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视点 | 法大本科生学业深造情况探访

日前,一则新闻报道让所有法大人都为之振奋。根据教育部部属高校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综合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率达到48.89%,在教育部部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率排行榜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与办学特点。而国内深造率,顾名思义,则是指当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大学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这一数据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衡量,也是学生前途发展定位和定向的体现。此次我校在这一排名中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本科毕业生学术能力和综合水平已获得广大国内高校的普遍认可。

然而,当我们为学校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着眼于我校的现状,就会发现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迎难而上铸就辉煌

当我们谈到这个成绩的来之不易,教务处的于华溢老师告诉笔者,相比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社会科学类的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机会和比例本身就不如前者。因此,法大作为一所以法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由于学科专业原因,学生在进一步深造修读过程中存在劣势。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我校推免保研率一直在稳步增长,但除去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实验班,我校本科生推免保研率仍仅有10.84%(2016年数据),远低于通常情况下部属高校至少20%的保研率,绝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均是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资格考试而获得国内升学资格。法大学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仍然达到近半的国内深造人数,不得不说,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而在这样一个新闻事件的背景下,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借助这个契机对于自身工作的反思。今天的优异成绩,一方面是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高端化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多年来对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以及我校本科生优良学习风气和浓厚治学氛围的体现。

建设更好的法大,是每一名法大学子和教职工共同的责任和期许。而对于法大的莘莘学子而言,本科深造率这个名词早已脱离了简单的数字意义,融入了日常的学习与日后的发展之中。

优异学风助力深造

若是有人第一次来到法大,可能会对自己所见之景感到惊讶——阶梯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自习室中不曾缺少翻动书页和笔纸摩擦的声响,鲜少有见在宿舍床上虚度光阴的“咸鱼”。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的法大人,许多选择了在本科四年后继续深造的道路。

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吴维锭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大四上学期便以出色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铺好道路的学霸,他已获得了数不尽的赞美与承认,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希望继续超越自己。谈及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深造,他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四年,认为在法大的这四年是他生命中最美丽的一段旅程之一,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向上的不服输的人。吴维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里,大家能见到很多学术大师,见到很多优秀的同学,感受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促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坚定不移地行走在追寻知识真理的道路上,而本科生毕业深造率只是其中最具体的体现。

同样作为保研学生,保送法大的方怡堃亦有此感。因法大的老师对本科课堂的重视,这所学府中不乏法学基础扎实的学生,这让身在其中的方怡堃感到山外有山,丝毫不敢骄傲懈怠。方怡堃特意强调了法大的“抢文化”。“法大很小,‘抢’应该是一种文化。大家抢座位,抢时间,抢资源,这种竞争是法大学生永远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方怡堃感慨,也许这也是法大能够在众多国内高校中脱颖而出的奥秘所在。

保研不易,要想在众多本科生中脱颖而出,其需要付出的努力超乎常人。与保研相比,更多同学走上的考研的道路却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自己为自己作出决定,自己去拼,从专业方向到选择的导师,一切都要自己负责。

准备考研的民商大三学生王颖昕便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似高考有老师一步步带领、监督,像王颖昕这样的考研党需要自己把握节奏,矫正方向,这需要很强的判断力。再加之考研的人中不缺少优秀者,激烈竞争的压力让她有些焦虑。考研路上有太多坑洼迷雾,考研党也因此感到困惑和无助。但尽管艰难如此,多数的法大学子仍走上了研究生考试这条路,而且颇具理想主义色彩。

法学资源丰富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特点,坐拥亚洲最大的法学图书馆,亦有法学学术大家在此授课,校园中同学间“法言法语”随处可见。在这样浓厚的法学氛围下,非法学专业学生去修读法学研究生似乎成了这些专业内的主流。对于身边修读法学的本专业同学,法大国际政治专业的汪同学认为,选择深造方向还是需要取决于自己的兴趣。没有受法学主流的影响,她依旧选择了国际政治作为自己的考研方向。国际政治的学习带给她更加宽阔的视野和多元的价值观,因着这份热忱,她仍坚持着自己最初选择的方向。

很多人说读研是件功利的事,本科学历在就业浪潮中竞争力弱,出路较狭窄,研究生这一纸文凭会为其添一份胜算,使其走得更为长远。但对待考研,法大学子的目光似乎不止于此。在此间学习生活的法大学子总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学术归属,并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青春去追逐和探求。每个选择继续深造的人也许初衷不同,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却终究殊途同归。

教育理念贯穿始终

学校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双一流”建设工作以及本科教学审核式评估工作,更是将一流的本科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

对此,学校明确了“以本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并在规章制度、政策倾斜、经费使用等各个方面的投入上,都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心。无论是讲师、副教授还是教授,所有的老师都需要为本科生讲授课程。在这里,初出茅庐的学子也能一览知名教授在讲台上的纵横挥洒,聆听学术名家的谆谆教诲。这样的优质课堂对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法大学子而言,如水之于鱼,风之于帆,对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树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价值判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进校长在2014年教师节提出的“课比天大”的教育理念,如今挂在了端升楼的大厅,同时也体现在了法大师生的言行之中。对于教师而言,“课比天大”意味着课前、课上、课后自始而终的责任。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教制度。教研室、研究所强化教师课前备课,对教材选用严格把关;课上校院两级领导、教务处行政领导、督导组、同行教师的听课、审课、评价;课后学生通过评教系统的反馈等等,都是校方对老师教学工作精细而全面地考查。

对教师教风的推动,也是间接对学生学风的提升。法大的教师,既要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融入多媒体、信息化等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前沿性、科学性的内涵,也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立德树人的先行者身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良好风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定期开展“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就是由学生自己票选。很多老师认为这是对自己教学最大的鼓励和表彰。而在这样的教风引导下,学生也乐于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课堂到课率、抬头率的拔高是水到渠成的事。

正是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教师兢兢业业的教风和学生奋发向上的学风相辅相成,使法大人选择继续深造的浪潮年复一年地涌现。清晨图书馆前排起的长队,自习教室里摞得山高的习题,宪法大道上形色匆匆的脚步,早已成为法大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四年的本科教育留给法大学子的不仅仅是和谐温馨的校园回忆,更是知识的积累,思维的锻炼与能力的培养。

法大微信【第20170322期】

内容来源:郑一格 钟雨 尤梦羽 邵莹婷

内容编辑:骆红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