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百万奖金鼓励本科生科研创新多举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食品专业131班的许红玉得到一个让她惊喜的消息:她在导师王超的指导下,在国际知名化学类学术期刊《氧化通讯》发表了题为《木质纤维转化为燃料乙醇的预处理研究》的学术论文。根据学生素质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学校决定给她颁发10000元现金。

和许红玉一样,根据日前公布的《2016年度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素质奖励情况的通知》,该校去年累计有3000多名学生因为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累计获得总额达到100余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这些创新成果包括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获得成果等。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在获得创新奖励的学生中,发表高层次论文的学生获得的奖金最高。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共有158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按照学校相关奖励规定,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可以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并且可以凭借相应的论文申请创新学分奖励,部分被SCI、E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后,还可以用于代替毕业论文。

许红玉大二时就加入了王超主持的科研项目组,专门从事木质纤维转化为燃料乙醇的预处理研究。听说学校将给自己颁发10000元的重奖,许红玉觉得这既是对她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肯定,也让她对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充满了信心:“我们学校一直就十分重视学生科研工作,在我开展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得到了老师指导和支持,现在学校还给予我们这么大力度的科研奖励,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研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

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浙江农林大学为鼓励本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开展科研缺少经费、没有实验室、没有老师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先后出台了设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创新学分、优秀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每年设立的各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活动经费总额超过300万元,如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可获得15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者创业取得成果,也可以获得5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学生还可以凭创新创业成果获得学分奖励等。

发表论文能够获得学校重奖固然高兴,但是很多学生更看重的,是学校通过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了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的科学态度。浙江农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章丽萍曾一直跟着导师彭何欢开展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她撰写的一篇研究论文终于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期刊《能源与动力工程》上,也获得了学校给予的现金和创新学分奖励。

说起自己开展科研的过程,现在已经在读研究生的章丽萍说:“本科生能够参与科研创新并获得成果,要十分感谢学校给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给予我们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科研成果奖励,更是通过选派导师、给予政策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氛围,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创业氛围,本科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尝试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到各种项目的创新中去。在学校的鼓励下,不少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家感触最深的,还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树立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取得高层次创新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获得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同学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本科生在校期间都有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科研的经历,未来我们将努力使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与科研活动。”对于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梅亚明说。

梅亚明认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她说:“以往有的学生到了大四,既要写论文又面临考研、就业等压力,开展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受影响。这几年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生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也为大四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提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出台鼓励学生创新政策、对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奖励、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是学校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说。