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声乐作品演唱与创作研讨会在南京晓庄学院隆重召开

3月17号下午,南京晓庄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延续——赵季平声乐作品演唱与创作研讨会在该校方山校区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市委宣传部、晓庄学院主办,音乐学院与社科处承办。来自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国内音乐院校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文化厅等专家学者70余人齐聚晓庄,围绕赵季平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创作技法、歌唱者的二度创作、中西唱法的融合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音乐学院吴晓勇院长、朱晓春书记以及音乐学院部分师生也一同参与此次会议。

会上,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贾创雄发表致辞。他表示赵季平先生的声乐作品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艺术创作精神的讲话中,他谈到晓庄学院校歌《锄头舞歌》也是从田间民歌中来,与赵季平作品中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追求是一致的。他指出,研讨赵季平声乐作品能够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繁荣,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

赵季平先生对南京晓庄学院承办此次研讨会表示感谢。他谈到自己多年前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提案,近年来逐渐在群众中得到回应。也谈到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是创作的根本”的认同,作为作曲家还是要创作能够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

研讨会由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居其宏教授主持。他作为当代音乐评论的专家从学术上对赵季平的创作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赵季平先生是一位学养深厚、技术全面的专业作曲家。并认为在赵季平涉猎的交响乐、民族器乐作品、歌曲作品等诸多作品中以声乐作品最为著名,其中又以影视作品最为出色,是一位受到歌唱家、亿万观众喜爱的专业作曲家。

江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俞子正谈到第一次听到赵季平作品《远情》时深受感动。他认为音乐创作不是靠最难的作曲技术才是最好听的,而是要找寻最打动人心的音符。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杨光教授从自己多年海外歌剧演唱的经历到近年来回归祖国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并思考作为中国人如何用母语演唱好中国作品。通过演唱赵季平先生的作品感到古诗词艺术歌曲需更好的传承下去,目前教材、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专家齐心协力。

扬州大学声乐教授张美林的发言是站在演唱者的角度,从谱面的研磨、古诗词演唱的节奏、换气,古韵古风的润腔等方面进行讨论。苏州科技大学刘大巍教授是从赵季平声乐作品中的音乐与歌词两个方面来谈论音乐如何根植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西安音乐学院张宁佳教授则是通过自身演唱赵季平作品中的体会来探讨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曦帆、南京艺术学院作曲系主任许志斌、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苗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吕正斌等专家学者从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作品分析等方面进行学术探讨。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陈泓茹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陈晓光作为主办方南京晓庄学院的代表也从各自专业领域进行诚挚恳切的发言。

江苏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主任崔新通过列举赵季平几首古诗词作品进行创作分析,认为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高远的艺术境界、简约的技术手法的特点。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

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以及在场的师生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与会嘉宾们感叹这是当代音乐创作、表演专业领域研讨的一次盛会。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一次学术探讨,也是为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学术科研水平提供了实践与发展的平台,也将促进更多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在学校举办。(丁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