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实干吹响工业4.0的号角

3月16日,山东大学机械学院2014级全体同学结束了包括中国一拖(洛阳)集团、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四所公司的实习生活回到了济南。“像这样实实在在地接触到机械设备还是第一次,很惊喜。”曾经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的2014级本科生王贵鹏这样说道。

近些年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步完善并发展起来,在竞争激烈的高校软硬件竞赛中占得领先地位。学院扎根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和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这片土地,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如今这所一百多年的学院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八个字的内涵。

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2月26日起,山东大学2014级机械学院的200多名同学启程前往洛阳,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实习之旅。在此之前,由机械学院6名著名教授向同学们讲授的各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知识,诸如实习中可能遇到的球磨机、减速机、辊压机、水泥回转窑,以及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这些知识连同14级本科生在前五个学期的积累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大概是水到渠成,有了这些知识,同学们在实习中也几乎没有遇到理解困难的地方。

在中信重工,车间带队老师带领同学们首先完成了安全方面的学习,之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公司四项荣获国家名牌称号的产品。作为一家矿山企业生产基地,中信重工集团生产的产品体积较大,但加工精度却很高。传统的齿轮加工方法在加工大型齿轮上已基本不适用,小齿轮齿形的渐开线形在大齿轮上也变成了近似三角形。这些在课本上见到的机械零件以及生产实际中的加工方式就这样放映电影似的一幕幕地交替呈现,惊喜之余,同学们受益匪浅。“我觉得在中信重工的实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复习,但这种复习不同于考前的复习,它具有持续性,它加深了我对于知识的认识。”本科生吴刚讲道。

在工业4.0的背景下,未来的工厂将会在更加专业化、集成化的道路上走下去,而制造业发展离不开学以致用、实干务实的理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兴趣,致力于培养机械及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创业者和企业家。

观人省己,继承创变

3月3日的实习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行人来到一拖(洛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没有车辆进出的大门、安静的厂区、停滞的机床是这里带给同学们的第一印象。据了解,一拖(洛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的资助而活的“僵尸”企业。而对于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实习,指导老师霍老师认为,一个企业首先要继承传统的优势,其次要走艰苦奋斗的创新之路。

一个企业发展需要继承与创新,学院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去粗取精、适时而变。山大机械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高等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工业的人才,专科部设立了机织科,预科部设立了金工科,为山东大学机械工程教育学科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天的机械工程学院是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后设立的,是山东大学具有代表性和基础性的工科学院之一。历史积淀的继承,包容融合的发展观,是山东大学机械学院的特征之路,这也为如今的机械工程学院的创变提供了前提保障。五年来,这里完成了包括“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研项目50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20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多项。如今学院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蛟龙号、大洋科考船、歼10、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研究领域。

百年沧桑,弦歌不辍。观人省己,继承创变。而振兴机械,则是强国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将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走继承创新的实干之路。

做强、做优、做大

让每一位山大机械学院学子感到自豪的榜样力量不胜枚举。艾兴院士领衔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王军教授领衔的水射流加工研究,黄传真教授领衔的陶瓷刀具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他引率一直国际排名第一。刘战强教授长期从事切削加工理论与刀具技术的研究,证明了切削加工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高速切削温度规律曲线”的存在条件,为切削加工与刀具技术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凡此尔尔,无不让人拍手叫好。而取得这一切成果的背后反映出这样一个道理:做强、做优是前提,最终再实现做大;也只有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做大才有意义。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学科研究成果斐然,一步一个脚印,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山大机械人的成长与发展。

实习过程中,一行人在一拖集团、中信重工、洛轴等企业的成功发展道路上看到了实干的身影,而山大机械学院也必将扛起时代的重任,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努力为我国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做出一份力量。刘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