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不再了不起?

      登陆中国内地院线半个月后,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以惨淡的票房成绩实现了“该片将在中国遇冷”的预言。

      有人认为,爱看热闹的中国观众无法欣赏好莱坞式的文艺范儿。也有人认为,在暑期档尾声,4部好莱坞大片扎堆儿上映,“自相残杀”,让《了不起的盖茨比》失去了先机。

      美国文学“最珍贵的宝石”成了“华丽的错误”

      8月30日来到中国后,《了不起的盖茨比》首日票房仅有840万元,上映3天票房2730万元,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关注度,都远远不敌国产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和《小时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并非只在中国“水土不服”。今年5月在北美公映后,该片花了足足14天时间,票房才突破1亿美元。

      美国媒体和影评人对这部影片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在美国影评网站“烂番茄”上,《了不起的盖茨比》只收获了49%的好评率。

      美国《新共和》杂志用“庸俗、平淡、枯燥而无聊”来形容这部电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感慨该片的误解和误判,将“美国文学中最珍贵的宝石拍成了粗糙的滑稽戏”。

      “疯狂而过度兴奋,巴兹·鲁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浮华而充满愚昧。导演塑造了一部华而不实的长篇音乐视频,但那些千变万化的奢侈品和华丽景象并不是对美国文学经典的重现,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史诗般的悲剧被淹没在过剩的奢华和刺耳的音乐中。”《今日美国》报评论称,“该片的结局,喻示着‘鲁曼模板’的失败。”

      该报认为,鲁曼喜欢讲述“不可能的爱情故事”,其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红磨坊》都是如此,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应是他驾轻就熟的题材,但不可否认,这部影片的情感节奏“很失败”。

      此外,鲁曼的3D视觉花样有时也显得“多余”,比如屏幕上弹出尼克兴奋写下的句子,羽毛、五彩纸屑和飘带在盖茨比的狂欢晚会上飞向观众,但这“无助于让观众产生沉浸其中的感觉”。

      就连鲁曼花大价钱精心打造的奢华的晚会场面,也被美国《纽约观察家》报批评为“粗俗,放荡,看起来像被太阳马戏团入侵的高中生毕业化妆舞会”。

      观众柯蒂斯·利来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给出3颗星的评价,并强调“这是给迪卡普里奥的表演和不错的视觉效果,电影本身非常无聊”。

      美国《纽约客》杂志批评该片“缺乏神奇的魅力”,但认为鲁曼“也许花了很多钱来实现他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的宏伟愿景”值得赞赏,色彩艳丽的服装和精心打造的造型“看上去很诱人”。美国《迈阿密先驱报》认为该片堪称“失败”,但“至少是一个华丽的错误”。

      批评声不绝于耳,叫好的也大有人在。影评人理查德·罗帕称该片是“捕捉小说精髓的最好尝试”。“Cinema Sight”网站盛赞该片是“对上世纪20年代纽约的惊人重现,接近原著,引人入胜”。观众托马斯·约翰斯顿则诚实地承认:“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内容,所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像是对旧故事的全新讲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永远无法被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

      对美国人来说,忘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小说内容并不容易。这部“名留青史的杰作”每年销量达数十万册,早已被美国高中选为必读书目,甚至出现在课本中。

      这部小说讲述白手起家的神秘富豪杰伊·盖茨比挽回年少时爱情的故事,刚面世时遭受批评和冷遇,但该书编辑珀金斯相信,“当闲人的喧嚣散去,它将被证明是一部非凡的作品”,因为它“像一颗做工精美的钻石,切面之灿烂为美国人前所未见”。

      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所说,问世88年后,《了不起的盖茨比》仍然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充满“朝气和闪闪发光的活力”。

      然而,用影像表达这部“精致优雅、妙不可言”的小说困难重重。小说含有大量内心独白,具有“独特美感韵律”的文风,很难被电影完美重现。

      尽管经典难以重现,好莱坞还是难抵诱惑,一次次将这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美国小说搬上银幕。包括鲁曼导演的版本在内,历史上出现过4个版本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其中,1974年英国导演杰克·克莱顿的版本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配乐奖,被批评没有表现出原著的精神内核。

      如今,鲁曼将这部堪称“爵士时代挽歌”的作品演绎为简单浅白的爱情故事,将复杂神秘的“美国梦永恒代言者”盖茨比塑造成执著的情痴,难免遭遇众多批评。

      《纽约观察家》报这样总结道:“让我们面对这个现实吧,《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来没有也可能永远无法被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许多人尝试过,但没人成功。所以,放弃优雅但难以捉摸的影像,尽情享受最好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