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证先锋4》里,我看到TVB在慢慢走向衰落
《法证先锋4》即将迎来大结局,你们看了吗?
作为法证先锋粉的我听到法4要上映表示好兴奋,去年就开始默默期待。但由于法4的其中一个主角黄心颖出了丑闻,法4里有她的片段都要换人来重新拍,一直到今年二月份才迎来上映。
可能因为推迟上映的原因,让更多人期待这部剧的上映,毕竟前三部的口碑都挺不错。但迎来首映后,豆瓣评分从第1部8.8的高分直接跌到5.2分。这是为什么呢?
从演员来说,1.2部有欧阳震华坐镇,第3部有黎耀祥,到了第4部演员大换血。虽然也有黄浩然、米雪、陈炜这些老戏骨在,但同时也涌入了很多新演员,一些新演员的演技还需要磨练。
从内容来说,法4没有延续前几部的优点。法证先锋应该侧重点在于如何破案,可第四部却着重于感情戏。前几部虽然有感情戏,但处理得比较流畅。这部戏的感情戏占比大部分,推理和破案的过程草草了事,全靠高科技仪器来破案。
没有过多的紧张刺激的破案环节,推理迷就会失去兴趣。
从其他方面来说,这部剧的滤镜也用了和以往港剧不同的滤镜,缺少了港剧的味道。若不是熟悉的bgm,会联想不起来我在看法证先锋。
多种层面来看,法4还是没有打破续集越拍越烂的“魔咒”。
这次法4开播遭低分评价,也可以从中发现TVB的港剧质量越来越低,在慢慢走向衰落。
以前的港剧真的好看,当时的TVB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的精品。演员都是从科班开始打拼,演技扎实过硬。而内地的演员更看重外表和流量,部分演员的演技一言难尽。
TVB盛产了很多优秀的演员,例如佘诗曼。从香港转战内地市场,拍的《延禧攻略》,出色的演技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但人才济济的TVB为什么会慢慢走向衰落呢?
TVB的财政收入下滑
据TVB2016年财务年报显示,其全年总收入为42亿港币,总开支约38亿。税前利润大概是4亿元港币左右,与2015年的10亿元相比减少了50%。其中,TVB2016年全年广告收益为27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3亿元。TVB的财政下滑导致演员收入缩水,制作成本降低,大大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香港演员工资低,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在香港,演员跟普通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同样是演员,香港跟内地的工资天差地别。
佘诗曼是TVB的当家“花旦”,她在香港拍戏为4万港币一集(大概是三万多块人民币),在内地可达到15万元人民币一集。佘诗曼说拍起戏来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睡觉了。能睡三四个小时就已经很满足,最高纪录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拍戏。
跟内地的演员吃着一样的苦,可是待遇却截然不同。演员也要养家糊口,人往高处走也是情理之中。
人才流失,演技不错的演员得不到提升
在去年的TVB颁奖典礼上,陪跑12年的马国明终于拿下视帝。这个视帝,他早该拿的。无论在《on call 36小时》饰演的张医生,还是在《降魔的》饰演的的士司机,都把角色演活了。可是他却陪跑了那么多年。其实很多跟他一样的人,有着出色的演技,可是却得不到提升。同他一期出来的黄宗泽和林峰早已去了内地发展,香港的舞台已经很难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人才的大量流失,使TVB元气大伤。想要回到巅峰时刻只怕是难上加难。
固步自封,缺乏创新
伴随着香港媒体环境的变化和港剧市场的没落,仍然固守传统的TVB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新媒体崛起,香港媒体环境骤然巨变。曾经以传统为傲的TVB正逐步丧失年轻人市场,在互联网新渠道的冲击和内地电视剧的强力夹击中艰难求存。
常年不变的题材、单调乏味的布景和服化道、许久未见的热播剧,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TVB剧产生审美疲劳。在美剧、韩剧甚至内地剧大幅占领市场的过程中,TVB剧既没有比拼和竞争意识,也没有针对广阔的内地市场适时做出调整和改变。
墨守成规,固守香港本土市场,大大堵截了自己的输出之路。
“限外令”颁布后,TVB更是只和优酷保持着每年少量剧集的供应关系,一度沦为不起眼的剧集供应商,被内地观众遗忘在了角落里。
结语:
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总会有落幕的那一天,我们无法去阻挡时代变迁的脚步。在种种原因之下,港剧再也回不到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但作为回忆的一部分,港剧无疑在我们许多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因为它曾填补了我们当时内心的空白,陪伴我们完成了最初的成长和蜕变。
撰文:小艺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若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和转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