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下野的吴佩孚为何坚决不当汉奸?看籍贯和字号就明白了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1874年出生,比冯玉祥年长八岁,是继冯国璋之后的直系首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中,吴冯二人都有着被日本欺凌的经历。吴佩孚的家乡蓬莱,有一名胜日蓬莱阁,阁上原有“海不扬波”四字的匾额,乃鸦片战争时期山东巡抚所书,本意是希望蓬莱民众能发扬爱国精神,维护海疆安定。甲午战争时期,日本舰队炮击蓬莱城,恰巧把蓬莱阁匾额上面的“不”字击落,原来的反侵略的意义顿时全无。

  吴佩孚字子玉,他十分崇拜同乡的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曾赞日:“吾乡前辈戚继光起而讨平之,卒奏虏功,此为详记于史传之表面事实”。吴佩孚将戚继光字“佩玉”拆开,便成了自己的字号,“先生(吴佩孚)以天下从此多事,慨然而生报仇雪耻之志”。恰巧也是在这一年,吴佩孚后来的死敌冯玉祥,也对日本侵略者感到非常愤怒,并立下誓言“今后我不当兵则已,要当兵誓死要打日本。”

  后来当日本人得知吴佩孚的字号来源之时,无不心惊胆寒。

  吴冯俩人均是军人出身,很早就认清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反对日本侵略中国。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山东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祖籍山东的吴佩孚对此尤为关注。他联合同乡故旧致电政府,“日人此次争执青岛,其意不止青岛,其将来有希望大于青岛数万倍者。”吴佩孚反对政府在和约上签字,“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营作茧自缚饮鸡自杀也”。吴佩孚表示与政府共进退以收回青岛。

  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利之后,吴佩孚坐镇洛阳掌管数十万军队,成为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前朝旧臣康有为也赠联附和,“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日本也加快了拉拢吴佩孚的脚步,1922年日本参谋总长上元勇作派人访问洛阳,日方愿意提供大量军械和军事顾问帮助吴佩孚练兵,结果“先生(吴佩孚)力却之”。1923年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铃木一马来访,希望能够为吴佩孚提供日本军事顾问,“先生(吴佩孚)仍婉拒之。”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试图在北方扶植傀儡政权,把目标瞄准了吴佩孚。因为吴佩孚虽下野多年,但根基深厚,在国内仍有强大的号召力,华北特务首领土肥原亲自出马,但是吴佩孚对日本人表示了明确的拒绝。

  吴佩孚最后死于日本牙医之手,可以说是死的不明不白,他的一生虽然在国内有军阀的恶名,但是从未丧权辱国,做过对不起祖国的事情。

  参考资料

  【1】许念晖,土肥原策动“北洋派大同盟”的内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