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国庆日,是农历8月到9月养生的关键节点!
待国庆节后不久,寒露节气便会来到,而说起寒露这个节气,《孝经纬》曾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结矣”。
可见在三秋的节气之中,寒露乃天气转寒的重要节点,寒露的到来不仅象征秋季气性将由凉爽朝寒冷过渡,同时寒露时节,天地间的昼夜温差将进一步拉大,进而形成晨间的“寒露”的现象,也正所谓:“九月寒露,遍地冷露”便指的就是这个情况。
同时在七天国庆假期的第六天也即十月六号,从这一天起,我们便将进入农历九月之中,而关于农历九月,最著名的莫过:“九月授衣”这四个字。
谈起古人为何要在九月而不在八月授衣,那就不得不提农历九月之后的气性了,通常农九一至,受到寒气的影响,原先在夏季繁盛的植物便开始逐渐凋落,同时自入秋以来的燥邪也将附着在寒气上而变得更加强大。
因此如不在九月好好“授衣”,那么我们的身体就很容易在农历九月出现感冒等燥凉入体所引发的症状。
再者如《提要》所说:“九月为霜月、菊月。”意为霜菊同期到来,也正巧九月不久便是菊花盛开的寒露节气。而在寒露九月之时我们要如何开始做好预防,就不得不提以下几点了。
乍看润中温阳,其实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把字词拆分以后,主题便倒在了“润”和“温”字上,三秋季节,通常气燥伤肺,因而润是要使肺受润,使润在内而燥在外;并且温,即是用温和来软化掉金秋内的锋芒之金。
而润中温阳首先就要先避免燥中毁阳,因此一到九月诸如凉拌菜品、冰饮冷水和生鱼生肉等生冷之食就不要去过多食用了,正如《九月休养法》所说的那样:“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蛰伏,气清而风暴,宜节约生冷。”
再者,润温绝对少不了时令食材的补充,而季秋九月正是秋枸杞的成熟与上市时间,大量新鲜采摘受袋的枸杞亦将迎来一波上市高潮,且无论是干还是鲜枸杞,拿来煲汤或者泡水浸酒都不愧为一味滋中良品,如《四时纂》就说:“是月(农历九月)取枸杞子浸酒饮,令人耐老。”
当然除了枸杞,还有一样时令你也不能放过,那就是鲜野菊,通常我们日常喝菊花都大部分是干货,而到了农历九月,一些市场上就会上市新鲜的野菊花,鲜菊较之干菊,不仅多了很多未被燥化处理的微量元素,同时多喝鲜菊茶还可以起到抑菌和健脾的效果。
最后说起秋季该喝什么汤水,广东民俗就曾讲过:“秋季干燥多喝汤,胜过医生开药方。”季秋九月同时也是脾土之月,《千金月令》就曾嘱咐过我们:“是月(农历九月)勿食脾,季月土旺在脾。”,因此九月也需养脾,而谈起能健脾的汤中,就不能不让人提起“四神汤”了
而四神汤之名,得益于其中的四款配方:莲子、茯苓、怀山药、芡实;这四道食材都是适秋的上上之品,且四神汤除了健脾的食疗效果外,另有祛湿和养颜的功能,而“秋伤于湿。”因此祛了秋湿,才能更好地润住身子。
再说起四神汤的做法,其实就是将等克的莲子、茯苓、怀山药、芡实清洗干净;然后辅以猪肚、排骨,用慢火用砂锅细煨即可成汤。
但如果你不喜荤腥,就可以替换成素什锦,或再放一点党参来代替即可,其实就算单用食材熬煮不添加其他东西,四神汤也能达到香甜软腻、清口淡心的高度。
但今天,我们运用现代工艺对四神汤进行了改良和简化,通过对四味食材的融合,做成了这款茯苓山药粉。
咱们的这款粉,山药用的营养非常高的垆土铁棍山药,茯苓出自云南,无硫熏,都是天然的味道,从地里挖出就经过处理加工,打磨成粉。
此外还添加了薏苡仁和莲子,安徽的薏苡仁粒大饱满,湘潭莲子清香甘甜,都是无漂白无硫熏的健康食材。
且这四物又是著名的四神搭配,山药健脾补肺;莲子清热安神;茯苓利水渗湿;薏米利水祛湿。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倘若没时间煮粥,这个粉粉也可以直接用沸水冲泡,搅拌均匀喝,经过粉碎技术,粉质细腻,而且没有添加糖类,如果觉得味道比较平淡,可以加些蜂蜜来喝。
山药甘甜,莲子爽口,喜欢浓稠些,可以少加些水,搅成糊糊来喝,感觉也非常顶饱,做早餐,即快速又营养,还能补养我们的脾胃,给身体祛祛湿。
注意:茯苓不溶于水,因为很容易出现搅拌不匀等现象,皆为正常。
