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60岁再创业 这一次没有“中国合伙人”了
从北大教师到被逼创业
1962年出生在江阴一户农村家庭的俞敏洪,并没有手握“天之骄子”的好牌,光是高考他便参加了3次,一路死磕之下,俞敏洪才终于靠着死记硬背,考上北大英语系。
俞敏洪的大学生涯并没有发生太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过在这4年里,他认识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几个人,一个是他的妻子杨桂青,还有他未来的“合伙人”徐小平和王强。
1985年,俞敏洪毕业了,全班50个同学,除了俞敏洪之外都出国了,也包括分别到美国和加拿大继续攻读硕士的徐小平和王强。
留在国内的俞敏洪则跟同为校友的杨桂青结婚,婚后,俞敏洪留学教学,成为了北大的一名英语老师。
1989年,公共英语教育发展迅猛,为了增加收入,俞敏洪开始在校外的辅导机构兼职做出国英语的培训,忙活一个月下来,能赚到一两千元,可是他本职工作的十倍收入了。
后来俞敏洪发现,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开班授徒”,于是他捣鼓了一个培训班出来,收了几十个学生,收入也翻了几倍。
不过,这种“脚踏两条船”的工作模式也是引起了北大官方的不满,最终在俞敏洪28岁的时候,他因私自在外授课,遭到了北大的开除处分。
被“通报处分”的俞敏洪也成了大家的笑话,毕竟如果他一直在北大干下去的话,还能以教师的名义获得分房,有着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此刻俞敏洪不得不面对的是茫然的未来。
离开北大之后,俞敏洪索性“下海”,他跟妻子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个平房当教室,再配几套桌椅,就成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一开始没什么学生来报名,俞敏洪就想出了免费培训的招,没想到却来了三百个学生,俞敏洪一边上课,一边抹眼泪。
1995年,新东方发展到一万个学生,俞敏洪成了最早的千万富翁,据说他给老师们发工资,都是用麻袋装着钞票,直接给大家派发现金。
90年代中期,新东方已经成功做大了,俞敏洪就在想,如何才能将新东方继续做强,于是他想起了他在北大两位最好的同班同学王强和徐小平。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原型,就是俞敏洪跟他的两位兄弟王强和徐小平,据说剧本还是徐小平亲自写的,俞敏洪一直都不赞成拍这部电影,但为了支持兄弟,他后来还为电影的首映礼站台了。
跟电影《中国合伙人》一样,俞敏洪在1995年底去了一趟美国,找到了王强和徐小平,并将他们带回了中国,正式将新东方发展成“三驾马车”的合伙制,俞敏洪负责托福考试,徐小平负责签证咨询,王强负责英语口语。
后来俞敏洪被问到为何选择他俩当合伙人,俞敏洪的答案还是挺“傲娇”的,他说一定要选择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否则就不配当自己的合伙人了。
事实上,这三兄弟一起合作,确实也将新东方推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2000年,新东方的市场半径延伸至全国20多座城市,年收入高达3亿元,这时候那位后来创办了锤子手机的罗永浩,还写了万字的求职信给俞敏洪。
后来罗永浩对媒体表示,在新东方当老师的时候,自己的年薪高达70万,而当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可想而知新东方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的传说。
不过可惜的是,俞敏洪三兄弟的情谊还是敌不过工作中的各种摩擦。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佟大为饰演的王阳曾说:“不能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这或许也代表了王强和徐小平两人的想法。
随着新东方的蒸蒸日上,三兄弟在经营管理上的摩擦便越来越多,以王强和徐小平为代表的“兄弟派”跟以俞敏洪母亲为代表的“亲戚派”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王强来说,他主张一切以规则为准,把家族和事业分得很清楚,因此即便是王强的弟弟找不到工作,王强也坚决不让他来新东方,但俞敏洪的妈妈、妻子、姐夫等却都在新东方担任要职。
公司里的人越来越多,管理也就越来越混乱,按照原来的格局,三兄弟每人各管一个板块,还能相安无事,但越来越多新业务机会摆在了新东方面前,这些项目该交给谁,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人向来重亲情,俞敏洪面对着他的亲戚们,到了关键时候自己也说不出重话。有一次俞敏洪想管管他们,但亲戚们却拉来了俞敏洪母亲,冲俞敏洪吼道:你好大的胆,亲戚来新东方帮你做事,你竟敢如此无礼!
