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日记》主创“剧透”:让你害怕的红姐, 最后也会让你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

  TVB与优酷合拍的剧集《刑侦日记》播出一周以来,豆瓣评分稳定在8.3分,在社交网络上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刑侦日记》为何吸引内地观众?一方面,香港班底保持了港剧一贯的题材“生猛”;另一方面,创作时间和资金等资源的充裕则让该剧更接近内地精品短剧的品质。近日,《刑侦日记》的主创班底接受了媒体的采访,畅谈该剧的创作内幕,顺便还给大结局来了一点“剧透”。

  6月28日《羊城晚报》报道

  弹幕都喊怕?

  多重反转才有乐趣

  《刑侦日记》曾被认为是《刑事侦缉档案》的第五部,但该剧的总监制关树明澄清:“这是假的。大家听到‘刑侦’这个词的时候可能对号入座了,但我们是一个全新的IP,跟《刑事侦缉档案》前四部完全没关系。”《刑侦日记》播出一周以来,观众已经感受到其与过往TVB警匪剧很不一样:从结构看,它并未采取传统的单元结构,而是血字案、爆炸案、焦尸案等多个案件齐头并进;人物关系不是传统的正邪对垒或卧底“无间道”,主角团各怀秘密,每个人的行为动机均不能一眼看清;从类型来看,《刑侦日记》也不是单纯的探案剧,而更像惊悚剧,为此网友弹幕常以“好吓人”“太烧脑”刷屏。

  《刑侦日记》人物关系复杂

  在主创们看来,《刑侦日记》的重点其实在于人物而非案件。总编剧刘小群透露,编剧最开始写的是一个“四大专业领域高手联手探案”的故事,但不太满意,于是推倒重来,最终找到了精神疾病这一剧情突破口。“全员有病”的设定最终成为了《刑侦日记》的一大卖点,从普通观众较为熟悉的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躁郁症,到较为冷门的余光恐惧症、违拗症,剧中多个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一方面,这一设定给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王浩信的“秒换人格”、惠英红让人毛骨悚然的微笑,都成为外界的讨论点。另一方面,剧集也很懂得在相关剧情上大做文章。譬如,剧中袁伟豪饰演的精神科韦医生利用其身份和专业知识,左右了警方对血字案的办案思路,甚至连观众都被他误导。总编剧朱镜祺也留意到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讨论:“我们在第三集的时候已经有一点提示,第九集则有更多的线索指向他,但仍然有观众认为他不一定是真凶。我们的剧情实在太多反转了,这对编剧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乐趣。”

  袁伟豪饰演的韦医生正邪难辨

  故事太奇情?

  以真实案例为基础

  《刑侦日记》以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为主题,这为剧集带来了天然的戏剧性。但朱镜祺和刘小群均强调,猎奇只是表面,剧集更希望唤起人们对精神病患的关怀。编剧黄小龙坦言,《刑侦日记》的创作就像踩钢丝:“精神疾病题材一旦拿捏不准就会产生争议,所以我们在资料搜集方面花了不少工夫。每场戏的设计都要所有编剧都认同,才敢向前走一步。”

  《刑侦日记》的创作期长达两年,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也访问了真正的多重人格患者。剧中一些看起来非常戏剧化的情节,其实都有真实故事作为基础。刘小群透露,他们采访的多重人格患者曾以“因为有他,我才不孤单”来描述其对副人格的感觉,这句话最后被直接放入剧本——剧中的主人格叶劲峰在脑海中寻找消失的副人格朱玑时,就说了这句台词。此外,共享一副身体的主人格叶劲峰和副人格朱玑,却分别爱上拆弹专家游雁星和法医人类学家方苑芊,这条略显狗血的爱情线也并非完全虚构。刘小群说:“我们访问的那位患者,其主人格跟一个男生谈恋爱,但其解离出来的小女孩人格却完全不喜欢那个男生。”

