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不怜悯,是更高级的尊重

  《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高达9.2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它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其成就超过99%喜剧片和99%剧情片。先来看看这部电影的简介。

  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 -豆瓣《触不可及》这部电影是我在大二的一天晚上和室友一起看的,他把我和其他几人从床上拉了下来。如果你想看这部电影的话,可以拉上你的好朋友,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触。

  这部不带价值判断的电影,里面有种族差异,却不提种族差异;里面有阶层差异,却不提阶层差异。片中身体健康的人和残疾人,人格是平等的。就像蚊子的室友来自不同的地方,父母做不同的工作,但是我们几人都是平等的交流。

  影片中的有两个主人公:

  菲利普-白人,当今欧洲白人精英的代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他的所处的上流社会,坐拥豪宅名车,收集各种普通老百姓看不懂的艺术品,绝不差钱。但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成了一个高位瘫痪的残疾人;德希斯-黑人混混,一位出身下层的黑人青年,他无所事事,小偷小摸,甚至有过暴力犯罪和吸毒前科。但他偏偏拥有异于常人的顿感力,且自我感觉良好。接下来这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因为命运而互相改变互相影响的故事就开始了。

  

  生活不能自理的菲利普希望找一个能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的陪护人员,而不是对他充满怜悯的。转眼一想也是,菲利普作为上流阶层的人,以前肯定是受到众人尊重的,他不需要别人的怜悯。所以在众多优秀的陪护应聘者中选择了大大咧咧、毫无经验,甚至有犯罪前科的小混混德希斯,就因为德希斯把他当作正常人来看待。

  

  【接下来菲利普称作老白,德希斯称作大黑】

  一天大黑来老白的豪宅来拿保险的文件,谁知道老白决定雇佣大黑,并且给他一个月的试用期。大黑对于自己卧室中亮闪闪的浴缸非常的心动,,因为大黑在母亲家中的浴室和浴缸非常的挤。于是两人也就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大黑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更别说照顾老白了。于是大黑在照顾老白的时候发生了许多充满戏剧性的场景,看的我一乐一乐的。大黑拿脚霜当作洗头膏使用,还抱怨不起泡泡;给老白穿丝袜也是一脸不情愿;就连喂个饭都喂不好。此外他还经常忘记老白是个残疾人,电话响了直接递给老白。就这样给老白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大黑开着豪车带老白出去兜风,而不是开保姆车,就是因为大黑没有把老白当成雇主而是朋友。还顺便直接上手教训了乱停车的邻居。因为在老白的那个阶层是不会使用这种暴力的方法去教训他人,,而恰恰大黑做了这件让老白很解气的事,也让老白慢慢褪下他那上流社会的”高雅“。

  一天老白那上流社会的朋友,劝老白辞掉大黑。因为在他看不起大黑这个阶层的人,认为大黑一个从贫民窟出来的人不能胜任。老白的朋友说”这种人根本没有一点同情心“。可这也是老白想要的没有一点同情心,那他当成正常人来对待。在老白看来,被同情是对他的不尊重。

  

  一天晚上,老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喘不过气来。大黑不忍老白这么痛苦,就带老白出去散步透透气。大黑还教老白抽烟来缓解痛苦(大黑皱巴巴的烟十分的有感觉)老白讲述了自己的事故,失去了知觉还有他的妻子,失去挚爱给老白带来的伤害很大的伤害。大黑听完后明白了老白的坚强,也顺利的度过了试用期,被正式应聘了。大黑还教坏老白带他去“大宝剑”了,这个耳朵会硬的家伙太可爱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剧中欣赏。

  接下来的故事还很长,帮助菲利普与他的笔友关系更进一步,丰富两人的情感交流,并约出来见面;在业余时间替老白管教不听话的女儿;给老白的轮椅装上强力引擎;还自学成才画一副11000欧的画;在老白的生日会上带动全场的节奏;老白与大黑一起体验滑翔伞;老白不舍的辞退大黑;大黑组织老白与笔友又一次的约会...

  在我印象中法国电影一直是电影圈里的一股清流。这部电影,搞笑但不夸张;感动,但不煽情。让人在平平淡淡中看完电影,却回味无穷。大黑和老白阶级相距甚远,本应毫无交集。但抛开阶级,他们却又那么的相似。他们都富有责任心,都向往充满激情的生活。两颗相似的心惺惺相惜,再加上彼此的真诚,换来了这段不朽的友谊。

  这里蚊子也要来叨叨几句自己看完电影后想说的话了。只有把交往一方真正的摆在自己平等的位置,才能找到问题并客观的看待问题随之化解。

  彼此的沟通成本降低,谈话带来的舒适感自然就会增高。倘若其中一方带有同情或自负心理,那谈话的过程一定是一高一低。而一高一低的畸形角度永远看不到客观的东西。不会产生理解,更谈不上欣赏。

  因为偏见所以刻意。比如人们会很自然的在口头上区别"女司机"和"司机";看到一个黑人女性,表达给其他人的话永远会在说"嘿,看那(黑人)女孩儿"。很多举动看似无意,但往往越细小的东西越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大的东西。

  有些细节需要被澄清,有些原则需要被端正。社会上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特殊服务,就跟给孕妇准备的特殊服务道理是一样的。残疾人使用的厕所就在男厕和女厕旁边,一样的门一样的地方。没什么不同的,别给自己脸上贴金。

  只有在心里摆正观念,才能在行为上控制好分寸。任何人都不应该随随便便把一个人放到弱者的位置上去理所当然的施与同情或特殊对待。这分明是自大。

  尊重永远比同情高级,分寸感永远比泛滥爱高级。尝过了真正被尊重带来的快乐后其他的就都是索然无味。

  请思考这两个:”被禁锢的身体如何重获自由?被标签化的人如何赢得尊重?”

  --

  最后,分享一句诗句”我到这儿来本是为了一口水,没想到获得了整个春天。我没有得到爱情的礼物,却得到了情人本身“。

  卡耐基认为,在智商跟套路都泛滥的时代,用心成了唯一的技巧,而给他人点赞成了一种极有教养的产物,看到好的回答,「基于认可」,给蚊子点个赞,让答案留存在你的页面,也间接给了作者鼓励,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