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冯保倒台的原因之一:他害得万历皇帝的亲妹妹守活寡

  明朝万历年间,太监冯保权倾一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有内相之称,权力极大,有时甚至可以与明朝内阁首辅相抗衡,在万历新政中,他与内阁首辅张居正一唱一和,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冯保最后的结局却很悲惨,被抄家,被发配,最后在郁郁寡欢中病逝。冯保倒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变相害得万历皇帝的亲妹妹永宁公主守了十余年活寡,永宁公主最后在沉闷凄凉中去世。

  

  明朝

  明朝的宦官中最有权势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对官吏极为严厉,最后把丞相这个职位都废除了,一个人干着皇帝与丞相两个人的活。到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时,他就忙不过来了,出现了内阁,有了内阁首辅。内阁对朝政的各种处理意见写在一张贴在奏章上面的纸上,这叫做“票拟”,皇帝用红色的朱砂笔在上面做批示,这叫做“批红”。在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对宦官也是持打压的态度,明令太监不准干政。然而,在朱元璋以后,宦官的权力开始越来越大。一般而言,宦官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一般在很小的时候就入宫做太监,所以太监基本也没啥子文化,在朱元璋之后,后来明朝的皇帝设立一个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识字和学习。不怕太监耍流氓,就怕太监有文化。后来的明朝皇帝们让司礼监秉笔太监们帮自己干起了“批红”的活。这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不是最有权势的太监,在司礼监里,头号人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负责给“批红”也就是批阅的奏章审核盖印。司礼监秉笔太监只是负责给内阁的“票拟”写上意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看着可以就盖章,认为不可以,就让司礼监秉笔太监重批。

  

  二十四衙门

  明朝二十四衙门是指在明朝宦官专门伺候皇帝以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司礼监、御马监、御用监、尚衣监、尚膳监等十二监,外设四司八局:包括宝钞司、惜薪司、浣衣局、针工局、酒醋面局等。在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掌握着皇城内宦官的人员调配,有“第一署”之称。在后来明朝的政治运转中,司礼监发展成为了与明朝内阁相互制衡的一个机构,奏章是经过司礼监传送给皇帝的,另外司礼监还负责传宣御旨,这当中的可操作余地就很大,另外,司礼监还参与明朝内阁的阁议,最重要的是内阁的“票拟”需要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经过“批红”的“票拟”,这就是明朝的最高决策命令。

  根据《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封柄机要”,在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可比内阁首辅,秉笔太监可比内阁次辅,司礼监掌印太监有“内相”之称。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太监成为了非常具有权势的一群人,明朝出现了很多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比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人。

  

  司礼监位置

  冯保是一位相当励志的太监,在嘉靖十五年,他被选入内书堂开始学习文化,到嘉靖三十九年,冯保已经成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1567年,嘉靖皇帝的儿子明穆宗继位,年号隆庆,这时冯保又成了东厂掌印太监,不仅如此,他又兼任御马监掌印太监,等于说他同时提督东厂和御马监,是司礼监里光明正大的二号人物。御马监这衙门虽然也有养马和驯马人员,但是养马只是这御马监的副业而已,这是一个帮着皇帝掌握兵权的一个机构,掌管御厩兵符等项,与明朝的兵部和各督抚共同执掌军事。此时的冯保离明朝太监中的“大统领”司礼监掌印太监就差一步了,可是就这在一步上,冯保遇到了障碍。

  此后不久,司礼监掌印太监出缺,论资排辈,冯保都是理论上的第一个人选,可是,有时理论上也只是理论上。冯保这位励志的太监却遇到了一位同样相当励志的大臣,当时的明朝的内阁成员大学士高拱不喜欢冯保,于是,高拱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而这个陈洪与冯保两人之间矛盾极大。此时的内阁首辅是徐阶,这个仅仅是内阁成员的高拱为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呢?因为高拱当年当过明穆宗的老师,明穆宗对他这位老师非常尊敬和信任。本来是徐阶推荐的高拱进入内阁的,但是不久后,高拱就与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最后高拱被罢黜在老家待了一年多。

