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学院在“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为初中生开展探究类学习

建院十余年中,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协调,在实践中践行着一所地方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促进科研转化,打造驱动创新的新引擎

为破解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世纪学院在“项目—平台—团队—成果”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的指导下,加强科研基地、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通过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核心科研团队,精准定位社会需求,有重点的在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图像制作等方向实现突破,努力打造驱动创新的新引擎。

2014年,学院“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实验室”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接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元数据体系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个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互联网商务管理实验中心”以“互联网思维下仿真体验创新”为教学理念,在践行“仿真企业、体验环境和竞争、树立创新意识”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把企业搬进校园”。

近年来,学院先后建成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并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选修课”。2016年,学院“机电与信息融合应用创新实践基地”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地整合学科资源,结合邮政速递物流行业中的机械、信息通讯等技术应用,开展了面向行业应用的创新实践。以世纪速递项目为代表,突破性地实现了物流服务中心、智能快件箱和智能综合系统平台的有机结合。由于成果突出,学院获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奖”。

发挥人才优势,开展精品文化服务

作为北京市延庆区首所全日制本科高校,世纪学院责无旁贷地分担了为中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责任。从去年起,学院承接了北京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为500名左右北京市特别是延庆区的中学生提供探究类学习活动。每逢周末,在学院行知楼的实验室里,老师们开设的“机器人的秘密”等课程都会令同学们耳目一新。家长们纷纷表示:“很高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提前让孩子们走进大学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

用专业知识传承与创新地方传统文化,是学院坚持倡导的一个实践方向。走在延庆区北曹营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两侧的墙壁上绘制有喜迎冬奥、建设新农村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图文。这是在延庆区开展的“秀美乡村成风化人”活动中,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进行的文化长廊绘制工程。借助师生的画笔,百米长的墙体承载和展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当地的人文风光。作为“钧瓷学”的首倡者,学院郑永彪博士创造性地提出“用中国元素表现中国陶瓷,用中国陶瓷表现世界园艺”的2019年北京世园会“瓷说花语”陶瓷艺术项目,正在积极落实当中。

在学院“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下,一批批学生深入社区和志愿服务基地,播撒着服务社会的奉献种子。从世界葡萄大会到“大手牵小手”政府部门采购项目,再到各系院常态化的志愿活动,都可以看到师生们积极参与的身影。“我们鼓励学生更多的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融入到社会中,发挥专业特长、展现大学生风采,在奉献和给予中得到成长。”世纪学院李杰院长在暑期实践分享会中说道。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这所扎根北京延庆的独立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加快内涵式发展为主题,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主动作为,努力走出一条应用型大学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创新之路。

东北新闻网教育频道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