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米若川:愿为钢琴教育倾注一生心力

米若川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1992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个人音乐会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六岁学琴照片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3月20日17时48分讯(蒲思静)2016年11月11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负责人米若川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么一段文字:“琴房又将是阳光满照的一天,一杯茶,一架琴,一份静谧与安宁。阳光下看茶叶在杯中乱舞,看手指在琴键跳跃,画面之美无比。想就这样静静呆上一阵,和学生说说钢琴,不说事务,话理想,不谈纷杂,许是生活中最之惬意了……”

这份惬意,伴随了他在重艺二十余年的教学时光。稍显遗憾的是,米若川目前要全力以赴做好学院的教务工作,个人的教学时间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在他的内心里,还是希望能回到惬意的琴房里教学生弹琴。就像他的老师——桃李满天下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所身体力行的那样,米若川说,“我愿意把我这一生投入到钢琴教育事业当中去。”

生来就应该做教师

“我的价值依靠我的学生来体现”

米若川出生于音乐世家,也是教育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一直到父亲、母亲、姨妈、小姨、小姨父,全是老师。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老师这个职业,“我觉得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很多人就问我喜欢你这个职业吗?我觉得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我似乎生来就应该是做这行的。”

对于米若川来说,他希望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我的价值是依靠我的学生来体现的,那么我自己可以体现吗?可以啊,我自己开过音乐会,担任过独奏、协奏等,但那体现的仅是我的个人能力,我所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米若川经常对学生这么讲:“当我永久闭上双眼的时候,我的学生认同我,觉得我是一个好老师,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生最大的看点。”

24岁教钢琴主科

在香港“一巴掌把我呼下去了”

1971年,43天大的米若川就随家人回到重庆,他母亲在市京剧团学员队——重艺的前身——担任声乐教学工作,一家人也就住在杨家坪的老艺校那里。7岁以前,米若川一直在那生活,长江剧场到处都有他滚铁环、玩耍的身影。到现在一提起老艺校,“那些画面就仿佛在我的脑海里放电影一样,是一幅幅的画”,米若川说,这种情感从未遗失过。

因此,1994年,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一年的米若川,一听到艺校的召唤,二话没说,放弃了在川音的工作回到艺校,第二年就当起了钢琴主科老师——给钢琴专业的学生上课。24岁就教钢琴老师梦寐以求的主科,这是一种荣耀,也是很大的压力。

当时他给自己的目标是,学生要常年保持前三名。这种压力可想而知。“我觉得我当时只有年轻人想干事的冲动,没有动脑筋去安排教学。”经过半年左右的折腾与反思,米若川的教学工作慢慢地上路了。

“没有失败,就没有反思与改进,”更大的挫折在后面。1997年,香港第一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那是他第一次带学生,也是艺校第一次有学生参加国际性的钢琴比赛。

没想到第一关都没有过,“一巴掌把我呼下去了”,作为专业老师的“脸面”是挂不住的。“不交流不学习真没长进”,他自己安下心来听完了所有组别的半决赛、决赛,完全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离开香港之前,米若川把身上所有的港币全部买了曲谱和CD。

卧薪尝胆赤膊上阵

重艺学生首次饮誉国际比赛

回校之后,米若川开始卧薪尝胆,不自觉地给学生加课。为了不影响听到的钢琴音色,大热天的琴房,连风扇都不敢开,实在不行就只有赤膊上阵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自掏腰包去旁听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大师班,也经常带学生去外地上课。

1998级学生文冠孜——米若川在重艺发现的第一个音乐苗子,开始脱颖而出。到了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文冠孜和另一名学生获双钢琴专业组第4名。这个成绩不但“一雪前耻”,而且是重艺自己培养的学生第一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米若川回忆,颁奖时一听到学校的英文名,整个人就激动得不行。2001年,2000级学生杨梅、楚晶参加第三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再次获奖。

文冠孜带给米若川的激动和惊喜远不止于此。2007年,已经在川音任教的文冠孜入围第六届“金钟奖”音乐比赛,并获得钢琴比赛优秀奖。“金钟奖”是全国音乐最高奖,能够入围并获奖,就意味着文冠孜在艺校打下的基础是扎实的,演奏能力是被认可的。1998年,著名钢琴家孔祥东来校讲学时,也对文冠孜的演奏颇为欣赏。

