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靠偷菜成社交网站最大赢家的“开心网”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

  如果我们非要说开心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创业模仿案例,好像很不公平。甚至在公开采访中,它的缔造者也有意无意回避这一点。回避其实不是隐瞒,只是不想被别人误解自己没有追求。

  互联网创业,一直是一个热点。在中国,在众多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借鉴与模仿,有成有败。而那些成功的案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我们总觉得未见原创,只见山寨。

  但如果深入分析并通盘研究,我们又能从这些案例中得到一个相似的结论:对创业而言,没有绝对的创新,其实模仿和借鉴或许也可以作为一个起点,在中国取得辉煌的成功。

  很多人批评这种模仿,但耳濡目染于中国互联网土壤的本土创业者,却把这看成一个宏伟故事的开端,他们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了适合中国本土的微创新,进而在适应与发展中,成为可以与西方互联网巨臂分庭抗礼的一股力量,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一道风景和骄傲。和西方的同类企业比起来,他们同样应该得到掌声与尊重。

  开心网复盘

  游戏建立社交新场景,用户得以快速增长和沉淀

  开心网作为风靡一时的 SNS,其国内首推的“偷菜”、“抢车位”等游戏所带来的“善意的玩笑感”满足了当时白领阶层的碎片化轻度社交需求,同时也为社交类网站打开了新的变现模式。虽然开心网早已渐渐被市场边缘化,但是其在社交游戏方面的诸多尝试和设计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社交行业的发展。

  发展历程:从国内首创偷菜游戏到被迫开拓海外游戏市场

  第一阶段(2008-2009):以社交游戏开拓市场,一度成为中国最大 SNS 网站

  2008 年程炳皓和新浪的前同事共同创建了开心网。起步的开心网以 SNS 为核心属性,依靠广受欢迎的“偷菜”、“抢车位”等社交游戏而在白领阶层中风靡一时,甚至掀起了“全民偷菜”的浪潮。至 2009 年,开心网注册用户数接近 7000 万,日活 2000 万,页面浏览量超过 20 亿,成为当时中国最大 SNS 网站。

  当时的开心网被认为是不同于门户模式和搜索模式外的第三类互联网模式,增长迅速的开心网在起步的两年内先后获取了北极光、新浪、启明创投等投资方的超过 2000万美元的融资。

  第二阶段(2010-2011):社交业务竞争力下降,广泛布局游戏与垂类社交应用

  由于社交游戏带给用户新鲜感与兴趣度减弱,2010 年起,虽然总注册用户数超 1.3 亿,但开心网开始出现了用户活跃度下降的状况。开心网试图挽回颓势,首先新发布了一系列的社交游戏,但从未能像偷菜一样吸引用户群体。

  此后开心网也试图从其它各类角度找回用户增长,对不同领域广泛尝试进行布局:如垂类社交应用“美刻”(私密社交)与“集品”(图片收集社交),以及对网页游戏和手游的海内外市场进行了研发和投入,还试图开辟团购的市场。但所有尝试方向不明确、不统一,很多计划被半途而废,少数持续进行的尝试也因团队缺乏该领域的专业度而失利。

  2011 开心网由于用户增长和活跃度的指标不佳,上市计划被搁置。同期市场上出现的其他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如微信、微博等开始迎来迅速的用户增长。开心网的衰落,和微信、微博等具有社交属性的竞品的迅速增长形成显著对比,开心网从内部开始失去信心。

  第三阶段(2012-2016):社交领域持续被边缘化,最终被收购

  由于开心网的用户指标持续衰落,也由于微博、微信等具有社交属性的竞品的迅速增长。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开心网由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于2008年3月,是国内第一家以办公室白领用户群体为主的社交网站。开心网为广大用户提供包括日记、相册、动态记录、转帖、社交游戏在内的丰富易用的社交工具,使其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在轻松互动中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

  失败的教训

  过度依赖社交游戏,长期战略偏离 SNS

  第一,过度依赖“成功模式”,缺乏创造增长动力的新赛道

  初创阶段的开心网依赖偷菜、抢车位等少数几款社交游戏而获得了互联网领域的局部成功,但这使得公司在早期阶段内过度依赖使公司获取早期成功的发展模式。

  开心网在遇到用户数量增 长停滞时,没有选择发掘 SNS 的潜力,也没有在即时通讯与社区领域(分别对应微信与微博)开辟新赛道,而是首选了继续开辟新的社交游戏以刺激用户的使用。

  而社交游戏只是从趣味性和互 动模式上让开心网崛起的时间段内吸引了大批用户,但社交游戏实质上并不能创造或导致用户使 用 SNS 的刚性需求。

  在同期公司曾有过较好的选择:在微博起步遇到法律监管问题时公司本可以趁机布局社区;或与 MSN 合并;或直接与微博打通账号。但公司过于坚信与依赖带给公司早期成功的发展模式, 使公司错过了诸多可能能让公司逆转局势的可行的发展之路。

  第二,对其他领域的布局涉足过广,目标偏离 SNS 且急于商业化

  当开心网面临社交领域竞争力下降,及微博、微信等后起产品挤占用户时,公司开始对其他

  领域进行广泛涉足。但在 2010-2011 年内,公司的思路未能相对集中于某一个较有前景的领域,而是在多重方向上尝试入场,例如团购、网页游戏等。大量的探索均和开心网的内核 SNS 不相匹配,在没有获取成果的同时还牵扯了公司团队的大量精力。

  当公司在 2011 年上市失败后,终于选择集中力量发展一个领域,但也选择了与社交、社区等领域完全不同的手游。这一尝试体现了公司未能上市的资金方面的窘境,选择了偏向于商业化变现的手游行业。

  社交小游戏普遍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即使开心网后续又开发了开心餐厅和开心城市等社交游戏,但是都无法超越偷菜游戏,而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直接导致开心网被其他后起之秀的平台如 QQ 空间的偷菜游戏所替代。

  第三,缺乏从 PC 端过度到移动端的准备

  2007-2009 年是一次互联网技术升级过渡准备期,开心网并没有尝试从 PC 端过渡到移动端。对于底层信息技术的变革没有前瞻性的意识导致在开心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跟不上用户的移动端需求而渐渐被遗忘。

  开心网与中国大多数企业失败案例一样,自我捆绑,自我束缚,成为迷信“技术”的囚徒而不自知。从管理会计的视角看,开心网缺乏战略眼光,应对风险准备不足,漠视财务造成资金断裂,有此结局并不意外。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太平洋研究院,中外行业研究整理推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