  1568年(隆庆二年),在朝堂上斗争了一辈子的徐阶累了,他辞官归乡,接替他的是“老好人”李春芳,后来在张居正和大太监李芳等人的力荐下,高拱又重新回到了内阁。高拱这个人“战斗力”和“战斗精神”特别惊人,在重新进入内阁后,其他明朝内阁成员不是被逼走就是急流勇退,最后,1571年(隆庆五年),内阁首辅李春芳终于受不了,也自动“光荣退休”。就这样,高拱成了内阁首辅,之后他还是继续发扬“战斗精神”,原来的内阁成员除了张居正外,被他排斥的一干二净。

  为什么高拱的“战斗力”如此惊人,而张居正却依然“屹立不倒”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两人在很早的时候关系就很好,并且,后来高拱被罢黜回老家后,还是在张居正的力荐下,高拱又重新进入的内阁。尽管高拱“战斗力”惊人,但是,对待“朋友”,他还是不好“下手”的。

  

  高拱

  然而,无论高拱在内阁中斗得多么“天翻地覆和起起伏伏”,他就是讨厌冯保。后来,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被罢,高拱又推荐了尚膳监也就是皇宫中管伙房“大总管”孟冲担任此职,孟冲本人也是厨师出身。此时,冯保估计都站在了房顶之上骂了三天三夜,绕梁之声估计都不绝于耳,他对高拱的这个恨堪比“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了。同时,由于高拱的“战斗力”特别强,已经是内阁次辅的张居正也害怕了,害怕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张居正也是有“理想”的,在利益面前,再好的朋友一般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张居正与冯保二人偷偷地开始“眉来眼去”了。

  1572年,明穆宗去世,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位,明穆宗遗命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与高仪三人共同辅政。然而,太监冯保最后也成了辅臣,《明史》中说:“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就是说明穆宗死后,冯保直接夺取了孟冲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同时,冯保又“矫诏”成为了辅政太监。冯保为何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呢?明穆宗去世后,继位的万历皇帝只有十岁,此时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在实际上已经是当时大明帝国的“最高掌舵人”了,而冯保虽然不被明穆宗所喜,但是却深得这位李太后的喜欢。

  

  李太后

  万历皇帝的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立在万历皇帝所坐的御座旁边,对于冯保的这种“示威”,内阁首辅高拱以及很多大臣相当地不满。双方马上开始了“决战”,参与对阵的人员主要角色如下:一方是内阁首辅高拱,另一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特务”是内阁次辅张居正,“裁判员”是李太后和陈太后(陈太后无子)。

  《明史》中说:“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就是说高拱已经让人弹劾冯保,而冯保则把这些奏疏给藏了起来,并与张居正偷偷密谋“除掉”高拱。

  明穆宗去世时,高拱在内阁中哭着说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其实高拱说这句话可能并没有啥特别的意思,更多地应该是对未来大明帝国的一种担忧,但是,高拱的这句话却被冯保和张居正抓住了把柄,冯保向李太后和陈太后那里告状说:“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这么一改,这句话的杀伤力就很大了,冯保又添油加醋地说高拱想拥立藩王,这一下子就击中了李太后和陈太后的要害,这陈太后无子,也相当地宠爱万历皇帝,于是,高拱马上就被“擅权无君”的罪名给罢免了,高拱听到旨意后“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站在后边的张居正“假惺惺地”将他扶起,张居正这“演技”也是十分了得,之后,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此后,退休在家的高拱对张居正的恨那也是“连绵不绝”了。病从口入,比这可能更要命是下一句祸从口出,高拱被罢又一次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说话有时同样要“三思而后说或者不说”。

  

  张居正

  此时,由于万历皇帝尚年幼,大明王朝三个最有权力的人是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并且,李太后还让冯保协助她辅导万历皇帝的教育,对于这位“冯大伴”,万历皇帝都畏惧三分,同时,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对万历皇帝也很严格,而李太后这个人又性格严厉。面对这三座“大山”,万历皇帝着实压抑了好多年。

  面对此时明朝显露出的种种问题,张居正开启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得以推行的两重要原因在于,首先张居正得到了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支持,李太后对这位“张先生”极为尊重,大事小情基本都是听张先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内相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对张居正的支持,投桃报李,冯保与当时的政治盟友宰辅张居正一唱一和,张居正的“票拟”送上去之后,冯保估计连眼都不眨,就直接给“批红”了。

  在与张居正共同“执政”的期间,冯保也做了一些好事,比如平反了很多冤狱。然而,冯保却有两比较大的缺点,第一就是他后来变得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第二就是贪财,“明史”中说:“然保性贪”,张居正如果搞到什么奇珍异宝之类的,甚至都会送给冯保。

