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药家鑫:成绩优异很会赚钱,案发后不断忏悔,法庭上下跪道歉

  2010年10月的一个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将女朋友送回学校的返程途中,撞到了一个叫做张妙的女人。

  药家鑫在撞完人后,竟然拿着一把刀连续刺向受伤的张妙,导致她当场死亡。然而当时张妙伤势并不严重,而且这本来应该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件,可是药家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轰动一时,还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十几年过去了,时至今日,“药家鑫事件”也经常会被人们提起,而且关于案件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一、 担心被害人纠缠自己

  “药家鑫事件”的经过其实并不复杂,但是整个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那天晚上,开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的药家鑫,一边开车一边给车里的音响换碟,突然听见车外发出了“嗵”地一声,他当时就感觉出事儿了。

  

  停下后,他赶紧下车查看,发现车后有一个女人侧躺在地上,发出呻吟声,而这个女人正是当时骑着电动车的张妙。

  当时张妙的意识非常清醒,而且伤势也不严重,但是她的一个举动让本来就非常惶恐、害怕的药家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药家鑫走到张妙的身边,发现她正在试图记下自己的车牌号,随后他拿出背包里的一把刀连续刺向了张妙,六刀下去以后,张妙倒地身亡。

  慌乱之中药家鑫赶紧开车逃跑,紧接着又撞上了两个人。这次,他没能跑掉,被带到了交警大队。药家鑫父母接到消息后,赶到医院处理两名伤者治疗的事宜。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药家鑫才跟随父母一起回到家中,不久后返回学校继续上课。由于两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离得并不远,当晚警察就询问过药家鑫是否知道有关另一起交通事故的情况,他当时就否认了。

  

  事发后的几天,药家鑫一直神情恍惚,最后终于把实情告诉了母亲,然后父母就带着他前往公安机关自首。

  经过警方的调查,当时的张妙只不过是骨折,如果送到医院,完全可以医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场普通的交通车祸,最后却演变成了恶劣的杀人事件?

  后来,根据药家鑫交代,当他发下张妙在刻意记下自己车牌号的那两三秒间,脑海里就闪现出了自己以后被要求给她看病,不断索赔的场景。

  所以,在“一念之差”下,他选择了对张妙痛下杀手。

  二、 长期活在压抑环境下

  1989年,药家鑫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普通人家,父亲退伍后一直帮别人打零工,母亲也只是当地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

  从小到大,在各方面,父母对于药家鑫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尤其是他的父亲。药家鑫父亲出身于农村,所以他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了药家鑫的身上,希望他能够越过龙门,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很多事情父亲都要求他要做到最好,所以药家鑫对自己父亲的评价是比较“凶”。小时候,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了,不论对错,回家后父亲都会狠狠地责骂他。

  有一次在学校里,一个同学无理由让药家鑫背他,如果不背,就要给他一块钱。当时,学校通知家长来处理这件事情,可是药家鑫的父亲竟选择让他背同学。

  这件事情当时的药家鑫并没有错,可是父亲却没有选择站在自己儿子的立场支持他,给他一个依靠。

  初中的时候,药家鑫的网瘾特别大,尽管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可是说什么也控制不了自己。为了能戒掉网瘾,他让父亲给他关到地下室,由此可见在父亲的影响下,偏执在药家鑫的性格里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后来他曾经跟同学说过,在地下室的一个月,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而这个情况药家鑫并没有跟父母说过,而父母也从没有发现他的异常。

  在他的眼中,父亲不允许他犯错,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和他说话,犯了错误就会严厉批评他,随意从小到大他都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

  作为药家鑫的母亲,她觉得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她也不希望自己儿子过得太压抑和痛苦,所以对于药家鑫提出的一些要求,母亲基本上都会满足他。

  药家鑫的父亲只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母亲也只是更多地在物质上满足他的需求,久而久之他们都忽视了药家鑫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一边严厉一边宠爱的方式,让药家鑫在处理很多事情上都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还让他的性格慢慢发生了一定的扭曲。

  三、 音乐对他意味着什么

  上幼儿园的时候,药家鑫比其他的小朋友在音乐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天赋,为此还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回家后,药家鑫就吵着要父母给他买电子琴,当时一台电子琴的价格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由于药家鑫的外公是西安一个研究所的工程师,在一起去日本出差的时候,给他带回来了一台电子琴。

  

  为了培养药家鑫在音乐方面能够取得一些不菲的成就,1993年,父母就给药家鑫请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当时一节课的价钱是120块钱。

  学习音乐这件事情是一个苦差事,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因为练琴,他没少挨打、挨骂,可是不论他怎么哭也没用,哭完了还得继续练习。

  有一段时间,药家鑫觉得练琴就是自己的噩梦,他甚至觉得人生找不到任何的乐趣,也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

  好在他最后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学到了业余最高级10级。为了考音乐学院,药家鑫也是不断逼迫自己,最后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的内心没有任何兴奋、高兴,而是大哭了一场。

  当时药家鑫高考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一,但是父亲并没有表扬他,反而不断给他泼冷水,就是不希望他骄傲自满。

  

  后来,只要是药家鑫认定的事情,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办法,他都要实现,如果做不到,他就会恨自己,这点让她的母亲开始有一些担忧。可是除了从物质上尽量满足他以外,母亲并没有对他的心理问题给予关注,也没有进行疏导。