但最后这事还是得解决,在亲戚和兄弟之间,在一锅粥的新东方和要发展下去的新东方之间,俞敏洪还是选择了后者。他下定了决心,对亲戚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把位置让出来,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将这些“人士包袱”处理干净。
轻装上阵的新东方也开始更积极的拓展业务线,从原来单纯的出国考试英语培训,扩展至全年龄段,各学科的培训体系,做大做强的新东方更开始将上市提上了议程。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教育机构,正式在纽约敲钟上市。不过,对于上市这件事,三兄弟的意见也并非完全统一。
俞敏洪认为自己是做教育的,上市后公司会变成以盈利为目标,加上自己是大股东及创始人,公司上市后自己的股份也不能随意买卖,对上市并不太感兴趣。但王强和徐小平却更支持上市,毕竟上市之后他们凭着手里的股票就能身家过亿,能实现财务自由。
最终,新东方上市了,但三兄弟间的裂痕也抹不去了。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这么一幕,邓超和佟大为扮演的徐小平和王强,面对不想上市,消极应对的黄晓明(俞敏洪),指着他大骂“土鳖”,电影中尚且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三兄弟拍桌子和谩骂的时刻,更不会少。
后来,俞敏洪曾表示,他认为自己把好朋友都叫回来一起创业,最后却弄到大家恶语相向,创办新东方也成了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新东方的落幕与重生
新东方上市没多久之后,徐小平和王强便退出了董事会,离开新东方,“三兄弟”就此分道扬镳。新东方似乎再次回到了俞敏洪一个人的手里,但也似乎不是,已经上市的新东方不得不面对来自资本的约束,俞敏洪曾坦承:“我的那笔钱实际上是绑在我身上的锁链,我是跑不掉的。”
从营收规模来看,虽然新东方的发展速度不再像90年代那样“一日千里”,但每年基本上都能实现稳定的增长。
但如果从“赚钱能力”来看,新东方的答卷则似乎并不那么优秀,2014年开始,新东方股价连续两年低迷,营收增速开始放缓,净利润也连续多季下滑,反观其竞争对手好未来,营收规模却以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快速增长。
这与俞敏洪错失了在线教育的风口期有很大关系,2013年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虽然新东方早在2005年便上线了在线网站,但是“因循守旧”的俞敏洪一直不看好在线教育模式,并未给予太多重视。
俞敏洪曾在演讲中提到,他认为在线教育已被过度开发,在资本烧钱趋势退潮后,将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
可实际情况是,新东方不押注在线教育,却有大把愿意加入的教培机构,面对其他教培机构更高薪的offer,很多新东方的老师均纷纷出走。
无奈之下,俞敏洪也成为K12业务跟在线教育的跟随者,2016年前后,新东方开始大力投入K12和在线教育的辅导培训,K12业务的开展确实为新东方带来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连续三年盈利的新东方在线宣布在香港上市。
2020年的疫情,更为在线教育行业再添了“一把火”,资本高歌猛进,新东方在线的股价也在此时走到了巅峰,但很快,俞敏洪一直担忧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烧钱模式”下的在线教育行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 “双减”政策出现后,资本立刻从在线教育市场中撤退,一时间,各大教培机构的股价应声下跌,新东方的股价也下跌超过90%,不少教培机构更不得不关停、裁员或转型。
但此时俞敏洪的退场,却显得尤为体面,他多次表示,新东方绝不会拖欠任何人任何一分钱,包括薪资、场租等,这与频繁跑路的教育机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接下来,新东方宣布关闭在线旗下K12业务,新东方各地的学校已开始陆续退租部分校区,留下来数以万计的桌椅,将会捐给有需求的乡村学校。
处理好新东方退场事宜之后,再次见到俞敏洪,他已经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中带货了,俞敏洪表示,未来东方甄选将以销售“助农产品”为主。
曾有媒体向俞敏洪发话,表示其不应在离开教育行业后,马上投向另一个“赚快钱”的赛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俞敏洪背后终究还有着新东方全体员工这艘大船,对俞敏洪而言,他还需要对新东方里所有陪伴他走过青葱岁月的伙伴们负责。
今年3月,俞敏洪曾在直播间中谈及自己退休的问题,他表示自己对做企业已没有太大的兴趣,“我已经在考虑退休了,未来我会去做更多更好玩的事情。”
或者,直播行业对俞敏洪来说,只不过是另外一次有趣的尝试,俞敏洪经常将农村出身挂在嘴边,征战商场几十年后回归乡村,助力乡村经济也算是一种反哺。看淡了名和利的俞敏洪,还有着当初的诚挚内心,虽然六十岁才再出发,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