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10万,叶檀15万,咸郎平25万.....那些四处走穴、“捞金”千万的“经
一、天下英雄入我彀中
“胡鞍钢,一次多少钱?”
“吴敬琏能请出来么?比胡鞍钢贵多少?”
“叶檀15万太贵了吧,不就是见了次总理嘛!”
……
面对客户急切追问,刘先生很娴熟地回答:
“09年胡鞍钢是5万,现在贵了不少。”
“吴敬琏一般请不动,现在最请不动的是厉以宁,原因你懂的。”
“叶檀可以的,20万都有人请过,很多题材都能讲,你告诉我具体时间。”
刘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按照他的行话来说,他是贩卖“人头”的,主要就是帮各大企业、政府、媒体邀请经济学家、政府智囊这一类的知名学者。
他从事这一行业已经有好几年,如今其宣称人脉数据库里面已经有数万多全国各地的经济学家等知名学者,不过其也感叹经济学家要价越来越高,越来越难请。
比如,著名的郎咸平,现在要价已经基本达到25万一场,而且派头不小,五星级酒店、头等舱等是最基本的,还得满足嘉宾其他特别的要求,派头比不少当红歌星都毫不逊色。
“曾经一个经济学家在邀请他的时候要求会议现场不准出现媒体,但你知道的,他每次讲的基本都一样,媒体早知道他要讲什么了。关键是,他现场兴趣来了,突然间又问媒体呢?快点安排媒体来采访……”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
大礼堂的入口处,身着米白色西装的郎咸平举手在空中划过一道姿势,三步就跨上了专为他搭建的临时舞台。坐在巴洛克宫廷式沙发上,他不断挥动“大锤”,砸向那些“那么近又如此远”的宏大经济命题。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多次听过郎咸平演讲的人却感觉到这场堪称国内最贵的经济学演讲内容似曾相识。台下观众不知道的是,主办方花费了25万元来为郎先生的口若悬河买单。
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郎咸平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是一个善于利用媒体的大嘴,所以,他能谈的内容很多,从宏观经济到国有企业,无一不谈,虽然经常被批“不那么专业”,但粉丝甚众。
但是,他仍然很忙,仅仅2013年5月上半个月,他就公开出席了5次论坛,其中多为商业性质的论坛:17日他出现在青岛“郎咸平话卓越——论道2013暨卓越商汇启动仪式”上;16日他出现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国食品产业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12日他出现在河南省新乡一个房地产企业赞助的论坛上;11日他出现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名为“2013 聆听郎咸平”论坛;6日他出现在河北省保定市谈宏观经济。
上面这些论坛都不是在重要城市,也不是特别重要的论坛,基本都是三、四线的城市的商业活动,显示了郎教授与民同乐、与基层同乐的爱好与兴趣。
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因为在此期间,郎咸平还同时会出席部分财经电视的节目,他是定期的节目住主持人。
郎来了,果然名不虚传。
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非民间论坛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的经济学家频繁出现,纵论经济走向、把脉市场动态,成为诸多参会者和媒体追逐的主角,和演艺界的明星一样。频繁走穴、赶场已成为部分经济学家的“主业”。
热门的经济学家一般全年无休,尤其是在年底,会忙得不亦乐乎,往往一到岁末,年会、论坛扎堆,经济学家也忙于“走穴”,部分“明星学者”的走穴频率甚至能超过二、三线明星,月进6位数可算是常事儿。
走穴忙的背后则直接导致经济学家现在普遍挑会参加,一来看会议级别,以对应自身身份;二来,也乘机加价。
“经济学家也分成几类,有些是只要给钱就参会,可有些就得挑级别、挑嘉宾,甚至看你和他秘书之间的私人交情,还真不是有钱就能请到的。”长年负责邀请嘉宾的李女士揭秘了学者们的做派讲究。
据她介绍,圈内最挑剔的经济学家,都是名声已经响当当的学者。
某改革研究基金会的秘书长,邀请参会必须提前预约,“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近四个月以内的活动都已经满了,要想喊我得请早。”某发展研究中心的副所长,参会与否则是看会议级别,“一般的论坛肯定婉拒,能列入考虑的多是慈善类活动或者全国性的知名论坛,总之必须能露脸、能留名。”
“我们从总站到各地方分站,12月份都在做年末总结的大小活动,热门学者一路通吃,一个月下来,出场费少说也有20万元。”某商业网站负责活动组织的业内人士曾如是透露。
三、拦得溪头日夜喧
到底经济学家出场费是多少呢?
