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复旦文科资深教授王水照出版第一本个人学术专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北宋三大文人集团》是87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席教授、文科资深教授王水照第一本个人学术专著。

  王水照在宋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章学及钱锺书研究等领域都有专深研究,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和拓荒人之一。著述等身的他竟才出第一本个人专著?

  

  新书研讨会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坦言,接到消息时吃了一惊,“仔细一想,王先生以前的书多是先有论文再结集,或是注本、评传等,真正就文学史上某一方面专题进行研究的论著,可能的确是第一本。”

  在莫砺锋看来,《北宋三大文人集团》的体例值得一论,“学术界过去有个说法,年轻、资浅者写专著多,资历深、学问大的前辈反而不怎么写专著。王先生这本新著是论文与专著结合的典范,从单篇来看,首先是质量很高的论文,其次在整体上又并非论文集,而是体大思精、有严密结构和整体构思的著作。”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虽出版于今年,但规划于20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王先生在复旦大学为助教进修班开设“北宋三大文人集团”课程,当时的“教学大纲”写道:“北宋的文人集团甚多,其中以天圣时钱惟演的洛阳幕府文人集团、嘉祐时欧阳修的汴京礼部进士集团、元祐时苏轼的汴京馆阁‘学士’集团的发展层次最高,具有某种文学社团的性质,而且代代相沿,形成系列。三大集团的核心成员均为北宋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标志着文学的最高成就,这对了解整个宋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这本小书是在授课讲义基础上写成的。当时,这个助教进修班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高,又大多具有相当学术素质,讲些什么他们在大学本科没听过的新鲜内容?我当时思考,那时的古代文学研究受制于教科书格局,即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作品个案的研究为主干。教科书的格局和模式自有它的优点,对传播古代文学史的系统知识十分必要,但不能当作古代文学研究的全部内容。”王水照说。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缘何能取得瞩目成就?王水照认为,从文学群体入手来观察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文学群体是作家个人和社会联系的中介。文学作品在通常情况下乃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劳动的产物,但他又不可能在完全封闭自足的心理结构中从事文学创作,必然受到社会环境、时代思潮、文坛风气等的深刻影响。作家个体自发的社会化要求,呼唤着文学群体的孕育诞生,而文学群体又促成个体的社会化得到发展和实现。个体从群体中获得大量的社会信息,感受到文学风会,培育和陶铸成自主独特的文学个性;群体则又以各个成员的代表者的资格,把群体的文学思想、观念、情趣、好尚、风格,影响整个文坛和社会。群体在内部发挥着交融、竞争等多种机制,与外部又产生了各种关联,由此构成一幅多方位、多层次的错综互动的文学图景。

  

  “三大文人集团”表现出系列性、文学性、自觉性相结合的特点,几乎囊括北宋全部的文学大家和名家,对整个北宋文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从欧门到苏门,标志着嘉祐、元祐时期两个文学高潮的到来。在探究“三大文人集团”的师承、交游、创作的过程中,王水照陆续写出一系列论文,如对欧阳修与尹洙关系的辨析、对嘉祐二年贡举事件文学史意义的揭示、通过苏门《千秋岁》唱和词对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精微把握等,这些开创性的议题极大推动了北宋文学的深入研究。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包括总论北宋三大文人集团的特征、文学结盟思想的文化背景的序论,分论钱幕僚佐集团、欧门进士集团、苏门“学士”集团的三章和“结束语:后苏东坡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认为,这部专著是在论文基础上整理、撰写而成,因此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随处可见独特之见,要言不烦。

  

  高克勤提到,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曾评价王水照的学问有三个要点:首先是“一代之学”,即在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其次是“方面之学”,即整个中国古代的文章学;还有“一以贯之之学”,他的学术研究“一以贯之的是努力体会、理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传统,在文学研究的工作中对之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在当下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有益的作用;而这一切,又不背离现代的和世界性的视野”。可以说,《北宋三大文人集团》集中体现了王水照的一代之学、一方面之学、一以贯之之学的成就。就治学领域来说,王水照还有“一人之学”,即在苏轼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明年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水照十卷本文集中,仅以苏轼研究为专题的就占四卷。

  

  “王先生多年来始终给学界树立一面旗帜,他对宋代文学研究的引领,与他对欧阳修、苏轼的论述精神是相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