死说。

  话说,大清帝国其他高官自杀,有上吊的,有跳河的,还有用短洋炮枪击心口的。作为一个有钱的封疆大吏,蒋文庆死也要死的豪横。他早就用三两金子,制成了十三粒金豆,每颗金豆大约0.6立方厘米。小编计算了一下,今日金价为393元每克,所以蒋文庆自杀,至少花费了58950元人民币。

  然而,自杀和买东西一样,有时候也讲究个物美价廉。蒋文庆制成金豆后,不可能亲自或找人测试,所以吞金的结果是干咽半天才下去两颗。谁说吞金能死啊?肚子里有两颗金豆蹦蹦跳跳,蒋文庆感觉自己萌萌哒,可以一口气上五楼。

  万般无奈之下,蒋文庆突然想到家里还有几瓶祛风药酒,便就着药酒吞服。当蒋文庆把十三颗金豆全部吞下,不禁颓然倒地。蒋文庆之所以倒地,应该是喝醉了。所以说想自杀吞金子,纯属是在交智商税。

  

  喊杀声越来越近,显见太平军已经进城。此时,蒋文庆身边还有最后几个家人。他们用软轿把蒋文庆抬出巡抚衙门,打算逃出城外。结果,正碰上迎面而来的太平军。家人们一哄而散。

  太平天国禁酒,当太平军看到一身酒气,穿着清朝官服的蒋文庆,又岂会客气,当即手起刀落。(14)

  其实,小编非常怀疑,如果蒋文庆不是在写遗折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家人们完全有足够时间把他安全转移。之后,蒋文庆最多被便秘困扰几天,便又能活蹦乱跳,为大清帝国干活了。

  本来,蒋文庆和陆建瀛一样,只能等到民国,再由后人私自封一个谥号聊以自慰。然而,十一年后,事情有了转机。关于他们的封谥,还能来一次补考。

  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南京。清廷开启了大封功臣模式。蒋文庆和陆建瀛的后人和朋友开始活动,他们不约而同走曾国藩的门路,想让他帮忙,上奏朝廷,给二人请谥。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已经过告诉大家,曾国藩拒绝帮助陆建瀛。不过,对于蒋文庆,他可是尽力帮忙的。原因很简单,曾国藩是晚清自杀未遂大王,自然对自杀成功的蒋文庆拔刀相助。很快,朝廷给了曾国藩面子,蒋文庆获得谥号“忠悫”。(15)悫,可不念“壳”,音“que”,意思是诚实,谨慎。却也颇为符合蒋文庆的性格。

  蒋文庆的故事讲完了,陆建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陆建瀛逃回南京,急忙召集部下,开会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结果,研讨大会开成了批斗大会,批斗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他陆建瀛。而且,会议一开始,堂堂头品顶戴的两江总督,居然让手下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当众怼到无话可说。

  那么,是谁敢如此胆大包天?风雨飘摇的南京又会发生什么?行文至此,小编定都南京系列之安庆篇彻底完结。从明天开始,连载南京篇。请看小编下篇文章如何解惑。

  (1)《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蒋文庆奏报敌情紧急援兵未齐省城粮饷军装变通办理折》,p322,p433。

  (2)《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七册,《向荣奏稿》,《请恤安庆省城殉难官员片》,p2792;《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附周天爵致吕贤基信函》,p17。

  (3)《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琦善等奏报直隶陕甘尚未到来逐日严催情形折》,p350;《琦善等奏请将玩误兵差之署河南信阳州知州宣维祁等革职议处折》,p520。

  (4)《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寄谕琦善等着即将解到骡头及配用夫扛速赴皖省并着陆应谷严催火药等项速解陈金绶军营》,p649。

  (5)《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22,周葆元,《爱日轩稿》,p496。

  (6)《湖湘文库 曾国藩全集(一)》,《南路陆军斫断江中铁锁水师绕出贼前折》,p213。

  (7)《湖湘文库 曾国藩全集(十四)》,《李忠武公神道碑铭》,p341。

  (8)《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安徽巡抚蒋文庆遗折稿》,p619,p620。

  (9)《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十二册,《业经追赠及已得从优各员清单》,p25。

  (10)《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五册,《吴廷溥奏陈东南大局危迫请将贻误军机之陆建瀛即行就地正法折》,p48;《和淳奏请将现交刑部治罪之徐广缙陆建瀛即在军前正法折》,p99。

  (11)《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周天爵奏报安庆失守请简重臣收复江淮保守河北折》,p569。

  (12)《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谕内阁着周天爵署理安徽巡抚迅速查明蒋文庆等是否殉难并着琦善等迅往皖省攻剿》,p624。

  (13)《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周天爵奏报安庆城陷安徽巡抚蒋文庆遇害等情折》,在这句话旁边,皇帝用朱笔画下了一道长线。p617,p620。

  (14)《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22,周葆元,《爱日轩稿》,p497,p498。

  (15)《湖湘文库 曾国藩全集(九)》,《奏陈遵旨查明蒋文庆殉难情形并请谥号折》,p73。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