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最近看了一些一直想看但又一直没看的书或剧,《血色浪漫》因为书的精彩电视剧是看不下去了,但因为刘烨想起大学时因住校而没看完整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结果就想到了海岩,于是我不幸地打开了这部他的早期作品——《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从剧中的演员,拍摄的路线,片头片尾的制作可以看出这部剧当时是花过不少心思的,是准备让它火起来的,是冲着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去的。但它没有火起来,很多人没有看过甚至都不知道它。我想如果不是后来徐静蕾因为《将爱》红起来的话,它将更鲜为人知。它缺乏海岩首部被搬上荧屏的《便衣警察》的新颖特别,也没有后来几近完美的《永不瞑目》的成熟流畅。

  因为一些原因,我是原著和电视剧穿插着看的,最后也都各自完整地看完了。较之电视剧前面几集的拖沓缓慢,还是看书比较容易进入故事进入角色。电视剧的情节和书中的基本一致(海岩的作品大都如此)。我是一个有原著情结的人,看到哪部剧拍得和原著不一样了,我便会嗤之以鼻,甚至弃剧。但是这一次,当我原著已完结,电视剧还在看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电视剧能对吕月月有所改编啊!想来觉得自己可笑,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

  

  吕月月一开始就和海岩约定,除非她死了,否则这个故事将永远被封存,是因为这个才非要置吕月月于死地的吗?除了这个理由,我实在找不到吕月月母子惨死街头这样的结局意义何在?最后还要将其盖棺定论为机会主义——那个之前一直表现得(书中也一直写的)懂事故通人情的伍队长,会不会太无情太落井下石了一点?其实对于吕月月的结局他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无论是书还是剧他都应该是这个故事中政府形象的代表吧。说得难听点,难道一开始他不是看重吕月月的美色才让她接近潘小伟的吗?美其名曰:做思想工作。难道作为一个老刑警,涉世未深的漂亮女大学生和帅气多金的富二代混在一起有多危险他不知道吗?难道那个几年都破不了案的国宝小提琴不是因为吕月月才失而复得的吗?但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他看到吕月月有问题的一面时,他一下就抛弃了她,甚至是唾弃她!我们的政府就是这样的吗?我们的组织就是这样的吗?他说吕月月太可怕,我看是他太可怕了!如果不是他抛弃了吕月月,我敢说吕月月在得知自己有了潘小伟的孩子后可能选择的就是保住事业,而不是这个看似她生命中最后一根缰绳的孩子!这样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去香港,最后母子惨死街头。这个人物颠覆得太快太彻底。当然,还有比他更快更彻底的,那就是吕月月。

  书中吕月月16岁时被校长“礼貌地检查”这一段电视剧没有拍出来,后来在她自己回忆总结时也带过一句,但是我看不出这一段经历对后面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这可能也是电视剧没有拍出来的原因吧。

  吕月月的两次变节我觉得放在今天的话人人都可以理解,但是90年代的时候,能理解的人就比较少了。一个20出头涉世未深的女孩子,面对这样一个多金,年轻,帅气又深爱自己的男孩,怎么能不动心动摇?但那毕竟是一时冲动,毕竟他们的爱太浅薄,毕竟前路茫茫生死未卜。所以在最后的那个夜晚,和潘小伟一场大吵后的吕月月再度动摇了。她知道她还是有退路的,她一直都知道!吕月月和潘小伟在北京连头带尾也就相处了半个月,就算加上逃亡的最多也就一个月。她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背叛组织,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背叛爱人。我不是否定吕月月,但她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一名警察。

  同样不适合的还有徐静蕾本身。首先我从来不觉得徐有多漂亮(好吧就算她漂亮好了)。那时候她才刚出道,有点土,她的牙齿我也不说了。而根据书中的描写,吕月月可以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了。其次是气质,我虽然不觉得徐有多漂亮,但她的气质很正——太正了,而吕月月其实是有风情的一面的。潘小伟的死那里,电视剧拍得远不如原著来得充沛流畅,再加上徐稚嫩的演技,大大削减了原著的震撼!

  回北京后,吕月月彻底崩坏,就像电视里冬冬说的:之前的吕月月已经死了。至于故事,那也是狗尾续貂的存在,难道潘小伟的死不是对吕月月最大的惩罚吗?非得置她于死地,暴毙街头才算深刻?死其实很简单,活着才是真正的惩罚!很喜欢书中的第二十六次谈话,吕月月很好地总结了她的故事:她的幼稚,她的浅薄,她的盲动,将让她付出一生的代价。如果能像她自己说的:她将用她的一生全力以赴地去爱,去换取儿子对他父母这段爱情的谅解——我想那将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但吕月月终究还是死了。也罢,我把它看作是潘小伟原谅了她。他还是爱她,还是舍不得她,所以把她带走了。

  电视剧有两处值得一提的地方。男主角潘小伟由来自台湾的男演员刘汉强饰演。我对潘小伟整体无感,但美高夜总会里他连发三枪击毙黑社会老大一幕着实让我惊艳(或者说是惊诧)。我一度还以为那是他的梦境……那凌厉的身手,那瞬间狠辣起来的眼神和剧中除那一幕之外的潘小伟是两个人!那一瞬间的爆发力总算让我记住了这位台湾男演员。他的造型和自己当年痴迷的一位男明星是多么的相像。曾经觉得男生长发是多么的飘逸潇洒,但今天看来却是多么的不利索……原来人都是在自我否定中成长、改变。另外一处是王菲的《棋子》——当年她还叫王靖雯。个人觉得把这首歌作为插曲不是很贴剧情,可能还是王菲的歌始终有种不似人间的味道吧,但音乐响起时仍不免惊喜了一下。

  海岩的作品应该不会再看,最喜欢的仍是《永不瞑目》。而这场风花雪月的事,我将自行把结局定格在吕月月带着她和潘小伟的儿子湮没在茫茫人海中,穷其一生去救赎他们的儿子,还有她自己的灵魂。

  

  后记:

  虽然有很多不足,但这个故事于我却意义重大。去年七月看完之后,自己便开始断断续续写东西。从一开始的每天100字,到后来的300字,再到现在的500字……已经一年有余。认真对待写作也已近半年。很难说自己能坚持多久,能走多远,只知道想成为一个说故事的人的欲望丝毫没有退去。那就试试看吧,继续写下去。如果写作是一个情人,想对他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