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龙泉窑青瓷的时代特征

  浙江龙泉窑以青瓷闻名,是中国三大青瓷之一,龙泉窑瓷器创烧于五代,发展繁荣于宋代,终于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瓷窑,而且远销国外。龙泉窑瓷器以梅子青和粉青最具有代表性,宋代的龙泉青瓷和南宋以及元明时期虽然都在烧造,但是不同时期龙泉青瓷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北宋龙泉窑青瓷特点

  龙泉青瓷在北宋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这一时期的瓷器风格特征与越窑、瓯窑、婺州窑三窑相似,受到它们的影响非常大。北宋龙泉窑瓷器胎质较粗,胎体较厚,施淡青釉,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到了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釉色以石灰釉为主,胎呈灰或浅灰色,北宋龙泉青瓷装饰以的刻、划花为主。

  宋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特点

  南宋时期是龙泉窑青瓷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南宋都城南迁,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到浙江杭州,让龙泉窑青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南宋时期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烧成时不易流釉。瓷器釉色跟汝窑和官窑有些类似。其中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为著名。梅子青釉的釉层厚达1.5毫米以上,釉色青翠,光泽柔和。美玉般浑然一体的釉色,配之以朱砂底足和利用釉汁流动在器皿转折处呈现的釉色浓淡的变化,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南宋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以堆塑和浮雕技法为主。北宋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堆塑和浮雕为装饰手段则应运而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龙凤、双鱼、莲瓣、人物纹等具有立体感的纹样,进一步加强了装饰艺术的美感。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南宋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底部粉青釉

  是青釉的一种,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首创于南宋龙泉窑,并风行一时。粉青釉是石灰碱釉的一种,在生胎上挂釉,釉层较厚,以铁为呈色剂并含有少量的锰、钛,用1180℃—1230℃的高温还原焰烧成。

  梅子青

  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元代龙泉窑青瓷特点

  元代龙泉窑青瓷特点造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与南宋基本相同,但是釉色青中泛黄,瓷器底足一般挖足较深,有的深过外墙壁,外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露胎泛红,中心有釉。元后期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黄,的底足内全无釉,中心有乳丁状突起,盘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烧残留痕迹,星星点围成一圈,与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较密集较细小的气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

  元龙泉窑青釉龙泉窑青釉执壶,元明代龙泉窑青瓷特征

  明代龙泉窑青瓷,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比较精细,明初龙泉窑仍保留着宋元风格,跟元代龙泉瓷器有很多继承的关系,从残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到元代晚期有至中期以后逐渐衰落。明代晚期龙泉瓷器器型笨拙,工艺粗燥,施釉较薄,釉色偏黄,因而到清初以后,就更每况愈下。

  龙泉炉,明万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