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者”上汽大众,为何吃螃蟹的总是你?

  上汽大众又吃“螃蟹”了,没错,不久前官宣上市的上汽大众首款豪华商务MPV车型——Viloran威然,就是另一实锤性例证。

  事实上,在上汽大众成立和发展的36年时间里,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虽然在上汽大众成立后不久,大众也启动了另一个整车合资项目,但从大众集团新车投放的逻辑看,在南北大众之间的确有点“厚此薄彼”。

  众所周知,奥迪合资项目一开始并没有落户一汽,最早开始CKD试水的反而是上汽,后来奥迪落户长春背后,有更多的政治考量和时代因素。

  如今,奥迪重回上海,不能说是上汽从中插一杠子,只能说是奥迪与上汽再续前缘。翻阅历时不难发现,大众与上汽合作其实更顺畅和谐。

  问题来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上海的地理位置导致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效能,更让德国大众欣赏,还是上汽大众本身的成功经营,让德国人更折服?

  别急,等你看完这篇文章应该就知道答案了。

  从途观到威然,上汽大众推新品总打头阵

  国际知名的自行车比赛环法赛事中,有一种队友助攻策略叫“我替你破风”。啥意思呢?就是一个团队的战友之间,互相打配合和默契战。

  比如,上半赛程,我骑车走你前面,你跟后面汽车风阻小,跑起来轻快。等到下半赛程时,大家换一个位置,你走前面替我破风,最后冲刺时,大家各显神通一较高下。

  “互为破风者”策略,在比赛中组队打怪互相配合,是一种优良团队精神的体现。

  但话又说回来,回到正题,南北大众的“较量”中,似乎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更早的“老大哥”上汽大众为破风者。

  从20年前大众首款B级轿车PASSAT帕萨特引入中国,到后来五六年以后迈腾落户一汽大众,从第一款SUV车型途观,再到今天的大众品牌第一款高端商务MPV威然,无一不说明上汽大众在践行“破风者”战略。

  这还没完,即将年内下线的大众品牌首款MEB量产车ID.3,上汽大众又是第一个突防电动车市场(全新大众电动车平台试水)的“破风者”。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大众一贯坚持的战略。

  大哥先上,背后是上汽大众完备的体系能力

  种种实锤背后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第一个吃螃蟹的总是上汽大众,难道仅仅是巧合或者仅仅因为上汽大众成立时间比一汽大众更早?

  答案显然不是,这背后有大众集团的战略考量,从成立时间看,上汽大众的确是捷足先登,但更多的是恐怕还是因为上汽大众比另一家兄弟合资公司“更能打”。

  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成立更早的上汽大众,以滚动发展模式逐年加大投资,早年经营可谓顺风顺水,开拓市场也真的是极为成功。

  对照之下看,以规模化起步高投入的一汽大众,在2008年大众中国推行奥林匹克计划之前,还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除了一枝独秀的奥迪品牌,大众品牌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客观结果让大众意识到,上汽大众不仅成立时间稍早,在经营思路和效能管理上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所以,但凡有重磅新车投放中国,第一选择依然是上汽大众。

  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自主研发能力。由于成立时间更早,多年以来,上汽大众在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力探索和有益实践,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开发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善、具备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

  从桑塔纳车型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到桑塔纳2000型和帕萨特轿车的联合开发,从桑塔纳3000型开始对自主开发的探索,到New Passat新帕萨特、Lavida家族的研发,无一不是上汽大众研发出来的杰作。

  以至于德国人不得不感叹,精明务实的上海人,学习能力就是这样强大。截至目前,上汽大众合资企业已初步具备内外造型,前期开发,车身开发,发动机、底盘和电器集成开发和认可的自主开发能力。

  原来,上汽大众更能打,其实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德国大众一有好产品,就愿意先给上汽大众而不是另一个合资公司“尝鲜”的原因所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