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蜻蜓为什么越来越少?它们被人类无意间骗去送死

  笔者:三体-小遥

  一到夏天,人们就会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好景象,每当雨过天晴,蜻蜓总会出现在水洼附近。

  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见到它们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并不是因为人们远离了乡村,是蜻蜓总体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甚至还有走向灭绝的风险。

  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和栖息地减少的问题是导致蜻蜓数量减少的关键;另一方面,人类的建筑也对蜻蜓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蜻蜓需要在水面产卵,因此雨天过后就会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过蜻蜓找水并不是依靠直接的判断,而是利用复杂的眼部结构寻找偏振光。

  与其他偏振光不同,水面产生的往往是水平偏振光,在人类工业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之前,蜻蜓还是可以轻易分辨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偏振光。而进入新时代后,玻璃、汽车甚至光滑的墓碑都可以产生水平偏振光,因此导致蜻蜓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科学家分析,越光滑的人造物体表面越容易产生水平偏振光,并且强度也有所不同,由于蜻蜓更喜欢干净的水体,所以它们也会选择更高强度的偏振光。相比之下,自然水体产生的水平偏振光显得更弱,无法吸引蜻蜓的关注,此外还有其他水生昆虫也依赖这种繁殖模式,所以它们也在寻找水平偏振光。

  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昆虫因为人造物体的出现而选择了错误的生存区域,甚至它们的天敌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拉布雷亚沥青坑,它的表面也十分光滑,以至于产生了高强度水平偏振光,很多昆虫前赴后继,它们的尸体粘附在沥青表面,随后还吸引了很多鸟类前来,最终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人们的行动慢慢解决,而演化陷阱就需要生物自身去克服,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人类探讨的重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