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大学把脉国学发展

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大学把脉国学发展

中国科技网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杜寒三

“一提到国学,容易贴上线装书和旗袍的标签。国学想要推广,不能固步自封。网络是容量最大、传播最广、最易携带的文献载体,用网络传播国学,不会降低国学格调。”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冬颖教授的话音未落,参加黑龙江省国学学会成立大会的学者频频点头。3月19日,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在黑龙江大学成立,全省近百名国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大学,同期举办了“国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

黑龙江省国学学会是由黑龙江省内从事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学者以及国学爱好者自愿结成的全省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由黑龙江大学国学院、哲学院牵头,整合了黑龙江省在国学研究、国学教育、国学推广方面的优势资源。

“大学教师要出来承担国学普及和传播的使命,国学研究人员应走出象牙塔。”刘冬颖认为,互联网新媒体已成为文献载体,当前已步入电子文献时代。她以千聊直播、今日头条号、喜马拉雅FM和微信公众号为例指出,国学研究者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带动更多人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国学。

在刘冬颖眼里,国学是民族文化之根,其希望在于年轻人。但当下国学影响日渐衰落,年轻一代对国学往往不解其意。通过互联网技术,搭起年轻人与国学的桥梁,让国学既是古典的,又是青春的。

刘冬颖说,在信息时代,只要电子设备在手,随时随地都携带着一座“图书馆”,由厚重到轻盈、由繁琐到简单是人类阅读历史的发展态势。此前,刘冬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学如果不借助传播的渠道,就不具备文化的意义。

国学应去伪存真,并非所有中华传统文化都可称为国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刘爱军认为,国学要有中国性,国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针对儒学如何回应现实状况,他从责任伦理与儒学的当代使命角度出发,指出儒学要回归生活,从责任入手,在众生中开展责任建构,透视儒学价值,解决当代中国责任缺失问题。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居三结合古代汉语教学经验,主张学生应扎实从事根本研究,准确无误理解国学,开掘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受其它因素影响,随大众呼喊。

(科技日报哈尔滨3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