  为了证明自己,上大学后,药家鑫开始拼命做兼职赚钱,有时候给学生上课要到晚上十一点多。

  事情发生过,有记者曾经问过药家鑫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的回答是悲怆的,比如《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插曲。

  四、 庭上连说三个对不起

  2011年3月23日,药家鑫的案件进行了开庭的审理,21岁的药家鑫被警方带到了被告席上。

  在这个案件的背后,是26岁的年轻母亲无辜被害,2岁的幼儿永远失去了母亲,这些事实无不令在场旁听者唏嘘不已。

  开庭之前,受害人张妙的20多位亲属都来到了旁听席位,他们悲愤交加,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复杂。

  

  在这些亲属的心里,当初就算是药家鑫把张妙撞残疾、撞瘫痪,然后逃之夭夭,最起码丈夫还有妻子、孩子还有母亲、父亲还有女儿。

  反观坐在被告席的药家鑫,表情也是十分痛苦,他全程都不敢抬头,双手耷拉在膝盖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悔恨。

  在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期间,站着的药家鑫一直在哭,当法官示意他可以坐下的时候,药家鑫突然面向原告席张妙的家人,跪了下来,最后不得已被法警拉起。

  在接受讯问时,药家鑫说了三个对不起:对不起张妙、对不起她的家人、对不起他自己的父母,这三个对不起应该是药家鑫发自内心表达的歉意。

  在最后庭审陈述的过程中,药家鑫的情绪非常激动,他整个人痛哭不已,而且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两个家庭。

  

  他还表示,他和他的家庭会尽最大的能力赔偿张妙的家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受害人的家庭进行赎罪,并且请求他们能够宽恕自己。

  看着长着白净略带稚气面庞的药家鑫,如果不是他当场说出这些话,相信大多数人都想不到他曾经做出了如此凶残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药家鑫表达的接连道歉,毋庸置疑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张妙永远都不可能再活过来了,与此同时他的人生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五、 写下忏悔书和道歉信

  不只是在庭审的过程中,在很多场合下,面对很多人,药家鑫都曾经表示,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

  2010年的春节,药家鑫是在看守所中度过的,当时他特别想念父母和亲人。被关在看守所以后,父母曾经也来看过他,给他送来过冬衣物,还邮寄了一张明信片。

  后来,他知道被害人张妙不仅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而且还一个两岁大的儿子。那时候,他清楚的意识到,张妙的去世,对于她的家人所带来的极大打击和伤害。

  

  在这种情况,他给张妙的家人写了一封道歉信,还给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写了忏悔书。

  在给张妙家人的道歉信中,药家鑫不止一次说到“对不起”,而且他也清楚知道到自己的做法给张妙以及她的亲人带来不可难以抚平的伤痛。

  虽然物质和经济上的补偿,不能减轻他的罪过,但是药家鑫说到,自己和家人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弥补。

  在事发的二个月后,药家鑫的父母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除了向死者和亲属道歉和谢罪以外,他们也承诺会尽全力赔偿。

  那段时间,迫于舆论的压力,药家鑫的父母从家中搬了出来,住在了一个亲戚家,而且整日都不敢出门。而且在药家鑫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他们也没有出席。

  

  对于呈交给检察官的悔过书,药家鑫的态度是认罪伏法,而且希望政府能够给他一个宽大处理的机会。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用自己的余生去回报社会,补偿受害者的家属,回报自己的父母。

  除了觉得对不起张妙及家人,还有他的父母以外,药家鑫还觉得对不起女朋友和小时候教他音乐的老师。

  他害怕因为自己,女朋友会被人嘲笑和议论。他认为老师在知道了他的事情后,对于培养了他这样一个学生,一定会后悔。

  六、 为何走上一条不归路

  在很多人看来,成长的路上,药家鑫并没有什么污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获得过很多奖项,到底是什么让他从一个别人口中的好孩子转变成杀人凶手?

  药家鑫一直生活在父亲的打压下,压抑的环境不仅让他形成了内向的性格,而且还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在压力大的时候一度想到要自杀。

  与父母缺少交流,特别是面对严厉的父亲,更是不敢出现任何的错误,所以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希望得到家人的肯定。

  

  一个人的个性、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能简单地归于父母或学校教育,它是在从小的生活环境、教育实际、自我约束等综合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形成。

  一个环节的错位或许不足以引起严重后果,但当许多因素错综地交织在一个个体身上,悲剧的发生便成为迟早的必然。

  通过分析药家鑫的成长环境,我们发现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他内心存在一种隐性的自私性格。

  在日常的生活,这种性格不会完全暴露出来,但是碰到一些极端情况,就会立刻让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过激、失去理智行为。

  当时药家鑫把张妙撞到后,内心的害怕、浮躁、冲动,让他根本没有了任何思考能力和自控能力,逃避和隐藏才是他那时候的本能反应,所以他才会不顾及后果,做出了完全丧失理智的行为。

  

  2011年4月22日,法院一审判处药家鑫死刑,虽然其家人提出了上诉,但是未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药家鑫犯下的过错不可饶恕,但是埋下这颗悲剧种子并让它生根发芽,并不全是他一人所为。

  事情发生后,药家鑫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药家鑫之所以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作为父亲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父母对于孩子的良苦用心让人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份“爱”有一些沉重,竟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