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未曾远去的枪声

  图/文 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秦翼

  此时,正是密支那最炎热的时候,树梢上的蝉在不绝声地拼命鸣喊,而乌鸦则从昏暗的清晨就开始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盘旋,不安地惨叫着。

  虽然雨季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每天午后的那场豪雨,定会如约而至。然而,雨水丝毫消减不了烈日带来的热度,反而让天地间充满白茫茫的浓厚雾气,空气变得更加粘稠,令人透不过气来。

  宽阔而平缓的伊洛瓦底江两岸,到处可见泡在江水中消暑的人群。寺庙里的颂经声从远处传来,更远的还有如梦似幻的钟声。

  71年前的枪声

  密支那的五月,闷热而潮湿。1944年的密支那战役也就发生在这个季节。71年前,为了迅速占领密支那,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与美军联合突击队由危险的胡康谷地出发,他们穿越100多公里热带原始森林,在密不透风的山地、以及悬崖峭壁上辟路而行,秘密奔袭密支那。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的铁路终点站,也是位置最重要的公路、水路、航空枢纽。1942年5月,日军占领这里后,控制了缅北广大地域,并截断了中印航线,迫使中国开辟极端危险的驼峰航线。

  密支那战役以奇袭开始,盟军原想很快将它结束,但后来它却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拉锯战,消耗战,整个战役历时近100天。战役最终以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部队胜利而结束。这个以中美联军付出巨大牺牲换来了的胜利,是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它使盟军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也打通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缅北通道。由于驼峰航线被拉直,不再经过危险的喜玛拉雅山脉,飞机飞行高度变低,运载量变大,而且安全性大大增加,这样,更多的战略物资就被快速地运达中国,投放到各个抗日战场。

  密支那战役被称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上的诺曼底登陆”,也正因为这场战争,密支那战役也曾被人称作“绞肉机”。

  堙没中的远征军墓碑

  在密支那看不到出租车,或者这里根本就没有出租车。这里是摩托车的天下,路边随处可见为摩托服务的“加油站”。一位两腮涂着木香粉,身穿长裙的女人,耐心地站在一把长凳旁,长凳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矿泉水瓶,初来咋到的人会以为她这是在卖饮料,其实矿泉水瓶里装的全是汽油。

  我们在宾馆租了摩托车,就像当地人一样,开始在密支那穿游。

  “密支那”在缅甸语里的意思为“大江的边上”。这座坐落在大江边上的城市,充满了原野的气息。由于当地人大多信奉佛教,所以在密支那只有十几公里的市区面积里,随处可见佛塔。道路的两旁,长满了大青树和柚木,路边的建筑稀疏而低矮,而在空旷之地疯长着藤蔓及野草。

  在这座植物异常繁茂的城市里,除了植物,一切看上去都显得有些荒芜,似乎一切人类活动都会被快速地遮掩,被悄悄地忽略。71年前的那场战争,似乎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一场荒芜。

  密支那战役胜利后,中国远征军与盟军曾经在密支那为死难者建了多个墓园,然而如今我们在密支那已经很难再找到它们。它们或是被疯狂生长着的野草吞没,或是被埋藏在新的建筑下遭到遗忘。

  被唤醒的记忆

  其实最快速荒芜的,以及能够抵御荒芜的,都是记忆。

  在密支那众多的寺庙里,有一座日本人建的寺庙。在71年前的那场血战中,一个日本士兵成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晚年他重访旧地,并在这里建了这座为那场战争中战死军人超度亡魂的卧佛寺,寺里的卧佛是仅次于仰光的全缅甸第二大睡佛。

  前两年,密支那华人也在一座曾是当年中国远征军墓园的墓地中里建起了一座纪念碑。而就在前不久,又有人在一处已经改作它用的原中国远征军墓园里发现了大量远征军遗骸,很多人还在积极努力,欲将这些遗骸转运回国。

  其实记忆也可以像植物一样生长,只要你愿意。关于71年前的那场战事,或许已经成为密支那的一片丛林,它与这座充满了原野气息的城市,再也无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