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是场持久战,打赢要靠多手段

  核心提示:互联网时代,网民的火速围观,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使得传统反腐路径正向着网络反腐转化。现在流行的发帖、人肉、知情人举报等方式,“小三反腐”“给官太太上廉政课”等反腐手段,逐渐成为有别于传统反腐监督的新方法。然而,反腐是一场持久战,真正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不仅需要反腐新手段,更应该回归于常态化的反腐监督。不仅如此,让群众广泛参与反腐,将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才是长远之计,唯此,社会监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详细>>

  反腐手段

  

  网络反腐

  “网友曝”渐成反腐新气象

  网友曝的井喷状态,显示出了民众的反腐热情和反腐参与度提高,这种热情正是来自制度安排和中央表态的点燃。反腐败宏大而复杂,既需要发挥现有制度的优势,也需要激发网友反腐热情。制度反腐与网友曝并不矛盾,相反两者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在中国网民已经突破5亿人之巨的今天,在公民权利意识、监督热情高涨的今天,充分呵护、激励和保护网民的反腐激情,必然能够推动反腐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详细>>

  网络反腐利弊

  利:促进官员谨慎用权,约束言行

  创造平等及时的对话机会

  弊:隐私受侵犯

  侵犯他人名誉权或者人格尊严详细>>

  网络反腐须纳入法治、制度轨道

  针对对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势,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唯此,社会监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详细>>

  更多渠道举报、参与反腐

  举报系统也应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充分重视举报信息的特殊性,为当事人匿名举报建立更加快捷的通道和反应机制。”详细>>

  相关阅读

  网络监督成反腐重要力量

  反腐专家解析:互联网反腐热情如何纳入法律程序

  网络反腐“兴盛”背后 呼唤制度性的财产公开

  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

  给官太太上廉政课

  反腐借重“廉内助”, 听上去很美

  亲属共同受贿比例已高达81%,这揭示出隐藏于腐败背后的“权力家庭化”,充分说明了靠配偶反腐的难度。从本质上讲,官员与其配偶是利益共同体,配偶对官员的监督,压根没有走出“自己监督自己”的窠臼。详细>>

  给官太太上廉政课:非排斥其他反腐手段

  第一,“配偶廉政课”并非排斥了其他的反腐手段,第二,这也仅是反腐手段之一,不可能承载所有反腐功能,也不是反腐的最终目的,更不可能代替制度反腐。反腐形势日益复杂化、隐蔽化,提升官员配偶的廉洁意识,创造良好的家庭拒腐氛围,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详细>>

  “小三”成反腐利器

  "小三"反腐

  继纪检部门、媒体反腐以外,“小三”反腐成为又一个有效手段,基本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详细>>

  反腐不应只靠情妇

  曾有网友调侃:"家中失窃、日记丢失、二奶翻脸"已经成为反腐三大利器。现如今,而情妇反腐与网络反腐相结合,更是威力倍增。网络教会了官员们写微博,也教会了情妇发艳照、炫富和贴证据。贪官们小心翼翼维护的清廉形象,一不小心就被情妇给轻而易举打破。详细>>

  “公务卡”

  12月8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从明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明年年底前,所有基层预算单位要全部实行公务卡支付制度。

  要使公务消费的监管更加有效,在实行公务卡制度的同时,还需采取种种措施修补漏洞,比如严格核定公务支出总量,招标一批公众信得过的公务消费场所,分级制订公务消费标准,探索推行公务消费公开等,而不能以为全面实行了公务卡支付制度,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