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灵与肉走出来,病酒情怀、仲则风骨的抑郁症患者

  “郁达夫除了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作家外,更是一个集仙人与疯子一身的怪才,或者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

  《采石矶》是郁达夫1922年的作品,属于他前期创作。讲述的是在旧社会中文人黄仲则与洪稚存在学史衙门经历及所问的一系列事。

  开篇则提到黄仲则是一怪人。他性情孤僻,不善与人交往。他对事却有饱含热情。遇事非要与人争个明白,为人正直不阿谀。他的好友洪稚存与其志同道合。它的这一形象与郁达夫本人有着惊人的相似。孤傲而清高的性格体现着郁达夫式的生活态度。他不愿和他人交往,而学史衙门其他人大都远离他。

  当他回忆他那年少时的悲惨爱情时,他哀伤地赋诗。这也体现了早期郁达夫小说求而不得的苦闷。而后,他又感叹自己碌碌无为的身世。早年初中秀才时对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而时过几年,仍是无所作为。那种“苦闷”在黄忠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恰恰也正是在说郁达夫本人了。

  黄仲则月下吟诗偶遇挚友洪稚存,从而得知伪儒考据学家戴东原要来。他心中是厌恶这些虚伪的考据学家的,认为其是对传统的一种误解,充斥着虚荣与利益。乾嘉年间的黄仲则对这种伪儒心怀怨怼。正是由此,可看出仲则政治,清高的本性。

  他外出寻李白墓,带着激愤心情去寻,他得知下落后,内心激励,正反应出他对真正的一代名师的仰慕与追求。而当时他见到太白之墓时,欣喜之余不免憾叹,而对太白之墓的荒凉,他为太白鸣不平,心中郁积悲伤与慨叹,并为太白大段言诗。抒发了他内心对真正名士的向往。而李太白则是这一类名士的一大代表。

  当他回来时,从稚存口中得知戴东原相关事情后,两人均感叹不已,进一步如重内心对这种伪儒的反感与厌恶。而对眼前生活的不如意,两人欲回乡,但却缺乏经费而不能回。这表现了郁达夫小说中,多数主人公在面对人生困境而想退避的形象。正如《沉沦》中留日学生怨恨哥哥将自己丢在日本受尽苦难相似。

  此时,稚存却是安慰着他,要乐观坚强,这亦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态度。不久之后,黄仲则病了,他面对无可改变的现状,在身心上均受重大打击。他内心仍是怀有对竹君的依恋的,他翻看初语时所作之诗及疑心竹君疏远自己,无一不体现着其对生活的的态度。

  文章最后写到竹君宴请宾客,黄仲则在宴会上的一反常态,竟为其作了诗,此时的他做出了选择,即违背了自己的本心。

  黄仲则这一形象的选择与郁达夫本人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天才般的落魄人才。孤傲清高的性格几乎相同。黄仲则事清代文人,文字狱的思想禁锢压抑,使时代多于埋头经史的考据学家,而少了像李白那样豪放洒脱的诗人才气与风气。郁达夫此篇的背景是有人对他诋毁,遂写采石矶加以反驳。

  他带着灵与肉从《沉沦》中走出来,一个病酒情怀,仲则风骨的郁达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