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土地整备签约第一单 总面积332万平方米(2)
规划全程引入公众参与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规划中全过程引入公众参与,以需定建。
今年8月,工务署分别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和北校区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如何建设开展了使用者意愿调查,同时借助中大深圳校区规划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学校辅导员向学生推送问卷链接的方式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19份。调查对象涵盖中山大学的学生、教师、教辅、教职人员和校友,从学科、年级、身份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覆盖率和代表性。
8月底,市建筑工务署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组织召开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Ⅰ、Ⅱ、Ⅲ 标)集群研究工作坊评审会,来自市规土委、中山大学、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等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工作坊”创新招标模式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的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公山及周边区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一期建设设计招标共分为三个标段,并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及入围单位筛选。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政府工程建设引入“工作坊”也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代表们认为,工务署创新引入“工作坊”的形式与各界共同探索、优化政府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有助于打造精品工程。并且,能够有效发挥公众的主动性,也是政府部门落实“为民办实事”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精神的真正体现。公众提出的许多意见都可取、可行,希望工务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各界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并及时向社会反馈。
区别于以往的招标形式,“工作坊”是开展开放式设计研究、在设计招标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工务署此前已将“工作坊”运用到消防站项目、《乐筑城堡:幼儿园空间多样性及共性研究课题》、《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未来学校”规划设计研究》等市政公共工程前期工作管理中。
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招标通过工作坊平台进行资格预审,得到了中山大学校方及业界的认可,中大积极组织师生充分参与本次设计方案入围评审,力争使方案真正满足校园的最终使用主体——学校师生的需求。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定位“精品工程典范”
中山大学教授、校长助理程焕文表示,中大深圳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应该充分尊重中山大学多年积累的校园设计理念,突出中国风格、中山精神、中大文化。“中大康乐园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四大高校校园之一,中大深圳校区也要建成一流的百年名校,要让深圳市民感到骄傲和向往。”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及意象,并具有岭南建筑特色,体现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对中山先生精神的诠释,并设置孙中山铜像等元素已被列为中大深圳校区校园规划要求。
“在建设理念上,校园规划须匹配校区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以中山大学学生、教职工的使用需求为本,满足师生的生活学习需求,让每个建筑空间真正好用。”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区建设将遵循适度超前的理念,功能布局以学生教师使用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建设智慧校园。
面积大于广州三校区总和
据悉,中山大学现分为四大校区,分别是广州南校区(占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广州北校区(占地面积0.20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未来建成的中大深圳校区占地面积仅次于现有四大校区中的珠海校区,同时大于广州三大校区的面积总和。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将在今年11月中山大学校庆之际,联合中山大学一起,组织开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规划建设校友座谈会。中大深圳校区主体工程力争2017年上半年动工建设,投入使用后,中大将形成广州、珠海和深圳“三地五校园”的新格局。
【代表观点】
徐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土木学会市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深圳发展确实非常迅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相对还比较欠缺,深圳需要像中山大学这样的百年名学来建校,这也是全市人民的期望。深圳校区要高水平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以满足方方面面需求。在前期规划阶段要和校方、设计单位等各单位多沟通磨合,不要心急。地块很好,有山有水,要考虑好怎样保护、利用和依托这些资源,尽量少地破坏它们。新校区建设要融入新的设计理念,综合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先进理念,以及综合管廊建设。
魏国平(清水河街道市民):
中大深圳校区这个工程不单单是作品,更要是精品。不仅中大落户深圳,更要把中大文化带到并融入深圳。
李进(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社):
在将中山大学风格特色导入深圳校区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近3年来深圳联合引进多所高校,中大深圳校区的建设也可以结合其他高校建设情况,汲取好的经验。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校园十分重要,包括学生一卡通、教师工作平台、无线网、App,以及数据安全等都要综合考虑。
周明明(人大代表):
要建一流校园,百年不落后,预算方面一定要充足,目光放长远。建议在建筑材料上要选择结实耐用、历久弥新的好材料。
在色彩方面,要忠实于校园色彩,并将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相结合,以保持中大原本面貌能在深圳得以体现。
左振渊(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我眼中的中大深圳校区应该是一个生态的、绿色的、人文的、智慧的校区。现在都提倡环保,希望中大深圳校区建设上考虑节水、节地、节能、节材。
杨发山(深圳市供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
我想讲“慢”和“快”的关系。在前期规划设计上一定要慢,中山精神、岭南文化这些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要在新校区中充分地体现和传承。与此同时,在征地和招生这类问题上,可以快。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