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中国湿地博物馆这场垃圾展让你大开眼界
“参加这场比赛让我重新开始思考生活,有哪些是我真正需要的,哪些废旧物品是还可以发挥其他价值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中国湿地博物馆正在展出“垃圾减量·生活增靓”主题艺术展,81件大型的垃圾艺术作品既是对环保的致敬,也是对生活的态度。人人做好垃圾分类,就是保护地球最好的方式。
今年初,中国湿地博物馆联手西湖区城市管理局、民革西湖区基层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以及西湖区文新街道,面向社会征集“垃圾”主题的艺术作品。原本以为是一场小众的征集,没想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市美术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师生都很支持,甚至连退休老人都专门赶来报名。经过设计评审和艺术指导,最后有36组共81件在博物馆中庭和码头展出。
除了艺术作品,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的板块。垃圾分类到底该怎么分?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量?垃圾处理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吗?这些具体实用的知识学一学,回家就能利用起来,每个人都可以为“垃圾分类”做点实际的贡献。
这些作品里面,不乏值得推广的实用设计。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3位学生,每天骑共享单车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么多自行车报废以后该怎么处理?于是动手拆装了一辆自己的旧车,把轮胎、车把手、车座这些结构重新组装设计,变成一个单人座椅,放在公共空间供市民游客休憩,颇有工业风的味道,相比于报废堆积,他们的设计没准真的能在市场上推广,解决报废共享单车的去向问题。
还有一些作品,能看到幸福生活的味道。比如有位高阿姨,看到大赛的消息,专门带着老年大学的同学们集体报名参赛。说到为什么来参加艺术设计的比赛,高阿姨不服气:“你们小年轻的艺术新潮,但艺术要源于生活的,讲生活还是我们老年人有经验。”看到作品,倒有点佩服他们的想象力,用鸡蛋壳、鱼骨头、螃蟹壳、桂皮、茴香、边角布料等各种材料做的拼贴画,你想不到的生活垃圾都能在他们的手里变成艺术作品。
一样是以蛋壳为原材料,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四位师生,把去年浙工大的网红“小白鹅”原型搬到了展览现场。这件看起来好像是官窑的作品,竟然是用吃剩的皮蛋壳一小块一小块无缝拼接出来的。除了“小白鹅”,还有一只巨大的小飞狗一定要去打卡拍一拍照,用废弃的透明塑料膜拼成“超人”狗狗的飞翔姿态,好像要冲出展厅飞奔到大自然里去。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卡通充气气球,但创作者说,制作过程是需要经过精心计算的,如果条件允许,狗狗真的能飞起来哦。这两件动物主题的垃圾艺术作品,倒让人想起自然界里一环扣着一环,生活垃圾如果不处理好,湿地里的动植物也都会受到影响。
几年前杨家牌楼开始拆迁,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欧式小别墅区”,小桥流水人家,一点也看不出当年城中村的脏乱差。房子和环境变好了,生活方式当然也要跟上。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从当年牌楼的垃圾堆里捡了一些回去,做成了“浮雕”装置,靠近这些“垃圾”,可以听到作者专门收录的各种不同的自然之声,虫鸣鸟叫、溪水河流,这种强烈对比真的会让人汗颜,也能反思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展览当中有一面梵高的“星空”墙很震撼,它是由一张张纸卷成卷,再重新上色的,或者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孩子的梦想组合起来的。这些纸其实不能叫“垃圾”,但它们原本又确实是准备要扔掉的垃圾——来自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学生们平时的失败画作。选择“星空”这个主题来表现,好像在鼓励大家,每个绚烂的梦想在实现之前,都会有无数次的失败,这些经历不是无用的“垃圾”,而是珍贵的财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1524368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