一如《书》中所说:“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骋。”
意思是三秋之中,共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个节气,而每个节气之中同时又有季节三候,故而三月六气十八候便由此而出。
但不论这秋季的十八候都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其实都存在着一个共性,即:“皆正收敛之令”。
古人认为:“气舒为热,气敛为冷;热即温湿,冷即寒燥。”因此在秋季小伙伴们就不要频繁地健身了,三秋之时要切记少运动并且少出汗,一来人一出汗便不好迅速入凉,而恰恰晚秋燥凉,一旦运动休息之时被凉风一激就很容易给身体落下隐患。
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风为百病之始”,而其中最毒的风当属春秋两季的风,如《说岳》中岳飞的师傅周桐便是在秋季过度跑马,结果下马以后被秋风一激,进而在农历九月十四日撒手人寰,终年七十九岁。
所谓:“春困夏盹秋乏冬眠。”,很多人一年到头熬过了春困和夏盹,甚至冬眠也不放在眼里,但唯独却倒在了秋乏里。
这是因为秋乏的乏有时候不仅仅来源于睡眠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被于天地间的燥气所影响。而通常被燥气影响之后,身体日常都会有以下特点,那么现在就快来判断判断自己体内的“受燥程度”吧。
一觉醒来,肩酸颈疼,并且经常觉得是自己睡姿的问题,但怎么纠正都没用(受燥程度:+10%)
白天作息,不管喝多少水都会觉得干燥无比,同时还伴有皮肤脱屑等现象(受燥程度:+15%)
夜间苏醒,且口苦喉燥,轻轻一泯还能感受到些许痛感(受燥程度:+20%)
小便黄稠,而且怎么喝水都不管用。(受燥程度+25%)
鼻腔燥痒,同时还伴有鼻塞、鼻水等症状,干燥程度深者甚至会出现鼻血的情况(受燥程度+30%)
以上如果出现一点,那么调养调养过个秋倒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受燥程度到达60%以上,那可就得注意留心了,而想必受燥60%以上的小伙伴们平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或多或少收受到干扰,为此想要解决干燥,还得从“吃喝”入手。
我们知道秋属金气,故有金秋一说,而金行为白色之相,故秋季要多多补白,即多吃如山药、雪梨、莲藕等白色属相的食物,其中雪梨就正适合秋季进补,但雪梨“味甘,性寒。”故不能多吃,且不经处理雪梨也只是一味普通的时令水果,干吃并不能发挥雪梨的最大功效。
因此自古在秋用梨,就绝非只单单啃嚼,大多数时候,聪明的古人都会拿梨来煲汤或做成膏方,而说起以雪梨为主要原料所熬成的膏品中,却正以秋梨膏为著名。
通常很多小伙伴在秋季出现秋燥的症状后,只喝了几杯秋梨膏便会恢复如初,其原因就在于熬膏的时候,不仅可以将性寒的雪梨熬成性温且滋润的梨膏,同时熬膏的时候,所一起加入的食材也发挥到了滋补的作用,这其中如蜂蜜、贝母、姜汁、罗汉果等,都属于是秋季最佳的滋养食品,因此秋梨膏的效果和风味便因此绝不一般。
所以在三秋燥寒之时,要多喝秋梨膏,因此这边特意推荐我们家商城里的这款秋梨膏,这款梨膏不仅坚持传统工艺的熬制方法,并且所选用的食材也是当季时鲜,充分地能保质保量,绝对童叟无欺。
而泡梨膏时,我们也尽量去使用温水而非热水,滚烫的水虽然喝着畅快,但同时也会烫走梨膏内的一些效果,每日一杯温水梨膏,养护好这个秋天不干燥。
说起秋燥之燥,其实这个“燥”也燥在人心,而大多数时间里给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其实大多不是来自外部,而恰恰源自内心。
故而养生也总会说“调养身心”这四个字,可是如果心不安了,那么身又怎么能真正稳定呢?在最后祝愿各位在国庆节时阖家欢乐,同时也要多外出好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抒一抒心中的“秋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