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见闻录|24小时“不打烊”的安全感

  为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全面提升全市公安民警综合素质,2022年7月,德州市公安局组织第一批百名民警“上下交流”工作。生活有波澜不惊的日常,也有意想不到的体验。转眼间,市局机关民警“基层限定体验卡”已满3个月了,这期间,他们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请看【基层见闻录】第二期▼

  24小时“不打烊”的安全感

  

  高捷 交警支队机关党务工作者

  天衢新区分局宋官屯派出所副所长(挂职)

  按照市局“上下交流”工作安排,我到宋官屯派出所挂职锻炼已三个月了。在基层,我见证了案件侦办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也亲历了追踪抓捕的步步惊心、斗智斗勇。现在,我已经完全融入这个集体,适应了基层的工作节奏,越发意识到平凡岗位上承载着的不凡责任与担当。

  我所在的天衢新区分局宋官屯派出所地处新区核心部位,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43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3.1万人,流动人口5.6万人,是公安部命名的一级公安派出所和省厅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也是我市最繁忙的城区派出所之一。

  初到派出所就有四大直接感受:一是场所不大但功能齐全。办公楼面积不大,但功能区因地制宜、划分科学。除办案办公区域外,生活区内健身房、阅览室、小餐厅等一应俱全,简朴而又温馨。

  

  二是工作繁杂但有章有序。派出所事务繁杂自不用赘言,但在“一室两队”勤务模式下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四个办案队与四个警务室一一对应,基础工作与案件办理相得益彰。

  三是“小事”居多但当大事来看。派出所办的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一些“小案”“小事”,但“小案”“小事”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同志们从不小视一件小案小事,8小时找回被偷的手机,24小时追回被盗摩托车......这样的案子比比皆是,一面面锦旗就是对民警用心用情办案最好的见证。

  

  四是“智慧”应用处处体现。派出所实现了户籍、交管业务“一窗通办”,智慧警局24小时“不打烊”,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民警们普遍信息化运用能力不俗,特别是一些年轻骨干民警,非常擅长利用大数据、信息化侦查破案。“百日行动”以来,我所共办理案件51起,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51人,抓获在逃人员6人,借助信息化方式,社会治安掌控力明显提升,派出所综合战斗实体作用发挥显著。我想,我的这些感受,也是很多群众和基层民警的感受,这是市局党委高度重视“两个大抓”工作、不断夯实派出所基层基础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局党委强调“大数据”思维、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和现代警务机制改革在基层的成果反映。

  

  在派出所,有一群能吃苦、讲大局、有担当的兄弟姐妹,我常常被身边的人所感动、所激励。社区警务负责人李文喜、滕生峰,好像永远不下班;户籍大姐李艳霞,就是辖区活地图;三队长程相国擅长做群众工作,帮助很多人化解了心结;申毅、娄成保善于钻研、攻坚能力强……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在这三个月里,有几个“最”值得一提。

  印象最深刻的事是第一次参与了抓捕行动。当同事研判发现在逃人员时,我们立即行动、周密计划、分工配合,顺利将嫌疑人抓获,这一次抓捕成功让我信心大增。

  最艰难的考验是8月底的突发疫情。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们第一时间全所动员,分布到各重点小区、核酸检测点执行勤务,一上就是12小时。期间我负责派出所全部警力与支援警力的勤务部署及后勤保障,连续一周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为派出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信息材料数量质量明显提升。我带领综合室人员认真总结、勤奋练笔,报送简报、调研、一线动态等200余篇,信息工作由原来的排名靠后上升至分局第一名并遥遥领先。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协助所长牵头完成了派出所“档案卷宗清查、执法隐患整改”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期间,我们整理档案、卷宗4000余本,实现“应归尽归、应录尽录”,升级了档案室、执法管理室,为派出所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规范执法基础。

  

  今晚我值班,当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接近12点了。周边的建筑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的办公楼里依旧亮着温暖的灯光,就像沉静大海上守望的一盏小小灯塔。这,就是派出所,24小时“不打烊”充满安全感的地方。

  来源:德州公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