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从范增的建议杀了刘邦,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汉元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长安近郊的灞上,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听从他人的建议,想将关中之地据为己有。项羽得到消息后大怒,派手下大将黥布攻下函谷关,项羽的大军也很快到达咸阳城东的戏亭。

  当时项羽有兵力四十万,而且都是百战之士,江东精锐。刘邦当时只有十万兵力,而且很多都是一路收容的降卒和陈胜的散兵,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只能主动撤军咸阳,亲自到鸿门向项羽道歉,这才有了鸿门宴。

  如果当时,项羽按照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趁机杀了刘邦,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刘邦一死,就只有项羽一家独大,短期内没有人可以撼动项羽的统治地位。但从长期来看,项羽仍然不会成功一统天下,登基称帝。这是由项羽本人的因素决定的,与杀不杀刘邦并没有本质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项羽的大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天下无主,以当时的实力,项羽完全有机会和能力一统天下,登基称帝。但项羽却选择放弃战略要地关中,一把大火将秦王朝的宫室烧毁,之后分封诸侯,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分封给了各路诸侯统治。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两地九个郡,在老家彭城建都。

  从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他最初起兵反秦,不过是想替原来的楚国报仇,为原来楚国的民众报仇,为他自己的祖辈原来楚国的大将项燕报仇。如经大仇已报,大功告成,自然要衣锦还乡。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安享天下太平。后来的形势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自己最初灭秦复仇的志向,项羽成为了天下最有实力的人物。超出预期后的大好形势下,项羽也不过是选择做个诸侯之王,取名为西楚霸王,尽此而已!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品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才能安天下,古今皆然。而他项羽最缺的,就是能得民心安民心的仁义和道德。项羽在进攻秦朝一路向西的作战中,不断屠城杀降,动不动就屠城,不管是军士还是平民,都全部杀光,制造无人区,城池化为灰烬,天下民众对其失望之极,只有恐惧害怕,没有归顺依附的心。

  在新安城,项羽又将秦朝大将章邯手下已经归降了的二十余万人将士,全部坑杀活埋。项羽带兵进入秦朝的都城咸阳之后,又在咸阳屠城杀戮,还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点一把大火烧了秦朝的宫室。之后不久,又派手下,明目张胆地杀害了天下诸侯共同推举的义帝熊心。这一系列的举措,让项羽完全失去了天下民众的心、天下诸侯的心、原秦朝子民的心,人心尽失的项羽,又怎么可能一统天下!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一统天下,宽广的胸怀是必然条件。而项羽却偏偏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睚眦必报,根本没有天下帝皇的胸襟。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离间之计,项羽就怀疑自己最核心谋士范增的忠诚,导致范增负气出走,成为他开创王业的最大损失;后来又因毫无根据的流言,不信任手下最能打仗的大将钟离昧,导致手下大将离心离德。

  项羽进入秦宫咸阳时,有个人劝说他,让他定都咸阳,占据关中,以图王业。项羽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有谁知之!”为由,拒绝了此人的正确建议。此人生气,随口一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居然盛怒,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抓到此人,将其下油锅烹了。项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九江王黥布,因为没有亲自带队跟随他出战,项羽便多次派出使者责难,导致黥布转投到刘邦阵营,直接加速了项羽的灭亡。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用人之道

  开创大事,最终拼的是人才,是人才的竞争。但,项羽在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在行,或者说都有显著的缺陷。汉初三杰的张良,与项羽多有交集,但项羽高高在上,没有及时发现张良的大才,也没有主动礼贤下士去留住张良;汉初三杰的韩信,早年就投在项羽帐下,项羽任命他做个郎中,一个军事天才,让他做个卫士摆设,这是无识人之明。韩信多次向项羽出谋献计,项羽不问计谋的质量,仅仅因为韩信的地位低下,就不予重视信任。刘邦手下最有智谋的陈平,最开始也是投靠项羽,虽然任命他为都尉,但只是将他当成普通的官员对待,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照,导致陈平封印投奔刘邦去了。

  别的人才就不多说了,如果项羽有识人之明,或者有留人之策,能留下这三人在自己的身边,并充分信任,让他们完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也许项羽就会夺取天下。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项羽注定与天下无缘,这与在鸿门宴时杀不杀刘邦没有本质上的关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