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当初技术冻结的歼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歼-11D战斗机重新发展,可能已经小批量生产”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有一定流传。使得这款曾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受到民间很大期待的三代半单座型战斗机,在消失数年之后,似乎又有重新获得空军青睐,成功量产的一丝可能。

  ▲当年昙花一现的歼-11D再起波澜

  所谓歼-11D,是国内当时在歼-11B基础上,进一步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航电设备,而来的一款三代半战斗机。其与目前量产的歼-16最大的不同在于,歼-11D延续了歼-11B的单座设计,实际上是一款更专注于对空作战的型号。相比之下,歼-16则与歼-11B的双座教练型歼-11BS,有更深的技术渊源,虽然与歼-11D在表面上都是多用途战斗机,但更加倾向于对海、对地攻击。

  ▲歼-16是双座战斗机

  在早年国内规划中,歼-11D将与歼-16配合使用,实现一型对空,一型对地、对海攻击的模式,高度通用的零件和维护、训练设备,也有助于降低使用成本。但后来由于歼-16发展比较顺利,同时歼-16与歼-11D存在极大重合,歼-11D的发展又稍晚于歼-16,在2015年前后才出现在世人眼中。使得空军最终选择从俄罗斯购进24架,同样是单座型多用途战斗机的苏-35作为过渡,而歼-11D在经过少量试飞,引起一定关注之后最终技术冻结。

  ▲苏-35的引进是歼-11D被冻结的直接原因

  就目前来看,国产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的生产非常顺利,目前服役规模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歼-11D最主要的对空作战能力,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歼-20的高度,实际上已没有用武之地。此外,歼-16作为一款双座型多用途战斗机,执行对地、对海作战时,无疑比歼-11D更加得心应手。实际上,目前国际上公认最顶尖的三款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俄罗斯苏-35、美国F-15EX,中国歼-16中,只有俄罗斯苏-35是一款单座战斗机。

  ▲F-15EX也正在生产

  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空天军希望在苏-57成熟并量产之前,由苏-35挑起空防的大梁。而中国空军和美国空军,都各自有重型隐身战斗机,对于三代半战斗机的对空作战需求很小。反而由于隐身战斗机一般不会外挂武器,导致载弹量较小,对F-15EX、歼-16这种载弹量较大,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优异的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有很大需求。更何况歼-11D本身就已封存多年,技术发展也出现明显断层,在这种情况下,量产歼-11D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苏-57的延误造就了苏-35在俄罗斯空天军的高度

  事实上,目前一般认为歼-11D虽然不幸夭折,但作为歼-11B的后续衍生型号,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三代半的高度,完全可以作为歼-11B的技术改进标杆,也就是此前出现,被民间称为“歼-11BG”型号的技术来源。因此,目前民间流传的 “歼-11D可能已经小批量生产”的消息,恐怕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目前空军对歼-11B的改进已经走上正轨,这种达到三代半,或者说准三代半水平的歼-11B衍生型号,在某种程度上被当成是“新生产的歼-11D”。对于国内曾花费不少资源,甚至一度引起较大期望的歼-11D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局。

  ▲歼-11B的后续改进是毫无疑问的

  而之所以近期有“歼-11D开始生产”这种流言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民间对于国内战斗机发展,或者说对于目前国产战斗机生产状态,微微有些“不整齐”的一种担忧。就目前来说,国内已形成了以歼-20为核心型号,同时兼顾生产歼-10C和歼-16两款三代半战斗机的格局。然而,歼-10C和歼-16批量生产已5年有余,并且由于两者投产时,国内脉动生产线技术已经成熟,再加上在二者之前生产的歼-10B和歼-11B,也提供了比较好的生产基础,使得两者的年生产数量较高,如今总体规模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表面上来看,装备数量已接近空军的需求。

  ▲歼-16已量产多年

  然而,目前歼-20的生产已经是全速驱动,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太大进步。预计可能与歼-20配合的国产中型隐身战斗机,目前仍在早期发展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歼-16、歼-10C的生产速度。因此,在歼-16和歼-10C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的“终极三代半”,在理论上来说,就成为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于在在第二款隐身战斗机成熟前,尽量提升空军新战斗机的战斗力。这也是歼-11D甚至“歼-10D”两款新战斗机型号,“可能正在发展”这种说法的由来。

  ▲歼-20的数量也很喜人

  但无论是歼-11D还是“歼-10D”,实际上真正量产的可能性基本都是没有的。主要问题在于,歼-16和歼-10C实际上已经达到,国产三代半战斗机的最顶端,更高程度的优化,在技术上不是不可能实现,但付出和收获的比值很小,缺乏实际操作的意义,反而不如继续生产歼-16和歼-10C。此外,国内空军的装备规模,尤其是先进战斗机的装备规模,受制于历史情况局限,实际上仍有较大的不足,时至今日仍然还有近400架歼-7、歼-8战机在空军各部队中服役。

  ▲至今仍在服役的歼-8战斗机

  早期购买的苏-30MKK及组装生产的歼-11A,在2025年之后也将逐步开始退役,而这两款总装备数量近200架的战斗机,又是歼-16和歼-10C生产多年才能弥补的缺口。因此,歼-16和歼-10C最终的生产数量,并不能简单用之前歼-10A和歼-11B的生产数量来估计。两者实际上是不同局势、不同生产能力、不同装备状况,甚至不同采购费用下的不同型号,简单用以前经验估算是非常不可取的。

  ▲曾经起到重要作用的苏-30MKK快要退役了

  事实上,一般认为,歼-10C生产结束可能要来得稍微早一些,毕竟其潜力稍弱一些。而歼-16由于本身的大平台、大载弹量优势,以及歼-16D电子战机的出现,应该会生产的更久一些,最终坚持到空军未来中型隐身舰载机量产,并没有太大问题。至于不幸夭折的歼-11D,就目前来看,更多的应该是应用到歼-11B的改造中,以一种在歼-11B身上“部分重生”的方式,一起守护这片曾经飞过的天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