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纽约的一个雨天》-虚荣、贪婪与嘲讽
一、 虚荣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虚荣心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遮蔽你自己内在的、不自信的不足之处,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人物设定都是条件极其优渥的高产阶级,但也同样虚伪虚荣。盖茨比是一个孤独没有明确目标的富二代,他认同母亲对他的评价认为自己自命不凡,盖茨比其实是伍迪·艾伦和罗利的化身,他们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嫌弃庸俗浅薄的大众却不知如何反抗和表达自己观念与价值,如罗兰导演,人人追捧,却内心极其空虚,对前妻的思念和作品的不满只能作为独家秘密。而盖茨比本是想寻找消逝时代的浪漫梦想,即使这个梦想他也没有明晰,但是在父母和周围人的环境下,逐渐不再是自己。他的理想女友应是茜一样和他有着同样的浪漫,但却变成了艾什莉这样在和朋友交谈中:“门当户对,美丽聪明性感”的模样,这是他的虚荣与世俗战胜了本心。
艾什莉的父亲同样是财阀,优渥的环境下却也享受着受到三个优秀男性的爱意,尤其在与男明星的接触中,隐晦的提及男友,并且认为和国际巨星在一起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这是导演伍迪·艾伦对道德的嘲讽对歪曲价值观的批判,在艾什莉的爱情观中,是自私虚荣的,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欲望可以不顾一切。
盖茨比的母亲对盖茨比影响巨大,从影片开始的学校问题女友问题再到读书兴趣,母亲的安排总是让盖茨比反感,母亲总是追逐高级品味背后的虚荣名利,而盖茨比看不上那些被名利困住的人。但是通过“读书晚会”盖茨比知道母亲是妓女,父亲的事业靠母亲的第一桶金,而母亲的虚荣是因为她的底层出身,母亲就是通过各种钻营和伪高级的社交,来掩饰她曾经的不堪,也才有机会稳固家庭。
二、 贪婪
贪婪是一种对物质或非物质事物超过自身需求并永不知足的动机欲望。大编剧泰德的老婆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搞外遇,泰德在愤怒中和吵架中,得知泰德是经常出轨的人设。而大明星弗朗斯希科。自己有女朋友却谎称分手并觊觎着她年轻的身体和美貌。哥哥亨特是母亲期望的样子,但是物质欲望上进的亨特却浅薄贪婪。嘴上说着深爱自己的女友却因为笑声决心取消婚礼,但在晚会上“假的艾什莉”吸引。如同曼哈顿无数出轨的男男女女,他们对爱的定义并不明晰,在拥有中不懂珍惜,贪婪的想要更多尝试与可能,关系的不稳定性是无论艾迪作品中的主旋律,如《门萨的娼妓》。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物,也难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审视批判他们,因为人性本就是复杂的,不满足的。他总是试图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解构爱情,为观众提供一个视角去看到人性的多面。
三、 嘲讽
在电影中对艾什莉的嘲讽是显而易见的,在曼哈顿的短暂时间中,暴露了她来自小城市的局促与无知。对电影没有具体的见解只有电影导演的崇拜、向往着大城市的光鲜刺激,在三个失意或玩弄她的男性中表现的天真无知甚至愚蠢,过着自己的“曼哈顿历险记”。
对上流社会的暗讽也无处不在。三位重量级人物都对艾什莉产生好感,艾什莉作为年幼天真没见过世面的学生,与其说和他们真的产生心灵联系,不如上是女孩的美貌天真和不懂拒绝虚荣导致对艾什莉产生了生理反应。而盖茨比在电影中看起来是最“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存在,却也是最懂自己的。既看不上上流色会的虚伪,又对艾什莉的无知感到嫌弃,尤其在曼哈顿找到和自己同屏共振的茜之后,更决定敞开心扉。
其实盖茨比决定留下来也是一种无奈与妥协。盖茨比在听母亲诉说过母亲的身世后,便已经明白,是他最讨厌的名利把他塑造成今天的盖茨比,虽然他一直明白自己心理的厌恶而身体力行在享受着名利带来的便捷,却不知自己的父母,是为了给他制造这样的环境竟而成了他最讨厌的样子。而正是盖茨比讨厌的东西,塑造了盖茨比,更重要的的是,他生来就已经注定是如此,并不能从这个家庭脱离开。他也终于理解并接受母亲,与自己的反叛和母亲的矛盾和解。
他丢弃了门当户对的艾什莉,走向钟楼,去奔向可以在对方身上看见的自己的爱情。他们可以拥抱、接吻、在雨里享受湿润灰蒙蒙的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