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说说只有东北人才能看懂的五个细节
上世纪伪满时期的东北,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铁蹄盘踞,势力庞杂,豪强觊觎,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掩不住无数同胞的血泪和愤怒,家国有难,匹夫有责,有志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家国兴亡而舍生忘死,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才华,甚至是生命。
《悬崖之上》执行乌特拉计划的四人组,都是这样的英雄志士,张译饰演的张宪臣,秦海璐饰演的王郁,朱亚文饰演的楚良,刘浩存饰演小兰,看这四个人从落地、出发、接头,再到哈尔滨执行任务,整个过程凝练紧凑,揭开了一个极具真实感的谍战世界,其中有太多值得品味的细节。
1、
开场四人组落地,第一件事是分药分组,这一细节说明了他们都是抱着必死决心的死士,药的功能就是结束生命,避免被折磨之后招出另一组,把夫妻和情侣拆开的用意也是同样,充分减少叛变的可能,就这么简单的一场戏,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高谈阔论,却传递出明知必死而为之的悲壮之感,特别是“谁活着就去找孩子”这一句话有千钧之重。
2、
在特务科的地图上,我们能看到,四个人落地的地方在兴凯湖畔的森林里,这里也是前段时间出现东北虎的密山,他们在冒名前来的特务完成接头之后,坐上火车前往哈尔滨,途经牡丹江,张宪臣后来骗特务说自己在横道河子下车,这条铁路开通于1934年,车站的顺序和位置都经得住推敲,说明剧本写得很扎实,逻辑很严谨。
3、
一组和二组在火车上重逢,二组已经暴露,张宪臣在卫生间留下示警暗号,叛徒修改,王郁看到后生疑,楚良看到小兰被特务带走,在不知情的情况求助冒充同志的特务,四个特工加一个叛徒两个特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息,彼此之间都在揣摩和猜测,不动声色之间的过招险象环生,紧张气氛接近凝固。特别是在事后再回头品味王郁和周乙当时的表现,更是一种脑子不够用了的感觉,给二刷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4、
影片中一个关键人物是王子阳,也提到了北荫河被烧成白地的蹊跷,这些都是确初发生过的事情,1934 年9月,七三一前身部队设立在五常背荫河的实验场逃出几位幸存者,王子阳就是其中之一。影片中他被送往国外揭露真相,事实上他后来参军并成长为抗联第三军第六师的代师长,1937年3月在拐把桥战斗中光荣牺牲。由此也可以推算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大致时间。
5、影片中关于七三一的情节不止一处。除了特工准备的四颗白药片,特务科还在使用了日军制造的迷幻药,这是比电椅更为狠毒的酷刑,张宪臣先后尝过电椅和迷幻药的滋味,王郁的药曾用来制造食物中毒,发挥了正面作用,楚良则战斗到最后一刻吃药自尽,周乙则拿走了属于小兰的一颗药,说要让她活着看到天亮。
上述几个细节,足见《悬崖之上》的剧本之扎实,戏剧和真实在银幕的光影中融为一体,也让英雄们“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精神传递给当下的我们,看着当年纷飞大雪中的血雨腥风,回望他们献出生命奋勇不屈,才换来此刻繁花似锦的今天,更是令人不由得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