得意门生数不过来

钢琴大赛中职生打败了大学生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直是重艺学子的心愿。为了备战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米若川与他的中职学生田子意一起,一个音一个音地斟酌、一句一句地推敲、一段一段地合成,师徒两人常常是一整天地上课——累了,琴房里的椅子上睡会;饿了,拿出方便面充饥;手指指尖弹裂了,绑上创口贴继续练。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2014年6月,田子意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键盘组一等奖。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李民点评道:这次比赛,重庆是一匹“黑马”!

同年7月,以中职学生的身份,田子意参加首届重庆市小金钟钢琴大赛获得大学生专业组第一名,打败了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

翻开米若川的学生获奖清单粗略统计,近五年,米若川的学生参加国际及全国各类比赛获奖人数为57人次。

当然,米若川的得意门生多到他自己也未必数得过来。1999年,一个不会弹琴的学生,跟着米若川学了163天,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现已留校成为钢琴副教授。2003级学生谭思瑶艺校毕业后,远赴乌克兰读本科,研究生考入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目前,正在基辅国立师范大学攻读钢琴教育方向的博士。

最佳的上课状态

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在上课

“音乐一听就知道是米若川的学生。”这是很多人对米若川教学的评价。米若川说,钢琴教学,一定要找到与学生“教与学”的结合度,一旦找到,上课就会非常顺畅,学生成长也会很快。

钢琴教学有很多种模式,“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他这堂课应该怎么上。”米若川说,最佳的上课状态,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上课,而是跟老师在讨论一个问题。“他可以说他的看法,我可以说我的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跟我争执,这是我很喜欢的。”

比如肖邦的24首前奏曲,我会问“这24首前奏曲是怎么来的?”当时,得了肺结核的肖邦跟情人乔治 桑在法国一个小岛度假,去了之后,天气异常糟糕。肖邦用了24个大小调,一暗一明的调性特征。他内心希望全世界都是明朗的天空,在天空下能够自由的奔跑、歌唱。但现实的反差让肖邦悲从中来,从明亮到暗淡,又到明亮一点,又到暗淡一点,一点一点的希望,又一点点地消失。

这些铺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要让他们进入音乐里面去。”钢琴教学是一对一的小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说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到现在我都还在探索,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例子。”米若川说,一旦进入了上课的状态,那是他作为钢琴老师最为享受的时刻。

心系重庆钢琴事业

让更多人接受专业培养

自学生从香港获奖归来后,米若川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重庆地域特色鲜明,重庆人耿直、豪爽,重庆的钢琴人才辈出(陈萨、李云迪等),那么,我们该如何选苗子?如何让更多的琴童接受更好的专业培养呢?

经过六年的酝酿与筹备,2005年11月,米若川发起并成立了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的建立,对推动重庆市的钢琴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的米若川每次都参与、组织钢琴专业委员会的老师们深入重庆各区县讲学,也会组织他们走出重庆,参加各地大师班、教师班的培训,并引进高水平的演出和讲学。正是有了这些普及与推广工作,200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等级比赛,米若川与钢琴专业委员会其他老师一道,带领重庆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

作为“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的常任评委,米若川每年都会推荐重庆的钢琴才俊参赛,让他们拓展视野,开扩眼界。很多重庆籍获奖选手进入重艺,踏上了专业学习的道路。

倘若把时钟拨回到1994年,再来一次选择,是留在四川音乐学院,还是回重艺?米若川毫不犹豫地说,他依然会回到重艺。这些年来,米若川不是没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更高的平台,可他一直留在这。因为重庆的山与水铸就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教学,因为重庆人与生俱来的音乐基因更宜于带出好学生,也因为学校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他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他工作上大胆开拓创新。

也因此,哪怕现在白天几乎没时间坐在安身立命的钢琴旁,米若川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做人就要像水,水润水善,这一滴水我愿意做,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做这样的一滴水,学校终究会流成一条大河。”

(原标题: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米若川:愿为钢琴教育倾注一生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