在某公关公司提供的一份报价单上,国内高校及政府相关机构的经济学家一般报价在5万-15万元左右,当红的财经评论员、独立经济学家的报价在15万-30万元左右。
开价比较“亲和”的,还是一些国内高校或政府相关机构的经济学家。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相关专家出场费在4-5万元左右,“超级名校”经济学院院长级别专家出场费一般也在5-8万元左右。
知情人士解释,其实在2006年前,国内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几乎都在万元以下,三五千元就能请到比较主流的经济学家,但这两年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是刚被几年前的那轮大牛市“染红”,又碰上让企业家、公众都比较迷茫的2008年金融危机,这波行情才真正发力,五六年间暴涨十倍是常态。
这里再次提到了郎咸平,作为国内经济学者出场费“翘楚”,郎咸平“身价”超过20万元,此外还需要额外负责相关经纪人员的费用。
水涨船高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演讲的出场费涨得比物价指数快得多。
2006年时,约为6万元。到2009年,约为10万元。2011年11月,郎咸平在成都一个酒店举行演讲。主办方称郎咸平近两小时的演讲收入为18万元,并要求订酒店总统套房,举办该场演讲共花费30余万元。到了2013年,郎的演讲费已经上涨到25万以上。
一般来说,经济学家越是有“市场”,他“哺育”的利益链条就越漫长,而价格向上传导,相对附加费用也就越冗杂。
一份经济学家“走穴”报价单上,2009年报价1.5万的财经评论员叶檀出场费2013年跳升至15万,而2012年只有10万多,谢国忠、宋鸿兵等财经人每场报价也都在10万元以上。
有意思的是,人都有高潮和低潮,部分经济学家因为缺乏官方背景或者思路和官方不太一样,价格就上涨得很慢,如果有官方背景或者与官方走得近,则报价火速上升。
四、大河有水小河满
2012年7月3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微博称,经济学家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经济学家大量走穴直接带来巨额收入。
以谢国忠为例,2010年公开报道的大小活动就有十多个,即使是按2009年10万元/场的报价算,这笔收入也在百万元。而据业内估算,“身价之王”的郎咸平每年的“走穴”收入可能数千万,而以年度计算,其他一流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同样不菲。
有意思的是,这些钱都是税后,“这里的出场费,全都是税后价格,如果论坛、年会的活动地点在外地,主办方还得包食宿、来回机票,甚至学者秘书的差旅费用。”一位熟悉的公关公司负责人说,尽管经济学家们很少对酒店标准提出要求,但主办方至少也会安排四星级别。
除了经济学家赚钱外,还有谁从其中获利呢?
“(郎咸平的报价中)20多万元也不是给郎咸平一个人的,而是通过中间人周转,层层累加到最后的打包价”,连续两年和郎咸平的助理砍过价的一位客户分析说。
给高校的价格稍微低一点,如果和经纪人直接谈,报价是15万元,但不再有杀价空间了。曾试图邀请郎咸平出席活动的某高校许小姐透露,这样的“友情价”,一方面是剥离了支付给中间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超过20万元的定价确实超过了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
较为夸张的要数一位前官员,参会必备一名秘书附加两名保镖,入场前还必须有工作人员紧随四周,严防陌生人。“保镖倒还好说,秘书可是必须打通的环节,不仅必须安排他和学者一起参会,包食宿,而且还得单独包一份劳务费用,少则1万元,多则2万元。
赞助商、经纪人、专家——这个“三角”关系,也被一批文化传播公司嗅出商机。“要搞一个经济论坛简单得很,设计一个比较高端的主题,找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拉几个比较靠谱的组织单位和主办方、邀请一群比较有身份的听众,然后搞定比较出名的酒店场地。”深谙此道的“论坛承包商”李先生对记者笑言。费用好说,关键环节是忽悠赞助商投钱,他投50万,你花20万,就有差价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