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男应邀赴鲁迅文学院讲学

今天上午十点,蒋胜男来到文学最高学府鲁迅文学院的讲堂,只见她身着藏青色大衣,肩披宝蓝色绣花围巾,温婉中带着一股宁静的力量。作为这次鲁院的特邀作家,蒋胜男将为在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网络作家授课,分享小说改编及剧本创作的经验,此次讲学的主题是《羋月传》的电视剧改编。

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把控剧情人物的能力

近年来,IP产业链的开发与运作成为影视资本竞相角逐的新领域。网络小说作为IP开发的源头,更是受到资本的青睐与重视,由此衍生的影视作品不仅摆脱了类型化创作的窠臼,更因其独特的原创性而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与受众。

蒋胜男于2000年开始上网写作,是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她是中国整个网络小说发展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许多人通过她的小说作品认识她,而她的本职工作却是戏剧编剧。或许从小说到剧本创作需要跨越一个鸿沟,但对于本就精通二者内在逻辑的她,则显得驾轻就熟。

网络作家转行做编剧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社会普遍认为作家不懂编剧行业,改编的作品自然缺乏专业性。在蒋胜男看来,编剧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编剧格式、技巧稍加学习便可掌握,最难的恰恰是对剧情、人物的把控能力。而这一点则是网络作家们的优势所在。

在对人物和剧情的把控上,蒋胜男提到一个核心原则——“立主脑,削枝叶”。主角及与主角密切相关的几个配角人物的形象均要立体、饱满,而与主角无关的一些次要剧情,出现不多的人物、龙套应尽量剪去。对此,她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主干要能立的起来,原先只有一根主干,现在要将五六根分叉也立起来,原先上面枝叶繁乱,现在就要将不需要的去掉。每个枝叶上的红花一定要突出。”

而只有当你具备了完备的故事和人物以后,才是考虑如何让故事生动起来的时候。

所有打动你的故事都源自共情的力量

有人说,十八世纪以后就没有小说了,因为所有的桥段都被写完了,但恰恰十八世纪以后小说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正如戏剧中最俗的老俗套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虽然俗,但这个俗套却能够年年在戏剧舞台上演出,甚至每一个剧种、每一年都还在上演。这是为什么呢?

蒋胜男对此做出了解释。因为每一个桥段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不同的处理效果,在这些俗套中有着社会伦理、世道人心共同的诉求。“作为男人,我希望有一个美丽的小姐来投资我,发现我身上不为人知的优点,帮助我飞黄腾达。作为女人,未婚的希望自己投资一个潜力股,已婚的幻想自己当初可能嫁到一个潜力股。所以这个俗套,满足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梦想,哪怕看到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但依旧可以随着这个故事的发展,而与它共情。”蒋胜男如是说。

近年来,一种类型的影视剧爆红,便会有无数跟风之作,祈愿能赶上这波大热风潮。然而,大众并没有看到这个大热题材的内核,而只看到了它的表象。其实红的并非类型,而是这个故事里面跟人有情感共鸣的东西。当在电视机前的每个观众都产生代入意识,与角色发生共鸣,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角时,这便是一部打动人心的成功之作。

蒋胜男甚至大胆地提到,跟风等于死亡,如果写作没有抓住时代的痛点和观众的共鸣点,或许起初还有一点边际效应,越往下效应越递减,最终只能沦为平庸之作。

你的世界有多大,笔下的人物就有多伟大

曾经有人说,世界那么大,你怎么不去看看。随后又出现一篇反转文,世界那么大,你要带着心、带着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去看,不然出发前是一个庸人,回来后只不过是一个看过很多地方的庸人。

作品创作也同此理。蒋胜男继续道:“我们的主角是带着使命出发,他可以一开始一无所知,但他必须有他的终极使命。在他的性格作用下,他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必然会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而这样选择后主角的自我必然得到提升。主角一开始可以是个普通人,不一定有宏大的目标和理想,但是我们作者要有宏大的目标和理想。”

为此,她列举了《芈月传》为例。芈月从楚国出来,进入秦国。如果结局只是她斗赢了后宫所有的女人,那么她并不伟大,这个故事的格局也并不宏大。在芈月心怀天下的时候,蒋胜男安排她与自己的原生地楚国发生冲突。这是一场根本价值观的对立和冲突,通过芈月的选择,再次让她获得了世界观的提升和人格的成长。

纵观市场上大部分的女性题材作品,大多在争宠胜利后便划上句号,少有女性能突破小我获得大我的恢弘之作。这与作者的格局密不可分,你的世界有多大,你笔下的人物就有多伟大。蒋胜男平实而深刻的讲学给在场作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谁也没想到这位温婉宁静的江南女子竟有如此博大的胸襟。

最后,蒋胜男告诉大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初入编剧行业的作家们,只有多去实践才能真正迈进编剧之门,才能找到编剧创作的金钥匙。

讲课结束后,在座的作家们争相与蒋胜男合影留念,甚至带来了新购的蒋胜男新作《燕云台》,请她为作品签字留念。

文字:吴娜

- END -

蒋猫新书《燕云台·壹》

?点击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详情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