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究竟好不好看?孩子们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选择去看《外太空的莫扎特》,起初是因为阵容。

  陈思诚导演,荣梓杉、黄渤主演,配角有范伟、贾冰、梅婷……还有一个外型丑萌的“外星滚滚”,大名——莫扎特。

  

  但看完电影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好笑了。

  是我们熟悉的那种陈思诚式的幽默。

  

  《唐探2》里的“爸爸打我”和《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的“消灭我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看过的人,有必要回答没看过的网友几个急需解答的问题:

  一、听说很尴尬?

  二、听说很低幼?

  三、听说不好看?

  一句“听说不好看”其实就能宏观的概括所有,就在我开车去电影院的路上,都有搭顺路车的朋友说:你要去看《外太空的莫扎特》?听说这部片不好看呢。

  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两个孩子也立马兴趣缺缺。

  但电影开始不到10分钟,我们就已经笑得前仰后合。

  

  回去的路上,他们一直在兴奋地和我讨论片中的情节,并开始发挥脑洞预测第二部的故事发展。

  是的,这部片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三部曲已经提上了日程。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

  负责任地讲,无法接受奇幻设定的观众,大概会觉得有些情节让人尴尬。

  但能够接受的观众,会是:离谱又有趣

  

  会自己转弯的足球、旋转变装的男同学、各种奇葩的小发明……

  现实与虚幻交织的世界,一定是经不起推敲的。古装如《侍神令》、《捉妖记》等,尚且可以架空时代,现代背景若融入奇幻元素,则会给人一种“离大谱”的感觉。

  国外有一部名为《E·T》的奇幻片就是现代背景,小女孩在夜空上骑单车,够不够离谱?

  

  这一切逻辑都是依托于外星人有神奇能力的基础上。浪漫主义也是此类影片的特征。

  《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的外星人只是一束能量,并无实体。因此它注入什么物体,便会令什么物体成为“活物”。

  

  而这个物体,恰好就是同母异父的弟弟送来的自制毛绒玩偶,丑萌丑萌的,完美解决了外星人形象的问题(它真的很像陈思诚)。

  

  它可以用能量漂浮起书本甚至大船,还有神奇的橘子暂时增强男主角的听感。

  

  至于低幼,不存在。

  太小的孩子反而不太喜欢,黄渤与荣梓杉的不少爆笑对话,可能是低龄小朋友(小于6岁)无法理解的。

  

  毕竟是大龄儿童的故事,幼儿园小朋友还体验不到被鸡娃的“乐趣”。

  而墨君现场所见,观众的反馈都非常直白:

  小孩乐得哈哈大笑,大人也能get到笑点,期间无人离席。上座率不高(四分之一的上座率),但整个影厅的氛围都很欢乐。

  现场观众群体,基本上都是家长+学龄儿童的组合,目测孩子的年龄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居多。

  但网上给这部片打分和评价最多的却是20~29岁的群体。

  

  再强调一下,这是一部儿童片。

  部分冲着喜剧大咖去观看的成年观众,发现主角其实是一个小孩+外星人公仔,并且剧情十分天马行空的时候,感到自己上当了。

  

  既对“鸡娃”无法感同身受,又觉得初中生活离自己太远。并且对童话浪漫嗤之以鼻。

  因此愤怒地打了一个差评,表示自己如坐针毡。这其实能够理解。

  

  但压根没看过,跟风给差评的人也不少,diss陈思诚都成了政治正确。

  理由五花八门:“唐探拍得那么差还能期待什么”、“拍悬疑片就行了还跨界搞科幻”……

  也有人提出质疑:

  

  遏制想象力,有些家长真的很有一套

  但凡有人出来说,自己和孩子看得很开心,就会被扣上“屎壳郎只配喜欢shi”的帽子。

  刷完网上的评论后,墨君甚至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难道我在影厅里听到的欢笑声都是幻觉?

  并没有夸张,我前面一对父子,在“消灭我爸”那个情节,笑到打鸣。

  

  偶尔有离谱场面的时候,大家是一边笑一边小声说“艾玛这都行”,颇有一种无厘头的氛围。

  陈思诚说,这部电影有受到《长江七号》的启发。在片中的确有一些片段能够看到周氏喜剧的影子。

  

  致敬星爷没什么不好,能让人笑就成功了。

  墨君只是基于自身的感受,以及在现场亲眼见到的观众反应,来给这部电影一个真实的评价。

  

  因为能够体会到“望子成龙”的心情,反思到“用孩子的成功去填补自己的失败”的教育误区……所以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搞笑。

  一个想做唐探宇宙的导演,不会只停留在无厘头的表面。

  

  他如果想省事,完全可以将目标观众对准成年人和自己最擅长的类型。

  肯去尝试这种很吃力有可能不讨好的类型电影,仅这份心思就值得尊重了。

  市面上要么是受众为低幼儿童的动画电影,要么是青春期校园伤痛文学电影,那些适合小学初中看的轻松解压的国产儿童片,很多年都没有过了。

  

  《外太空的莫扎特》从类型上来说,填补了儿童片这个年龄段的空白。

  有不着四六的夸张、有天马行空的浪漫、也有毫无负担的欢乐……

  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初次尝试,当然会有不足。

  什么都想表达,又什么都浅尝辄止,造成剧情松散,是不可忽略的瑕疵。

  “童心”仍然是这种类型片需要努力的方向。

  

  网络上的有效评价,都可视为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动力,从而帮助国产儿童片找到突破口,寻求票房与口碑之间的最佳平衡。

  以下是明星和业内人士对电影的评价截图:

  

  《外太空的莫扎特》彩蛋预示着还会有续作,希望喜欢打造系列的陈思诚,能够在这个领域找到稳定的支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