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有五虎上将,那么曹操的五虎上将应该是谁?
#三国风云录#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关张马赵黄,这五人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或指挥千军万马,或驰骋万里疆场,或斩将杀敌,或挽救危难。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才开创了蜀汉的江山。《三国演义》的作者,有着尊刘抑曹的观念,所以对他们大书特书。而对曹操阵营的将领则大多一笔带过。
但是,曹操阵营是三国实力最强的阵营。这主要得益于曹操的足智多谋,也得益于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因此,曹操阵营中人才济济。如果按照刘备阵营的标准,曹操阵营也选出五虎上将的话,又该有谁能够入选呢?
一、夏侯惇。
如果要论曹操手下的大将,排在第一位的,毫无争议的将领就是夏侯惇。他是曹操的亲族,也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等同于刘备阵营中的关羽。在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他就率领部下加入到曹操手下,从此为曹操征战疆场。
在曹操起兵初期,手下有实力的将领不多,夏侯惇以自己的武勇撑起了曹操的台面。他在荥阳之战时,面对董卓的伏兵挺身而出,单挑吕布。虽然斗不过吕布,但也能够全身而退。他在小沛之战中,对战吕布手下首席武将高顺,只用了四五十合就打败了高顺。在被曹性射中左目的情况下,他拔箭啖睛,当场讨杀了曹性。这份悍勇,天下知名。
尤其是面对巅峰时刻关羽,夏侯惇毫无惧色。在徐州之战中,是夏侯惇用诱兵之计把关羽引诱出城。同样的面对一人战退徐晃、许褚的关羽,是夏侯惇截住厮杀,让关羽对近在眼前的徐州望洋兴叹,只能被困在土山之上。最终,关羽土山约三事,归降了曹操。
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其他人惧怕关羽的武力,虽然对关羽不满,可以不多说什么。又是夏侯惇带着三百多铁骑,赶到黄河渡口,要擒拿关羽。虽然此战被张辽劝解,没有分出胜负,我们从这里也能够看到夏侯惇根本不惧怕关羽。夏侯惇的武勇在此可见一斑。
夏侯惇在眼睛受伤后,曹操便很少将他派上战场。这时的夏侯惇,显示了他文武全才的一面。他从事后方的治理工作,开屯田,抚流民,为曹操足食足兵打下基础。在曹操眼中最为可贵的是,他对曹操的绝对忠诚。他在曹操进位魏公后,主动要求放弃高位的汉朝官职,去担任低阶的魏府官职。在夏侯惇的坚持下,曹操拜夏侯惇为前将军,位居武将之首。
在曹操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只有三位亲族将领,分别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这三人深受曹操信任,分别担任淮南、襄樊和汉中的镇守重任。在这三人中,夏侯渊战死汉中,曹仁有襄樊之失,只有夏侯惇保证了淮南的稳定。夏侯惇的手下,最多的时候统帅二十六个军的兵力,位列曹军将领之首。在曹丕继位后,又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因此,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夏侯惇都无愧为曹军的首位武将。
二、张辽。
曹操虽然号称唯才是举,但是历经沧桑的他,对于军权是十分看重的。因此,他手下除了那三位亲族大将外,即便是能力再强的将领,也不能率领太多的兵力。因此,张辽虽然可以算是曹操手下最有能力的将领,也没有多少部下。他镇守合肥的时候,和李典、乐进三人一共才带有七千余人。但是,这并不影响张辽用这点兵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张辽击退东吴的数次进犯后,孙权集中了最大兵力,亲自率领向合肥发动了总攻。这一次战役,带有战略决战的意味。孙权在和刘备解决了湘水之争后,重结盟好。孙权在此时面临着两个战略选择,向北攻打淮南,夺取徐州,或者向西袭取荆州。因此,孙权这一次进攻,如果夺取了合肥,第一个选择就会占上风。
孙权率领了十万人马攻打张辽等人七千多人守卫的合肥,却遭受了惨败。张辽先是趁孙权立足未稳之机,选拔八百敢死队冲击孙权大营。张辽冲入孙权的大营,逼得孙权跑到高冢上执戟自卫。这一战挫伤了孙权的锐气,在对合肥攻打几次不下后,就草草收兵了。
可是张辽依然不肯善罢甘休,他再次主动出击,袭击孙权的军队。逍遥津一战,孙权险些丧命,这给孙权心理上造成了很大阴影。从此,孙权放弃了北攻淮南的战略,向曹操请降,把战略目标定为了武力夺取荆州。可以说,张辽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他也因为八百胜十万的战绩,成为古代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在张辽的威慑下,东吴吓唬孩子都说张辽来了。张辽生病后,孙权依然对部下嘱咐,张辽虽然有病,但也是不能抵挡的,大家要小心谨慎对待他。张辽以自己的能力和战功,成为曹军中非亲族将领的佼佼者,入选“五虎上将”是当之无愧。
三、徐晃。
徐晃和张辽是关羽在曹营中仅有的两个朋友。他们能够得到自傲的关羽青睐,依靠的是自己的人品和能力。他在出场一战中,就和曹营中的猛将许褚打成平手。在各次战役中,都可以看到徐晃英勇奋战的身影。