  王浩信拥有多重人格

  惠英红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杨碧芯也是《刑侦日记》的高光所在。她时而是疼爱子女的慈母,时而是饱受幻象困扰的可怜人;时而让人不寒而栗,时而又让人心生怜悯。刘小群透露:“红姐曾经患上抑郁症,也曾经做过傻事。后来她修读了心理课程,也做过心理辅导员。她的真实经历激发了我们的创作,让这个角色更立体、更感性。”她更称赞惠英红在结局阶段贡献出一场“神级演出”:“最后的哭戏非常精彩,有同事看五次就哭了五次。很多观众被吓到不敢直视红姐,但我相信他们看完全剧之后,最同情的一定是她。”

  惠英红贡献出“神级演出”

  新IP将诞生?

  留伏线未来拍续集

  《刑侦日记》的主创团队都是港剧的“革新派”:总监制关树明近年操刀《不懂撒娇的女人》《再创世纪》等作品;总编剧朱镜祺和刘小群是电影《湄公河行动》的编剧,他们的上一部作品是内地与香港合拍的《铁探》。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合拍剧除了继续开拓经典港剧题材之外,也尝试开发新IP。令人意外的是,从《使徒行者》《溏心风暴》到《陀枪师姐》《法证先锋》,与内地合拍的经典港剧续集接连“翻车”,反而是《铁探》《刑侦日记》等全新题材的作品让观众眼前一亮。其中,《刑侦日记》无论看口碑还是热度,都称得上是近年此类作品的“优等生”。主创透露,他们希望把《刑侦日记》做成一个新的IP。总监制关树明表示:“我们在《刑侦日记》里留了一些伏线,希望未来可以发展续集。”总编剧朱镜祺坦言,新IP进入内地市场有一定难度,但他们一直在尝试:“《刑侦日记》给我们带来新的经验——原来观众对惊悚题材的反应那么大,未来我们也会有所借鉴。”

  惠英红的演出让观众不寒而栗

  如今TVB与内地视频平台的合作愈发紧密,主创们也希望可以跳出港剧固有题材,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剧集。朱镜祺表示:“无论是什么剧种,我们都愿意也有信心去尝试,像《叛逆者》这类青春热血、家国情怀的剧,我们也想试试。”

  笔迹专家设计“血字”

  《刑侦日记》中的主要破案手段——笔迹分析,在过往港剧很少出现。总监制关树明透露,“血字案”里出现的文字均由笔迹专家林婉雯设计和书写(见上图):“笔迹反映出凶手的情绪和遭遇,我们会跟笔迹专家一起分析剧情,并由她来创作笔迹。在拍摄的过程中,专家与她的助手也都会跟组。”

  笔迹专家在拍摄现场亲手写“血字”

  林婉雯是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执业笔迹专家。此次参与剧集创作,她坦言是一次挑战:“原本的笔迹分析是根据已有的字来推导一个人的成长故事,现在却是反过来,要先了解角色的背景和遭遇,再去设计笔迹。”她称赞《刑侦日记》剧组的专业度:“创作团队的对白写得很棒,有关笔迹分析的台词非常准确。”

  林婉雯介绍,笔迹分析可以用于判别法律文件的签名真伪、团队招聘、案件分析等。笔迹分析需要关注四个维度:前两个维度是笔画的横和竖;第三个维度是写字的力度,情绪不同,力度也不同;第四个维度是时间,笔迹专家会收集不同时期的手稿进行对比,此外,若一个人遭遇重大事件,其字形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剧中“血字案”的字迹都由笔迹专家设计

  如何通过笔迹来分析一个人的个性?林婉雯以古天乐标志性的“土豆串”签名举例:“他的签名里,能看出来的信息几乎只有一个‘古’字。你可以从中看到他对团队与家人的照顾,其他私人的事情则被隐藏了起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图片 | 剧照、受访者提供

  责编 | 胡广欣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梁思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