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 每周末都美化二龙山

“上周末,我领着孩子去中北大学的二龙山游玩,发现有不少学生在植树,维护景区环境卫生。”3月16日,太原市民李女士向本报反映,觉得这些学子们能在业余时间打扫卫生,保持整个景区的干净整洁,让游人们享受更加美好的环境之余,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环保意识。

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他们属于学生处下属的勤工助学办公室,维护景区环境的这项工作已经传承了十几年,他们还参与了山上长廊的修建以及瀑布的开通。3月18日,记者走访了这些勤工助学的学子们。

他们隶属学校勤工助学办公室 有81人共分6个小组

每到周末的早晨,太阳缓缓升起,中北大学龙山美化队的学生们已经在二龙山的爱心平台集合了,分发工具,装备整齐后,便各自展开自己的工作。

龙山美化队曾叫不定岗服务队,隶属于学校学生处勤工助学办公室,去年12月份刚刚改名,成员有81人,共分为6个小组。

18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植树组的大学生们出发,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在二龙山的南侧登山处,有一拨去年新种植的柏树,因为周围全是石岩,没有松土,植树组的学生们提着尼龙袋,从几百米外的北侧登山处挖土,然后提到这里,开始培土、浇水……其中有两位女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同样拎着尼龙袋子,帮着一趟趟地把泥土拎过来,用铁锹铲成一个个小坑,方便后面的人浇水。另外两组清扫组则分两路,一路沿着益足道向南、沿着大铁管上山,最后顺着长廊下山。另外一路从爱心台沿着长廊、走桃园,再经瀑布处下山。

大学生们都是手中拿着长短不一的镊子,负责捡拾景区的垃圾,长镊子主要用来捡拾距离较远的、比较危险的地方,短镊子则是捡拾路边的垃圾。有人拎着塑料袋,负责装垃圾。最后,捡拾垃圾的学子们会把垃圾集中到一个专门收集垃圾的集散点。

下山到爱心台的时候,有一个矿泉水零售处。这里摆着一个桶,旁边放着两捆矿泉水,一元一瓶,自动投币。学生们说,这是他们扛上来的,成本是5毛一瓶,赚来的钱可以补贴做标语牌、给队员买遮阳帽等。

勤工助学传统代代相传 学生们多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龙山美化队队长要春辉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从大一入学就参加了“爱美化龙山”的队伍。刚开始总觉得不太自在,自己也不爱说话,后来慢慢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毕竟,每组十几个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的人要考四六级、考研究生,有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但是毕业前仍然坚守着岗位。

“维护景区的干净卫生,还有其他擦洗灯杆、垃圾桶等等,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要春辉说,除了他们之外,学校的后勤服务中心也有专门的工人,负责一些比较专业的绿化、设备的维护。

跟要春辉一样,龙山美化队的学子们已经慢慢适应当室友们还在呼呼大睡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山上忙碌了一整天。

会不会因为参与勤工助学,而迎来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呢?小赵说,中北大学的勤工助学有很多种,除了龙山美化队以外,还有清扫校园、打扫教室等其他各个组。“大家都已经养成了这种氛围,甚至很多人还要排队报名,参加到美化队来呢!”小赵说,现在,不管她走到哪里,看到垃圾就会不自觉捡起来,然后放进垃圾桶。

队里流行过这样一段话:低头弯腰捡纸,抬头挺胸做人。要春辉说,听学长们和老师们说过,以前二龙山并没有很多树,他们勤工助学,一届届都会不停种植,才让整个二龙山越来越绿。包括像修建长廊和打通瀑布,也都有学生们的参与。

因为都是年轻人,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少不了嬉笑打闹,少不了一起畅想未来。除了同学和室友们,他们又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游客受学生影响 开始自觉维护景区环境卫生

18日上午,天气晴朗,外出锻炼的市民较多。为了不影响游人,大学生们在休整时,会找偏僻的地方。当市民看到有这么多学生在维护环境卫生时,他们多数都有疑问:这不是由环卫工来做吗?怎么都是学生呢?

市民李先生说,他和一帮驴友特别爱出来玩,也发现二龙山是学生们在维护环境卫生。“不仅我们不好意思乱扔东西了,还会去说给其他家人、朋友。”有的市民见到学生清扫墙面或者地面,也会主动参与进来,帮助清洁地面。有的则提醒身边的小朋友,再也不要随意乱涂乱画了。

采访中,很多游客表示,看到学生们的辛苦劳动后,大家也都能够自觉地的维护二龙山景区的环境卫生。

老师称这既育树又育人 学长们拍视频留作纪念

中北大学勤工助学的所有岗位,每月都会轮一次岗,每到月末会召开岗前会,培训一批新的上岗同学。然后召开组长面试会议,选出新的组长。

在一个月的上岗期间,每周都会召开例会,由组长主持,提出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负责勤工助学的杨老师说,他们是从1998年开始负责二龙山景区的,当时的规模比较小。这既能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也能勤工助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让学生参与劳动,能够让他们知道其中的辛苦,进而体验到父母的勤苦,从而更加珍惜生活,珍惜大学时光。

为了纪念在学校的勤工助学,2012—14届的学长们还拍了一段《中北大学勤工助学纪录片》,把学子勤工助学的过程,以纪录片的形式留了下来,结尾写着这样一句话: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永远不丢脸。

本报记者 宋俊峰

○链接

历届学长留言

当你做每件事都可以找到一些意义与其真正的内涵,那么你做这件事便有了收获。用心感受、用心体会、用心发现,你会发现有太多值得你去学习的事情。

——安超(12210112)

感谢有这样的一次经历,给我留下了这些短暂而又美好的回忆。

——杜泽霖(14010241)

我珍惜在这个岗位认真工作的每一天,我用自己的双手努力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活着;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一刻,我看见生命的曙光闪耀在前方,而我,决定为之奔跑,永不停息。

——郭明(14100542)

天气虽冷,工作虽累,但这就是勤工助学。虽有种种困难、重重挫折,但是我们只能选择与困难面对面,只能坚持,不能退缩。我们还很年轻,多吃苦并不是坏事。

——孙帅(14050142)

(注:八位数字两两分隔,依次表示该生当年的入学年份,所在学院、系别、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