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史料显示,日本天皇是春秋时吴国人的后裔,这是真的吗
中国作为华夏文明古国,在封建历史时期我们是世界的强国,宛如一只雄狮一般,傲然地屹立在世界之巅,俯瞰其他国家。其实在封建文明开启之时,日本一直都是我们的附属国。
他们每一年需要向我们缴税纳贡,虽然现在日本独立了,但是当然有许多的历史文献证明,曾经的日本是我们国家的祖先东渡到他们的岛屿上,渐渐的形成了他们的文明而已。今天的文章内容主要是讲述吴越争霸之后,吴国人战败逃亡到海外,最终成为了日本的天皇。
早在两千多年前,越王卧薪尝胆,打败了吴国,吴王夫差身亡,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吴国贵族败逃海外。对于吴国的贵族,他们逃亡的方向只能够往东。
因为北面是齐国,曾经吴国和齐国也是势不两立的存在,如果吴国的贵族此时败逃至齐国的话一定是羊入虎口,所以他们只能够选择向东逃去。在海上经历了数天的漂流之后,终于他们东渡到了朝鲜半岛,或者是日本九州岛。
大部分的吴人逃到了日本九州岛时,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绳文时代后期,当时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时至今日在日本的福江岛附近,仍然流传着曾经的遗迹和传说。相传当初的吴国贵族战败之后,他们都是在望乡遗址西侧的某一高坡处登陆日本的。
随着时代和文明的进步,日本渐渐的从原始社会走入了弥生时代。我们到了汉光武帝时期,这时是日本和我国第一次取得联系,当时汉光武帝刘秀就颁发了金印给日本,当时的金印上印的是汉倭奴国王。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日本在此时仍然自称为倭呢?其实在古语发音中倭和吴是很相近的。关于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至今被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馆中,而这一金印的复制版被收藏在中国的历史博物馆内。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期间日本和我国的联系就更加紧密和密切了,日本曾经多次派使者到我国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文化。当时的日本使者向我国传递的信息是他们的天皇说日本的王室是吴太伯后裔,而泰伯正是吴国的祖先,关于这一点记载在《晋书,倭人传》中。
其实在我国的其他历史书籍中比如《梁书》,《北史》,以及《资治通鉴》都有相关的记载。在魏晋到唐朝时期,几乎每一年都有操着满口吴音的倭人来到我国向朝廷上供,而且他们总是非常自豪地说自己是泰伯后裔。关于这一点在日本平安时代的书籍中有所记载。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一点是胡编乱造的,其实日本人也深刻的研究过这一点,他们的著名的体制人类学家在对全国280年的数万名的女性、男性的头骨以及血型的研究之后得出来的结论,确实曾经日本的起源正是来源于中国大陆的沿海的吴越民族。
还有很多的日本人说,不但日本人是来自于吴人,还有他们的天皇也是来自于吴人。许多的日本人认为日本的天皇正是泰伯后裔,同时中日两国的共同的观念都是日本的稻谷文化正是来源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的吴越地区。而日本的和服文化正是曾经的吴越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所以时至今日,对于日本和服的另一说法,还有叫做吴服。
当然了对于这一观点,有许多的日本人表示赞同的观点,也有许多的日本人表示反对的意见。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祖先曾经是从别的国家败逃而去到日本的,所以他们觉得十分的丢脸,因此不同意这一说法。
但是对于这一说法,中国有许多的历史遗迹都足以佐证,比如吴太伯,比如徐福。再说一件民国时期的趣事,在民国时期大军阀吴佩孚,他在北京参加了某次宴会,宴会上有几个日本的军官,尽管吴佩孚是大军阀,但是他也是自小接受了文化教育的,对于中国的历史非常的了解。
结语:或许是因为在宴会上吴佩孚喝了一点酒,他的情绪高涨,因此酒过三巡之后,吴佩孚直接在宴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念,说日本的天皇是吴太伯的后裔。论关系来讲的话,吴佩孚本身也是吴太伯的后裔。
日本的裕仁天皇当时是吴太伯的第124代,而吴佩孚是吴太伯的第123代,按照这一逻辑来说的话,吴佩孚还是日本裕仁天皇的前辈呢!吴佩孚的这一说法,可谓是气坏了当时的日本军官,但是这也足以佐证,在大部分国人的心中,都是承认吴越战争之后,吴国人败逃海外,所以才有了日本的文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