  到了明朝中后期,驸马也多出自民间,筛选驸马也有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就是先由礼部发个榜,大家如果觉得自己可以就报名,然后再筛选,之后由司礼监太监挑出几个候选人上呈给皇帝,皇帝和太后决定最终人选。

  李太后有两个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潞简王朱翊镠,三个女儿寿阳公主朱尧娥,永宁公主朱尧媖,瑞安公主朱尧媛。根据《万历野获编卷五》的记载,万历十年,万历皇帝为自己的这位亲妹妹永宁公主招驸马,此事由冯保负责。这时,京城中有一位大富户梁家,梁老太爷梁国柱有一个儿子梁邦瑞,梁邦瑞身患痨病,是个地道的病秧子,这梁国柱估计大概是想为儿子娶一位公主“冲冲喜”,看能不能把他儿子的病给“冲掉”。这梁国柱知道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自己的这个儿子不要说进“决赛”了,在海选中估计肯定就会被刷下来,于是,他就开始走旁门左道,给冯保万金贿赂。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收了这巨额贿赂之后的冯保顿时就不知道良心是个什么东西了,在万历皇帝以李太后面前对这个病秧子梁邦瑞大夸特夸,连聪明的李太后都被迷惑了,就这样,梁邦瑞顺利胜出。质量好的就是质量好的,质量差的就是质量差的,结婚当天,这梁邦瑞就露馅了,几乎没能完成结婚仪式,他这痨病得多严重。但是,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关乎皇家颜面,这事也就这样了。

  在明朝,公主下嫁后,会指派一位女官全权负责公主的大小事务,称为“管家婆”,除了新婚之夜外,公主与驸马之后属于事实分居状态,驸马要想和公主见个面或者其他啥的,得到公主的“宣召”,并且还得“纪录档案”。这套程序得经过“管家婆”,所以,很多公主和驸马都是经常贿赂“管家婆”的。

  永宁公主的这位“管家婆”大概知道梁家给冯保万金之钱的事情了,嫌弃这位梁邦瑞给她的钱太少了,便叫来相好的太监把这位梁邦瑞给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梁邦瑞被抬回梁家后,没想到这梁公子不抗揍,一个月便一命呜呼了,这梁老太爷花了大价钱本想给儿子娶个公主“冲冲喜”,看能不能把他儿子的病给“冲”好,没想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给“冲”死了,此时的梁老太爷估计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

  其实更郁闷的是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永宁公主,还有李太后以及万历皇帝,永宁公主嫁给了个病秧子,他们也就认了,没想到这病秧子这么快就死了,大明的公主必须是大明封建礼教的“楷模”,基本是不能再嫁的,从此永宁公主开始了守寡生涯。

  

  万历皇帝

  冯保这件事做得明显过分了,毕竟永宁公主是人家万历皇帝的亲妹妹,李太后的亲闺女。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冯保也确实太贪了,把黑手都伸到了皇帝和太后那里了。冯保不仅贪,后来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李太后的“秘密侦探”的角色做得相当到位,在此的两年前,万历皇帝有一次喝醉酒调戏小宫女,此事被冯保向李太后打了小报告,因为这件事,万历皇帝差点被他母亲给废掉皇位,万历皇帝对冯保就此算结下梁子了。

  万历十年六月,由于积劳成疾,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开始亲政。失去了盟友张居正以及李太后的保护后,万历皇帝对冯保长期的积怨终于演变为怒火,言官们也开始弹劾冯保,其中里面一条关于他的罪状就是永宁公主选婚,冯保接受梁国柱万金贿赂。

  万历十年十二月,冯保被贬到南京,之后冯保被抄家,《明史》中记载:“尽籍其家,保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李太后也没有对冯保进行过多的保护,把人家的亲闺女害成这样,如果说李太后不恼怒,恐怕不符合人之常情吧。最后,冯保又被发配到南京孝陵的菜园子里面种菜,冯保弟弟和侄子都是都督,也被罢职逮捕,最后都死于狱中,万历十一年一月,冯保就病死了。

  做人还是要谦虚谨慎一点好,太嚣张了总归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仇是报了,但是,这位永宁公主还得继续守寡,在守寡十余年后,万历二十二年,这位永宁公主“薨”(死)了,根据《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的记载:这位永宁公主“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