徐晃虽然为曹操立下许多战功,不过他最有名的一战,是在襄樊之战中为曹仁解围。在这一战中,徐晃先是率领一万新兵,挡住了水淹七军后关羽军队的去路。随后,他得到曹操的援军后,逐步向襄樊进军。他夺取郾城,逼近关羽的大营。他的大营离关羽军队的围墙只有三丈,为下一步解围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前来督战后,更是派遣了大批军队增援徐晃。徐晃再次出战,和关羽交战,击退了关羽。他跟随着关羽的退兵一直进入他的军营,一举攻克了关羽的大营。关羽在徐晃和孙权的夹击下,被迫撤围而走。在《三国演义》中,对此战描写是徐晃和关羽大战了八十合,不分胜负。虽然关羽右臂伤势未愈,徐晃取得这样的战绩也是难得的。
曹操在襄樊解围后,对徐晃夸赞有加。他将襄樊的紧张形势比作当年齐国即将灭亡的即墨、莒城,把徐晃比作孙武和司马穰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徐晃对曹魏的贡献之大。他阻挡了关羽的攻势,促成了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也是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人。
四、许褚。
刘备的五虎上将有担任内卫的赵云,曹操的五虎上将当然也少不了虎卫军的首领许褚。许褚作为曹营中武力最强的将领,担任着保卫曹操的重任。他对曹操忠心耿耿,从不惧怕敌人。即使是面对吕布,他也是一马当先。
许褚不但自己武力超群,他率领的虎卫军也都是一些剑客之流。他们都是一些武艺出众的人,后来这些人大多都被提拔为将军,不少人还被封侯。仅仅从这一支军队的组成,就可以看出许褚的武艺如何了。在曹操的部下中,除去了早早战死的典韦,最强的武将非许褚莫属了。与赵云不同,由于曹操经常亲自上阵指挥厮杀,因此许褚也经常拥有上阵的机会。
许褚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在潼关之战中对战马超。他和马超大战两百多合,不分胜负。当时的马超正当武力最强的时候,被曹操成为不减吕布之勇。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曹营的将领中唯有许褚和马超打成了平手。经此一战,由于许褚的武勇,大家将本来称呼他的“虎痴”,变成了“虎侯”。作为曹营中最强的武将,许褚也可以入选“五虎上将”的名单。
五、于禁。
由于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中被俘,于禁的名声一落千丈。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仅仅局限于他和庞德去襄樊解围,被关羽水淹七军。被俘后他卑躬屈膝求降,丢尽了曹营将领的脸。连曹操在得知于禁被俘后的表现,也感叹地说,自己与于禁相知三十年,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谁知道还不如庞德。
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地来评价于禁,就可以看到这员将领在曹营的地位。他是曹操的左将军,但是,他却是唯一一位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将领。这种权力,刘备阵营中唯有关羽拥有。在曹操派兵援救襄樊的时候,不是手中无兵,而是手中无将。他手下的三位亲族将领夏侯渊已死,曹仁被围,夏侯惇有病。
曹操只得选派非亲族的将领,他首选的将领就是于禁。于禁率领七军曹军,共计三万人去襄樊增援,这已经是曹操的心理极限了。从曹操对于禁的这些待遇,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于禁的器重和信任。
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依靠自己的忠诚和战功,以及遵纪守法的作风,获得了曹操的器重。但是,襄樊之战的被俘,让于禁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选择扎营的地形不利,被暴溢的汉水淹没,关羽趁机用水军俘虏了所有的曹军。在面临生死关头的考验,于禁选择了屈膝投降。这个举动,彻底毁灭了他的形象。
在荆州之战后,于禁被孙权送回曹魏。曹丕虽然口头对他安抚,但心中却对他十分鄙夷。他派于禁出使孙权,在临行前让于禁先去拜谒高陵。在墓屋中,曹丕画下壁画,把于禁被俘乞降的丑态都画在墙上。于禁在看到后,羞愧难当,回去不久便气死了。如果于禁不是因为水淹七军的变故,毫无疑问的是,他肯定是这些外姓将领之首。但是他的一时动摇,毁灭了自己一生的名声。
结语:
如果要和刘备阵营一样,选出曹操手下的五虎上将,我选择夏侯惇、张辽、徐晃、许褚和于禁这五员将领。这五员将领,为了曹操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也是为他做出贡献最大的亲族将领,是他的首席武将。
张辽和徐晃两人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为曹操力挽狂澜,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张辽的八百破十万的战绩,还成为历史的传奇,流传至今。许褚则以自己超群的武力,保卫着曹操的安全。他对曹操的忠心耿耿,赢得了“虎痴”的赞誉。
唯独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于禁。他本来是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领,由于他的能力和战功,被曹操授予假节钺的权力。这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这个权力的曹操部下。可是他在襄樊之战中被俘,屈膝投降关羽,将他一世声名毁于一旦。因此,以于禁为鉴,在人的一生中,在迈出那关键的几步时不可不慎。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