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大考》大结局,我从中看到4个教育真相

  央视热播剧《大考》,终于落下帷幕。

  孩子们熬过疫情的寒冬,也在洪水中乘风破浪迎接了高考。

  

  剧中的教育启示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充满了困惑以及各种取舍和选择,但不管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且优秀的孩子。

  但把孩子培养优秀之前,这过程中离不开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用心教导和以及正确的引领。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做的这4件事,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总有人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为人父母,即便没有经过考试,那份血缘之亲衍生出来的爱,也能让父母爱之深切。

  凡事过犹不及。哪怕“爱”,也不行。

  正如吴家俊的妈妈。

  为了帮助吴家俊全身心备考,妈妈毅然辞职,一心在家给孩子做饭。

  家俊喜欢动漫、梦想是报考动画学院。但妈妈却坚决不同意,把家俊画了好久的参赛作品撕了,强行制止孩子参加艺考。

  

  后面又一次次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守在儿子身后监督儿子学习,甚至砸坏儿子的房门锁,紧盯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她接二连三的操作,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吴家俊,让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家俊忍无可忍,爆发了:

  “你总说‘为我好’,其实,是我在‘为你好’。”“以后我考得远远的,再也不要看到你,我要离开这个家!”

  

  这一幕对很多的父母来说,都似曾相识!

  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说:

  “我们的动机也许是爱,但并不代表孩子接收到的也是爱,相反,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是在爱孩子,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控制。”

  

  很多时候,“为你好”不过是披着“爱”的外衣,却在一次次提醒孩子“你不够好,我才要为你好。”

  有个小故事,就很可爱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小兔子很喜欢钓鱼,每天都拎着钓具去湖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直到有一天,鱼跳出水面,跟兔子说:我要吃肉!你天天用胡萝卜钓鱼,能不能尊重我?

  

  如果说教育孩子,是一道道选择题,那么,这些题目总有一个必选项:尊重。

  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有引导作用的前提,绝不能本末倒置。

  剧中吴家俊的爸爸有段话说的特别好:

  “就算我们什么都替孩子算计好了,你能预估到2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不还得家俊自己去面对吗?”

  孩子的人生,终究得自己负责,父母再爱,也没办法替孩子成长。

  唯有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和承担,他们才能步履不停,勇往直前,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时刻要求自己

  用行动影响孩子

  周博文从小就是旁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非常自律,在学习上从不用父母操心。

  在距离高考还有200天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刷完一套题后去上学。

  

  上网课,不少孩子态度松弛、精神涣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周博文不骄不躁、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在同学中更加遥遥领先。

  他的自觉自律跟周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分不开。

  

  虽然周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多大本事给儿子带来学业上的指导。

  但她从来不强迫儿子做不喜欢的事情,给儿子充分的自主权,儿子做的决定,她总是举双手支持。

  周博文爸爸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一门心思都在玩游戏和打牌上,但周母从未抱怨过自己的老公,而是用爱来包容自己的老公,同时也告诉儿子,要理解爸爸。

  

  自己这边则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采买一天所需的食材。

  疫情来临,饭馆的生意不好,周母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尝试做其他小本买卖。

  周母没有像其他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教孩子,但却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地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让博文在妈妈身上看到了,坚韧和勇敢,以及乐观。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她没有认输和抱怨,而是不断地思考和想办法,如何面对困难以及解决困难。

  就是这样点滴的付出和行动,不仅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也让老公从颓废中振作起来。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一段话:

  “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

  然而,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身教的影响。

  有的父母最喜欢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不要沉迷网络;

  有的父母一年读不完一本书,却要求孩子爱上阅读;

  有的父母自己消极怠工,却拼命要求孩子积极上进。

  自己不努力的爸妈,永远逼迫不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若在生活面前奋力拼搏,不轻言放弃,孩子自然紧随其后,在学业上力争上游,不易倾颓。

  执着地栽培自己,远比一味地逼迫孩子有用得多。

  

  精神上富养孩子

  给予“心理营养”

  有网友表示,田雯雯是“2022年最惨女孩”。

  十七八岁便已独居多年,父母带着妹妹在武汉做生意,她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去世后,她宁愿一人住在老屋里,也不愿住父母的新房。

  

  懂事却缺乏父母关爱,渴望爱又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爱,即使因为独居被坏人盯上或者因为发烧而害怕染病的恐惧,也习惯性说“不要跟我爸妈说”。

  高考当天,又遭遇了大雨,被困在积水过腰的家中,若不是同学想起,不仅会错过高考,更有可能危及生命。

  

  田雯雯的父母,不是不爱她,而是在“赚钱”与孩子之间选择了前者。

  有了孩子后,许多父母都要面临“搬砖”与“抱孩子”的选择。

  有了孩子后,便本能的计算起“养育成本”。

  殊不知,把孩子教育好,就是在赚钱。

  

  钱多钱少,孩子都会长大。

  钱能给孩子丰足的生活,却无法填补孩子渴望的爱,更难以编织亲子之间的亲密。

  剧中的男孩潘小轩便是如此,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买的玩具,是整个县城的孩子都羡慕的,可他却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物质上富养孩子,精神上穷养孩子,心理上忽视孩子,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错误的选择。

  孩子的身体健壮成长需要营养,心理要想阳光健康也需要营养。

  如果父母只管给钱,只问学习,却从不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孩子只会成为一个问题孩子。

  林文采博士曾提出“心理营养”一词,主要包括:

  1. 无条件的接纳;

  2. 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3. 安全感;

  4. 肯定、赞美、认同;

  5. 学习、认知、模范;

  父母从这5个方面努力,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阳光和雨露,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精神富足的孩子。

  

  放低自己

  做有格局的父母

  剧中教育局长的女儿秦司遥,他们在饭桌上吃饭,探讨很多孩子因为穷,用不上电脑上课时。

  女儿秦司遥却不以为然地说:

  家庭没钱,应该想办法挣钱,开个直播卖卖惨就行。

  爸爸诧异女儿的冷漠和优越感,拍桌子质问女儿的价值观。

  秦司遥看爸爸发火,饭不吃,就回到了自己房间。

  

  我以为这位爸爸怒吼完就没事了,但没想到的事,爸爸最后教导女儿的过程堪称教科书。

  他先是跟女儿道歉,说刚刚发脾气不对,又用女儿感兴趣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打开话题。

  他引用小说中的一句话:

  当你批评别人的时候,记住,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和你一样的条件。

  秦司遥反思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过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爸爸有话可以好好说。

  此时的秦爸爸,再一次通过自己诚恳地道歉,用自己的真诚,和自己的女儿彻底和解。

  养育是一场双向成长的过程,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父母之爱,或是盔甲,或是刀剑,在于父母给孩子爱的纯度不同,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养育中不断地觉察和反思。

  我们也许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修正自己,成为不断成长的父母,用爱滋养孩子,给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